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8-4-14 10:50:49
阿梁 发表于 2018-4-14 10:14
添加一个生产者肯定是不行的。原有的实验已经证明5元货物拿不下货架,现在你添加一个生产者,它投资5元, ...
添加一个生产者肯定是不行的。原有的实验已经证明5元货物拿不下货架,现在你添加一个生产者,它投资5元,买下了货架上的剩余,但是,它必须向货架上放上大于5元的货物,否则,它就是亏损的,会倒闭出局。


       比如添加一个与你举例的a、b、c三人一模一样的情况,但生产的东西不同,比如这三个人是a1、b1、c1.而c1恰恰也剩5元的商品,然后c1和你原例子中的c相买卖,你试试看看能不能出清?
      你说我添加的这三个人会亏损?你是怎么计算他们是否亏损呢?和你例子一模一样,只是生产的东西不同,你的例子里面就不亏损,我添加一个就是亏损的?
      我添加一个进去后,c和c1彼此之间就得到了对方的产出之物,对于他们两人来说,实际上仍然是获利的,只不过获得的不是货币,而是商品而已。
       如果这个世界之存在一家企业,那么你可以按照你的方式来分析,但这个现实世界不止一家企业,那么就不是你说不可以加,就不可以加,你得说出添加一个企业后,会影响到经济活动中的什么因素,所以才不能添加。但你不能说,添加一个后,就得不出你的那个观点了,所以不能添加,那这样的话,你的观点也就成了自说自话而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1:00:39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4 10:50
添加一个生产者肯定是不行的。原有的实验已经证明5元货物拿不下货架,现在你添加一个生产者,它投资5元, ...
你的例子举的很好!
但是,abc和a1b1c1,到了年末,c和c1分别剩余5元货物。这时候,你怎么购买交换?请给出路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1:21:02
阿梁 发表于 2018-4-14 11:00
你的例子举的很好!
但是,abc和a1b1c1,到了年末,c和c1分别剩余5元货物。这时候,你怎么购买交换?请给 ...
   呵呵呵,这个就更简单了!c1自掏腰包5元,购买c的产出之物,于是c得到了5元钱。然后c用这5元钱购买c1的产出之物。
     现在c和c1的都卖出了自己的产品,但他们又买了对方的产品,他们都没有新增货币存储,每个人原来有多少货币,现在仍然有多少货币。所以对于他们来讲,货币就是中性的。正如萨依这样说:“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这就是货币面纱论的理论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1:28:52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4 11:21
呵呵呵,这个就更简单了!c1自掏腰包5元,购买c的产出之物,于是c得到了5元钱。然后c用这5元钱购买c1的 ...
这里要仔细。
c1已经有5元剩余,卖出即可获利。现在再掏5元,则如果c1要获利,就必须再增加5元以上的商品,也就是c1剩余10元货物。然后c得到5元,当时获得了利润5元。随后,c又支出了5元。于是,c的成本也增加了,这样,c就必须再向货架上放上大于5元的货物,否则,c就违背了获利的初衷。最后的结果是c、c1各有大于5元的货物在货架上。
只要你设个时限作结算点,这很容易看到。比如,设12月31日24时。这时候每个单位都要结算。
所以,你在不知不觉中犯了逻辑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1:48:54
阿梁 发表于 2018-4-14 11:28
这里要仔细。
c1已经有5元剩余,卖出即可获利。现在再掏5元,则如果c1要获利,就必须再增加5元以上的商品 ...
呵呵呵!朋友!说实在的,我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算账的!
       我现在依稀还记得你当时举的那个例子,a生产面粉,b生产糖,他们没有成本,然后c买了a和b的面粉和糖,总额是100元钱。然后c用面粉和糖生产出了一个面包,要卖105元,其中面包的100/105被a和b购买了,c还剩5/105个面包,这部分面包需要卖5元钱,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
      c的成本100元,因为a和b的购买,已经赚回来了,对不对?剩下的5/105个面包,就是c的参与生产活动过程中,净增加的商品,对不对?所以c并没有什么5元钱的剩余,你之所以说有5元的剩余,是把净增加的商品,计算成了货币。但这个5/100的面包是c净赚的,何来c已经投入了5元之说呢?
     现在听明白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2:00:33
clm0600 发表于 2018-4-14 11:52
照你的说法,世界上何来积压需要你去解决?何须什么千重锚!
储蓄又何妨?只要资本家们联合起来,互相买 ...
朋友!拜托!请你先弄清楚我们在讨论什么问题,再发表你的观点,你看这样好不好?当然!你也可以用诗词来表达,我知道你善于写诗!
      既然你不知道我们在讨论什么问题,我就代楼主为你说一下。我们在讨论——如果生产者都不存储货币,市场必定能出清这个观点(也就是说,市场中任何人一赚钱,马上就把赚的钱全部用于购买其它生产者的产出,而不会将钱存储起来,那么市场中的产出必定能够出清,绝不会发生生产过剩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2:05:34
clm0600 发表于 2018-4-14 11:56
现在再掏5元,则如果c1要获利,就必须再增加5元以上的商品
--------
你这一步就错了呀,他增加商品干啥 ...
就是你说的这个意思,货币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只充当了媒介,本质上其实是物物交换。所以古典二分法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2:24:24
clm0600 发表于 2018-4-14 11:56
现在再掏5元,则如果c1要获利,就必须再增加5元以上的商品
--------
你这一步就错了呀,他增加商品干啥 ...
货币中性理论从逻辑道理上确实能讲得通,但在实际中却不可能成立,因为人们确实会存储货币,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任何理论都不能否认实际存在的的事实,所以货币面纱论应该是还缺少研究了某个经济问题,所以始终无法与事实吻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2:26:19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4 11:48
呵呵呵!朋友!说实在的,我真的不知道你是怎么算账的!
       我现在依稀还记得你当时举的那个例子,a ...
刚看到你的回复,作答:
你的新方案中,c在一年之中支出过2次,第一次是100元,购买ab的商品。第二次是获得了c1的5元买面包的钱,支出购买c1的商品。因此,一年之中,c支出了105元,获得了105元。c是没有利润的。最初的设计是c有利润。为此,c在支出105元后,应该向货架上放上大于5元的货物。你是要改变最初设计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2:29:40
clm0600 发表于 2018-4-14 12:12
好好学习学习103楼吧。
哈哈哈,已经深刻的学习了,不过我还是喜欢你用诗的方式表达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3:00:28
阿梁 发表于 2018-4-14 12:26
刚看到你的回复,作答:
你的新方案中,c在一年之中支出过2次,第一次是100元,购买ab的商品。第二次是获 ...
刚看到你的回复,作答:
你的新方案中,c在一年之中支出过2次,第一次是100元,购买ab的商品。第二次是获得了c1的5元买面包的钱,支出购买c1的商品。因此,一年之中,c支出了105元,获得了105元。c是没有利润的。最初的设计是c有利润。为此,c在支出105元后,应该向货架上放上大于5元的货物。你是要改变最初设计吗?


