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5745 200
2009-11-30
最近导师让我写扩大内需的税收政策研究综述
怀着极大的热情我徜徉在浩瀚的文献中
最终 我迷失了
……   ……
几经沉浮 我幡然醒悟
扩大内需的税收政策就是不收税

由此我想到,事实上“扩大内需”就是个伪命题。我们知道,内需包括两个方面:投资和消费。很明显目前甚嚣尘上的“扩大内需”中的“内需”主要指后者,即居民消费。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去影响消费,政府的支出当中包括政府投资、政府购买(政府消费)、和转移支付。我们来看看:
第一,政府首先要收税才能有更大的财政实力去影响宏观经济。而税收总体上与居民消费是负相关的。
第二,政府的支出第一项是投资。政府疯狂的投资短期内确实带动了部分就业,增长了居民收入,从而理论上会促进消费。然而细想一下你会发现:①由政府投资带动的就业绝大部分是短期就业,由钢筋水泥堆积起来的GDP最终会演变成更大的产能过剩,将进一步恶化明天的“内需”状况;②由政府投资带来的短期繁荣会带来通货膨胀,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消费进一步恶化。
第三,政府支出的后两项就更滑稽了。政府从居民手中拿钱过来(税收),然后将其中一部分返还给居民(转移支付),另一部分作为他的中介费(政府消费)。唯一合理的部分是:政府将财富从消费倾向低的人(富人)手中转移到消费倾向高的人(穷人)手中,从而实现居民总消费的扩大。如果真是如此,政府收点手续费也是应该的。然而,事实上是,政府只是将穷人手中的钱转向更穷的人手中,并且手续费很高。

大家不要误解,在此我并不是要抨击我们的政府。我只是想说,内需是一个众多因素引发的结果,政府如果想去扩大它,只能是从制度的设计上去调节收入分配,去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并保证其正常运行,而不应该直接粗暴地就去“扩大内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30 04:13:07
我所知道的扩大内需的政策的最明显后果是 产能过剩,到处都是新修的公路,机场...
行政成本增加了,人民的税收负担加大了,但是大兴土木过后人民得到的实际收益却是少之又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0 08:29:38
产能过剩的原因是政府过度投资,或者说是经济发展不能吸纳增长过快的生产能力,但大兴土木绝对是必要的。路不好,别人就不经过这里,这里的消费就全靠当地人,你说会是什么结果呢?基础建设的短期好处是增加内需,但长期好处在于给当地人一个机会,一个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0 08:37: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0 08:41:09
GDP=投资+消费+政府投资+净出口
虽然,中国人民的收入有增加,但人们不会因此而有吃一碗饭而变成三碗,最多吃的好一点,因此,人们的生活支出不会增加很多,至于奢侈品,那是有钱人的专利,并且极富弹性,所以消费不会增加多少。其次,中国的社会保障不完善,所以中国人都有都有储蓄的习惯,再加上投资门槛等因素,投资业不会有太多的增加。而所谓的“世界工厂”却因为外国经济的下滑而大幅度的缩水,净出口下降。至于政府投资,4万亿很多,但可以用多久,用完之后,怎么办?经济会不会恢复?会不会有通胀的危险?所以要想恢复经济,我们好像要面临很多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0 08:49:48
其实这本身和中国的收入制度有一定关系

中国加了这么多年工资, 但是回国头来看, 真正受益的还是那些公务员,这是朱时代的产物, 他简单认为加工资就能遏制贪污,但是它忽略了人的本性, 贪得性. 但是真正下层的并没有得到很大的益处.

其次中国的储蓄观念. 中国人的贷款消费这种概念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普及.用自己挣的消费. 中国人受到买房,孩子教育等巨大支出的压力,必须为那些储蓄,那么你还能有多少用于消费呢

做为国家来说,动用财政政策无可厚非, 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所有的这些只是在探索,中国太大了,国家的每一项政策是不可能保证十全十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