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zhifubao 发表于 2018-4-18 20:27 
那个买卖差不就是人们没把钱花完嘛!不就是有效需求不足嘛
谢谢您与冥想苦行讨论了好几贴。但是你们还是没有理解我的原意。我也一直困惑,为什么别人总不理解。现在再叙述一下。买卖差是由币利+币存引起。希望你们就着疑惑,多多提问。
假设环境中只有1个人,就是a。a要想盈利且储蓄,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这谁也不会有异议。假如是2个人,2个人却与1个人没有不同。只要给一个货架就好理解了。从产出上,Y是y1和y2的合集,而购买力B是b1和b2的合集。因此,产出的商品于购买力是存在差额的。无论多少人都一样。这个差额是“币利”+“币存”。
还是从一个人来讲。a支出x,产出y。但是a支出的x本身是购买力,会从货架上拿下商品。不过,x中有一部分被储蓄。因此,最后的购买力是b。
这个y与b的差额是买卖差,用d表示。
这时候大家会想,d继续由别人购买,或者a自己反复购买不久可以了么?没有剩余。
这个问题要通过观察指标来说明。
假若a支出100元,产出货物105元待售,100元被储蓄10元,只剩下90元够购买力。因此,第一轮(或说第一年)会有15元商品存在货架上拿不下来。
但是,继续购买,第二年,a借贷15元,于是加上手中的90元回款,就有了105元的扩大支出,也就是经济上行。仍按照第一年的情况增长,第二年就会剩余到30元多(有小数)。第三年45元,……最后经济就会崩溃。
除非第一年15元剩余是顺差,(出口与进口作用相反),这样才不会有剩余累积。同时,来年经济可以扩大进行。
因此,增加投资是不起作用的。因为买卖差的纠正是需要等同于顺差的购买,也就是净消费增加。假若居民手中本来就有祖上留下来的钱,这不来自a,且购买后不会产生y的增加,这就等同于顺差。但是,居民手中的钱只能使用一次,之后就没有了。因此,居民有来自非企业的钱是无效的。
因此,需要有等同于顺差,且年年都有的“币损”行为出现才可以。这就是为什么要从央行进行新投的原因。
关于凯恩斯的需求不足,在原因上他并没有看到买卖差(他是基于投资、消费、ZF采购来研究的,看不到买卖差)。但是,商品剩余的现象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凯恩斯的刺激投资,本身就是a在继续进行不断地投资,却不知,剩余就是投资引起(买卖差没有纠正),剩余的比率只会越来越大,所以他肯定失败。
有什么疑问,请提问。我觉得你们的提问在接近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