呵呵呵!朋友!你到底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哦?
你认为是要实实在在的货币,才叫赚钱,才叫做利润,对不对?
那么我请问你,c得到的c1的产出之物,c1也得到了c的产出之物,这算什么呢?
我们也可以举一个现实中的例子来说明:假如你是个企业家,你赚了1万块钱,然后你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然后把1万块钱用光了,请问你是不是会认为你办的企业没有为你带来利润呢?
c和c1都得到了对方的物品消费,请问把赚的钱用于了消费,这部分赚的钱算不算利润呢?

我已经给你说过了,只要大家都将赚的钱全部用于购买他人的产出之物,那么就不会有过剩,当然也自然是没有纸币利润的,每个人都没有新增货币存储,赚的钱都用于了消费,何来货币增加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3:13:33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4 13:00
刚看到你的回复,作答:
你的新方案中,c在一年之中支出过2次,第一次是100元,购买ab的商品。第二次是获 ...
前面你说不要储蓄就行,现在又增加了条件,将利润花光。然后就没有剩余!
而这两者都是客观实在,是不能去除的。
现实要求你,既需要利润,也需要储蓄。
给你讲明了,有公式,有举例。还是不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3:30:23
阿梁 发表于 2018-4-14 13:13
前面你说不要储蓄就行,现在又增加了条件,将利润花光。然后就没有剩余!
而这两者都是客观实在,是不能 ...
前面你说不要储蓄就行,现在又增加了条件,将利润花光。然后就没有剩余!
而这两者都是客观实在,是不能去除的。
现实要求你,既需要利润,也需要储蓄。
给你讲明了,有公式,有举例。还是不信!



