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12-1 10:01:48
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0:03:55
同意29楼所说,扩内需从亚洲金融危机过后就一直在提,但十年过去了却没有多大效果。在当前中国当前的工业化进程阶段,如果没有重大的体制改革出台,扩内需、依靠消费拉动经济还是一个比较长远的梦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0:10:35
要扩大内需只能从普通老百姓也就是穷人身上下手,除了医疗养老教育这些治标工程外,最根本的是增加收入,而收入又分配决定,分配又由所有制决定,所有制是什么又很清楚;所以扩大内需,根本不可能,就是一句扯淡的广告语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0:18:42
扩大内需是官方的税收和财政部门的口号。民间的老百姓只关心增加收入。扩大内需就是变相地鼓励政府多花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0:29:07
确实是体制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0:36:16
扩大内需,先要明确内需是否存在扩大的空间,以及扩大的是哪部份的需,就目前的体制而言,扩大的只是政府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0:40:18
我敢肯定地说,你的见解完全正确。希望继续坚持这种独立思考的的好习惯!
中国本无扩大需求之说,西方也只是短暂出现过,也就是上世纪30年代的事。目前的主流理论是讨论如何更有效地使用资源,更多地创造增价值,实际是回到了经济学的本质问题。当然,分配问题也很关键。
现在大多数官员和学者,其实是学了一半西方经济学的半成品,以扩大需求理论为时尚,一时间换地名、公章致富经济学、洪水、地震致富经济学流行起来,房地产拉动经济、低价出口拉动、基础设施拉动经济等更是成为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主体,实是拾人余唾!
中国的制造业附加值太低,才是内需不足的根源。这就是生产决定消费的基本原理的体现。
太低的附加值,再加上中国的分配过于两极分化,更加重了内需不足现象。社会保障的不足,也属于分配范畴。这就是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有这二条,也就说明内需求不足是伪问题。真正的问题便是生产效率低下,分配不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0:45:28
这个问题,郎咸平似乎说到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0:49:20
有道理,受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08:11
The world has changed; but China has not. China has responded to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with what seems to be great success. But this is an illusion. China's solution – a surge in spending on investment – will create greater excess capacity. China's high-savings, high-investment economy is costly for its people and destabilising for the world. The time for a radical reform is long past.

In a disturbing new report, the 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 lays out the challenge in six sectors: aluminium, where the capacity utilisation rate is forecast to be 67 per cent in 2009; windpower, on 70 per cent; steel, on 72 per cent; cement, on 78 per cent; chemicals, on 80 per cent; and refining, on 85 per cent. Yet vast additional capacity is on the way.

The scale of the excess capacity is breathtaking. At the end of 2008, China's steel capacity was 660m tons against demand of 470m tons. This difference is much the same as the European Union's total output. Yet, notes the report, “there are currently 58m tonnes of new capacity under construction in China”. To the extent that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s driven by such absurd spending is a measure of waste, not of economic welfare.

Foreign producers fear the impact of China's growing surplus capacity on their markets. But this is not just a problem for specific industries. It is a broader problem. China has become hooked on an unbalanced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which investment cures this year's excess capacity by increasing next year's.
In China's current development model, household income is taxed, to support corporate profits. Corporations now generate more than half of China's huge savings. Since consumption tends to grow more slowly than GDP, excess capacity can only be used up via yet more investment or exports. This year, economic crisis has made the latter impossible. But China desperately needs to expand its exports once again. The result may well be a crisis in the trading system.

China's trading partners have to engage with the rising giant. They must explain that they cannot – and will not – absorb the surplus capacity its heavily distorted model of development is creating. But they can point out that this pattern also damages the standards of living of ordinary Chinese. China has to shift income from its corporations to its households and spending from investment to consumption. What is needed for that is a massive structural reform. This must start now. Indeed, it may already be too lat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10:19
楼主终于悟道了。
  目前国家的经济的确是这样,中央集了经济大权后,就搞投资,所谓的财政转移支付,有点知识的人都明白,让政府官员认为的搞转移支付,其效率会高过市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11:44
政府可以运用赤字政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13:43
3# 泥巴娃娃 支持这种观点,交通是要素流通的必须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18:12
因今日中国哪有经济大师,只有伪学者与买办!无视低层民众疾苦,三座大山一山更比一山高,从来不缺内需,哪敢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23:53
这就叫中国特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35:48
LZ不要瞎说啊,凡事有利弊,不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二不知其三…咱政府不是吃干饭的啊
比如你只看到了“钱”的方面,而没有考虑政策因素对“扩大内需”的支持
另外楼上很多朋友都认可:基建是必需的,其积极作用是非常深远的,比如想想美、欧的公路里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38:36
产能过剩的原因是政府过度投资,或者说是经济发展不能吸纳增长过快的生产能力,但大兴土木绝对是必要的。路不好,别人就不经过这里,这里的消费就全靠当地人,你说会是什么结果呢?基础建设的短期好处是增加内需,但长期好处在于给当地人一个机会,一个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机会。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85618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39:06
扩大内需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吧,在短期的确能起到增加国民收入,降低失业率的作用。
同时战略意义就是利用现在经济不景气造成的原材料等各种费用在低价格时做出有利投资,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从长远看,经济恢复以后就能够保证顺利发展。
当然从实际看确实有部分设施重复建设、浪费等直接负面效应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85618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39:51
其实这本身和中国的收入制度有一定关系

中国加了这么多年工资, 但是回国头来看, 真正受益的还是那些公务员,这是朱时代的产物, 他简单认为加工资就能遏制贪污,但是它忽略了人的本性, 贪得性. 但是真正下层的并没有得到很大的益处.

其次中国的储蓄观念. 中国人的贷款消费这种概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普及.用自己挣的消费. 中国人受到买房,孩子教育等巨大支出的压力,必须为那些储蓄,那么你还能有多少用于消费呢

做为国家来说,动用财政政策无可厚非, 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所有的这些只是在探索,中国太大了,国家的每一项政策是不可能保证十全十美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85618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40:51
定你的想法。是有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总需求不是很简单就可以扩大的,并且实际效果远没有我们想象
的好。但是我觉得它不是个伪命题,那样有些严重了。毕竟凯恩斯很强调政府的需求管理作用。我觉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税收是会减少居民收入,这与扩大消费背道而驰。但是我们要清楚政府的税收是干什么的,他收到税后会消费,而居民握在手里会干什么呢?除非政府将收来的税收放进保险柜里,否则他的税收至少对总体消费来说是有益处的。政府税收收入的MPC可以是1.但居民的不行。
    然后,政府的投资是会产生短期的就业。但是对以后的影响是不清楚的。假如是在1929到1933年的萧条期间,拯救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增加政府消费支出,我们还能考虑以后的影响么?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增加政府的消费。经济有时候就像在地上静止的篮球,你使劲的拍一下,他自己就能跳起来了。政府的作用不是一直托着球不放,而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投资也不一定会引起通胀。短期价格黏性,使短期SD是一条水平直线,扩大内需只会增加收入,不会引起物价上升。长期倒是会引起物价上升,但是,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第三点就是涉及到政府效率问题了,现实中,这些是政治家的事情。
   总之,我觉得扩大内需本身是很“虚”,但是还是有作用的。至少在没有其他更好办法的条件下,他还是个控制经济首选的手段。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85618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45:03
定你的想法。是有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总需求不是很简单就可以扩大的,并且实际效果远没有我们想象
的好。但是我觉得它不是个伪命题,那样有些严重了。毕竟凯恩斯很强调政府的需求管理作用。我觉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税收是会减少居民收入,这与扩大消费背道而驰。但是我们要清楚政府的税收是干什么的,他收到税后会消费,而居民握在手里会干什么呢?除非政府将收来的税收放进保险柜里,否则他的税收至少对总体消费来说是有益处的。政府税收收入的MPC可以是1.但居民的不行。
    然后,政府的投资是会产生短期的就业。但是对以后的影响是不清楚的。假如是在1929到1933年的萧条期间,拯救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增加政府消费支出,我们还能考虑以后的影响么?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增加政府的消费。经济有时候就像在地上静止的篮球,你使劲的拍一下,他自己就能跳起来了。政府的作用不是一直托着球不放,而是起一个引导作用。投资也不一定会引起通胀。短期价格黏性,使短期SD是一条水平直线,扩大内需只会增加收入,不会引起物价上升。长期倒是会引起物价上升,但是,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第三点就是涉及到政府效率问题了,现实中,这些是政治家的事情。
   总之,我觉得扩大内需本身是很“虚”,但是还是有作用的。至少在没有其他更好办法的条件下,他还是个控制经济首选的手段。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85618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45:53
恶性循环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1:53:01
有一些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2:02:43
我觉得,投资与消费对于带动经济的乘数是不一样的,其次它们似乎需要满足一定比例,否则很容易失调而衰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2:09:29
请问与民夺利 何来拉动内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2:27:58
摸索,总会找到正确的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2:29:46
既要造福子孙后代又不能亏待自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2:31:56
现实和理论有很大的差距,搞清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2:59:22
其实政府现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估计通过消费来扩大内需在短期内来看作用是很有限的,就像上面有同学说中国储蓄总量很大,但是人均在抛去富人之后平均水平其实很有限,而且还要面对教育、医疗和房子等等问题,敢于或者可以用于消费的额度十分 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对基建的投资就不得已而提上台来,当然还有一种措施就是民间投资,这个应该是比较有益的一个方法,但是最近国进民退浪潮下以及民营部分产业结构和层次较低,受出口影响较大,加之货币政策倾向于大企业,很多民营企业还是很艰苦的。政府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带到民营企业来发展经济。。。说到这里不得已就牵扯到经济体制的问题上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3:00:24
政府也很无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