每个生产者不增加货币储蓄,实际上就是要将赚的钱全部花光,这是同一个事件,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来阐述而已,何来我加条件之说?
    况且我一直都是这样说的,何来改变条件之说?
    朋友!生产过剩的起因是人们存储货币,对于这一点,可以说是早就被大家认可的东西了!!!否则的话,萨依定律首先就过不了这一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3:39:52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4 13:30
前面你说不要储蓄就行,现在又增加了条件,将利润花光。然后就没有剩余!
而这两者都是客观实在,是不能 ...
那就请你继续试验。请问:
既然c 最后花完了利润5元,也就是本轮没有货币增收,那么,下一轮,c 如何扩大再生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3:46:12
阿梁 发表于 2018-4-14 13:13
前面你说不要储蓄就行,现在又增加了条件,将利润花光。然后就没有剩余!
而这两者都是客观实在,是不能 ...
现实要求你,既需要利润,也需要储蓄。
给你讲明了,有公式,有举例。还是不信!


      你的观点中认为生产过剩的起因是“买卖差”,也就是说过剩只与“买卖差”相关,和货币存储无关,那么我提出生产者不存储新增货币来反驳你的观点,难道方法有错吗?
      这就好比,你如果下一个定义说:“平面上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始终等于180度”。那么这个观点就表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三边的长度等等都无关。那么如果我画一个大三角形出来,你就说大三角形的内角和不等于180度,那么你的观点肯定就是错误的,因为我变动的是与你定义无关的项。
      所以呢!既然你认为过剩的原因是“买卖差”,那么关于生产者是否存储新增货币这个问题,我就可以任意设定,因为这是与你的定义无关的项,我当然是想怎么设定就可以怎么设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3:47:42
clm0600 发表于 2018-4-14 13:42
扩大个毛啊扩大,早就跟你说了,利润不是扩大生产的条件,利润对应的也是消费品。

我发现现在缩头乌龟 ...
请你不要在此发言!整个论坛都知道你是无赖。不信,就问一问admin和版主。
你的所有提问我都不会回复。
你若对张二寅、冥想苦行和阿梁有批驳,请另行发帖!
不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3:51:18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4 13:46
现实要求你,既需要利润,也需要储蓄。
给你讲明了,有公式,有举例。还是不信!
买卖差里含有货币储蓄,并且包括货币购买债券和被遗忘。请你核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3:51:51
clm0600 发表于 2018-4-14 13:35
朋友!生产过剩的起因是人们存储货币,对于这一点,可以说是早就被大家认可的东西了!!!否则的话,萨依 ...
这储蓄跟萨伊定律还真没啥关系,在萨依那种模型里面,少点儿货币根本无所谓,只是让交换麻烦些罢了。


不是萨依定律与货币储蓄没有关系,而是人家根本就不认同存在货币储蓄的问题,否则怎么可能得出货币中性的观点呢?
“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2]是对萨伊定律最常见的表达形式。不过,如果因此误以为所有商品生产以后,一定能够销售却是误会了定律的意义。詹姆斯·穆勒本人是这样说的:“‘生产,分配,交换只是手段。谁也不为生产而生产。’所有这一切都是中间,中介的活动。‘目的是消费。’”[3]詹姆斯·穆勒说明了生产者是为求达到消费目的,形成对其他商品的需求才进行生产性的劳动,至于为何创造了“自己的需求”?因为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生产者的生产引起了对其他生产者的商品需求,整个经济体系也就达到循环,某一数量商品的供给也就带动了对相同数量商品的需求。于是,古典学派经济学者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生产过剩不可能在流通过程发生。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李嘉图如是说:“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销售则是为了购买对他直接有用或是有益于未来生产的某种其他商品。所以一个人从事生产时,他要不是成为自己商品的消费者,就必然会成为他人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4:07:15
阿梁 发表于 2018-4-14 13:39
那就请你继续试验。请问:
既然c 最后花完了利润5元,也就是本轮没有货币增收,那么,下一轮,c 如何扩大 ...
那就请你继续试验。请问:
既然c 最后花完了利润5元,也就是本轮没有货币增收,那么,下一轮,c 如何扩大再生产?


你再进行N轮都一样!我举这一个不存储新增货币收入的例子,只是想告诉你生产过剩的根源不是你说的“买卖差”这个原因。
至于你问到的如何扩大再生产,我估计我说了,朋友你也很难理解。不过我们可以试试:当前资本品是未来消费品的当前生产状态。这就话朋友能理解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4:09:24
clm0600 发表于 2018-4-14 13:32
实际中不成立的事情就不要拿出来说了嘛。
但我们要研究这个问题,前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不能说错误了就不能借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4:11:29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4 14:07
那就请你继续试验。请问:
既然c 最后花完了利润5元,也就是本轮没有货币增收,那么,下一轮,c 如何扩大 ...
你先回答,c第一轮支出100元,第二轮应该支出105元,扩大再生产的货币从哪来?
不要用概念蒙混过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4:16:44
阿梁 发表于 2018-4-14 14:11
你先回答,c第一轮支出100元,第二轮应该支出105元,扩大再生产的货币从哪来?
不要用概念蒙混过关。
我们现在讨论的根本问题是“买卖差”到底是不是生产过剩的根源,而不是扩大再生产!朋友你千万不要告诉我说,不扩大再生产就无法产生“买卖差”,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4:28:45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4 14:16
我们现在讨论的根本问题是“买卖差”到底是不是生产过剩的根源,而不是扩大再生产!朋友你千万不要告诉我 ...
买卖差是币利+币存,可以粗略地认为是“利润+储蓄”。
剩余就是货架上卖不掉的货物。
因此我们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卖不掉的货物(宏观上的)。
因此要分析比较买与卖。买就是投资、消费和ZF采购。买就是产出的商品。

由于产出是Y,而购买力只会出现B。因此,Y-B就是买卖差。

现在就需要证实买卖差是不是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要你进行第二轮。因为你的假设只有第一轮,且没有储蓄,企业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这本身是不合逻辑的。但你自己没意识到。所以请你进行第二轮,以明确自己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4:48:26
阿梁 发表于 2018-4-14 14:28
买卖差是币利+币存,可以粗略地认为是“利润+储蓄”。
剩余就是货架上卖不掉的货物。
因此我们讨论为什 ...
买卖差是币利+币存,可以粗略地认为是“利润+储蓄”。
剩余就是货架上卖不掉的货物。
因此我们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卖不掉的货物(宏观上的)。
因此要分析比较买与卖。买就是投资、消费和ZF采购。买就是产出的商品。

由于产出是Y,而购买力只会出现B。因此,Y-B就是买卖差。

现在就需要证实买卖差是不是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要你进行第二轮。因为你的假设只有第一轮,且没有储蓄,企业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资金。这本身是不合逻辑的。但你自己没意识到。所以请你进行第二轮,以明确自己的错误。



       你得出的结论是买卖差,而且是用一个例子来清晰表明什么叫做“买卖差”,所以我的预设中只要不违背你买卖差的前提,那么我想怎么预设都是可以的。你说要让第二轮有储蓄,就会产生过剩,那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的买卖差不是生产过剩的原因,而是生产者的货币储蓄才是根源,因为你要想形成生产过剩,非得要货币储蓄,那么什么因素才是真正的根源,岂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朋友!你的这一句“由于产出是Y,而购买力只会出现B。因此,Y-B就是买卖差。”你是从什么依据判断B一定小于Y呢?凯恩斯说有效需求不足,是基于他提出的三个基本假设(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性偏好)来推导的,请问你是依据什么判断B一定小于Y呢?为什么不会相等呢?
       你如果想让你的理论具有说服力,那么你的结论就需要有依据,哪怕是你假设的依据。就好比人人都知道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只要你的假设令大家认同,那么假设也同样可以作为研究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4:55:09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4 14:48
买卖差是币利+币存,可以粗略地认为是“利润+储蓄”。
剩余就是货架上卖不掉的货物。
因此我们讨论为什 ...
针对你的“朋友!你的这一句“由于产出是Y,而购买力只会出现B。因此,Y-B就是买卖差。”你是从什么依据判断B一定小于Y呢?

Y-B是买卖差,这是定义。是说在这里会存在购买力小于产出。理由是,B=(1-r)x,Y=(1+R)x。所以B<Y。
文中已说明,除非发生非企业的借贷,增加购买力,否则,将有买卖差的货物剩余在货架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5:02:11
clm0600 发表于 2018-4-14 14:41
不是萨依定律与货币储蓄没有关系,而是人家根本就不认同存在货币储蓄的问题,否则怎么可能得出货币中性的 ...
世界上没有哪个经济学家说世界上不存在货币储蓄。

货币中性理论,是基于货币仅仅是交换中介,而不是货币不会被储蓄。

比如说在金属货币时代,埋藏在地下的金矿,那不都是相当于储蓄吗?难道因为地下有金矿,萨伊定律就不成立了?你兜里暂时没花的钱,难道不是储蓄?谁敢说它不存在?

你自己的例子,C拿出5元,难道我拿出1元,多买卖几次,把4元存起来,不能达到同样的交换效果吗?你为什么对此不敢回复?
在萨依的模型里,在简单物物交换的条件下,货币数量根本就没有什么硬性限制,所以储蓄一些货币无关紧要


     我是说面纱论的思想,本身是不涉及货币存储这个问题,你看看这两段就明白货币面纱论的观点了:
     

    “货币面纱论”最早由让·巴蒂斯特·萨伊(Say Jean Baptiste)、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 cassel)等人倡导,这种理论认为,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实质上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不过是一种便利交换的手段,对经济不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货币就象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当人们看不透这层面纱,认为货币本身也有价值时,就会产生货币幻觉。货币只是随着实物经济的变化而变化,本身不是经济变化的动力,考察经济力量的活动必须揭掉遮盖在实物经济上的面纱——货币。
    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李嘉图如是说:“任何人从事生产都是为了消费或销售;销售则是为了购买对他直接有用或是有益于未来生产的某种其他商品。所以一个人从事生产时,他要不是成为自己商品的消费者,就必然会成为他人商品的购买者和消费者。”[1]
    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
由此可见,萨伊定律需要有两个假设前提[4]:
1、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
2、货币仅作交换媒介,在流通过程中一般不涉及对货币无了期的储藏。

这就是货币面纱论的核心思想。
但这个思想我认为本身是有问题的,因为人们事实上在存储货币,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另外,我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研究人们为什么会存储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5:05:20
阿梁 发表于 2018-4-14 14:55
针对你的“朋友!你的这一句“由于产出是Y,而购买力只会出现B。因此,Y-B就是买卖差。”你是从什么依据判 ...
你直接把这个当基本假设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5:08:18
clm0600 发表于 2018-4-14 14:57
因为你要想形成生产过剩,非得要货币储蓄,那么什么因素才是真正的根源,岂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 ...
什么叫做我玩的把戏啊,这个帖子中讨论的是梁先生提出的“买卖差”理论,不是我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5:08:40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4 15:05
你直接把这个当基本假设啊?
直接用现实数据分析,你说的是什么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5:47:57
阿梁 发表于 2018-4-14 15:08
直接用现实数据分析,你说的是什么假设?
    朋友去看一下欧几里得的演绎法论证,就知道应该怎么建立基本假设了。基本假设相当于一套理论的最基础,所有的观点都是从这些个基础推导而来。所以这些基础是不需要论证的,也是不证自明的。比如欧几里得的这几个东西,都是公理:
公理
1.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2.等量加等量,其和相等;
3.等量减等量,其差相等;
4.彼此能完全重合的物体是全等的;
5.整体大于部分。

公设
1.过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
2.线段(有限直线)可以无限地延长;
3.以任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作一圆;
4.凡是直角都相等;
5.同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直线同侧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则这两条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一定相交。(近代数学不区分公设,公理,统一称为公理)
这些公理其实就是假设,与经济学研究中的理想人假设是一回事,它不能被证明的。所以你的基本假设必须要能让人相信,只有基本假设是可信的,你的理论才有人愿意看。因为基本假设本身是不能证明的,那么它如果是错误的或者是别人不认同的,别人怎么和你辩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