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8-4-13 15:59:53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3 15:39
就是有一部分货币直接投放给居民扩大就业。

如何扩大就业?就是进行投资了,这和凯恩斯的建议有什么不同 ...
比如现在基础货币是7万亿,假设用其中10%,也就是7000亿进行扩大就业,比如,雇佣贫困地区的失业者,让他们给自己修路、修桥。但是,修好路和桥后,不得收取过路费、过桥费。也就是7000亿换得了一些桥梁道路,但资金转移给原来的失业者。这样,净消费就会扩大。同时,7000亿从央行支取并不计债(因为记债则要还债,无效)。
还剩下6亿3000万,则以贴现的形式投放。
这样,基础货币还是7万亿。但是,社会比原来增加了超过7000亿的购买。为什么说超过?因为有流通速度的放大作用。也就是7000亿还要进行流通,产生了更大的购买力。
凯恩斯的做法是超发货币,是在7万亿基础上的超发。同时,其是财政赤字或货币政策,结果有债务出现。2008年的4万亿亦同。这样做,属于X在增加,结果Y也增加。至少是债务增加。所以失败。同时,超发引起通膨,结果是滞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6:03:50
yangfw 发表于 2018-4-13 15:40
我觉得楼主的实验条件与现实经济环境相差太远,而把市场经济想象为封闭的均衡系统的出发点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
这个环境可以是全球,也就肯定是封闭环境。另外,不妨用企业的账本收支来计算比较,这就免于在纸上空谈。
我给出的公式,Y和X,那是全局所有企业单位集合后的总支出和总产出。但不可以用GDP计算,而只能用商品总量。
您既然说开放系统买卖差是不存在的,请举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6:41:59
阿梁 发表于 2018-4-13 16:03
这个环境可以是全球,也就肯定是封闭环境。另外,不妨用企业的账本收支来计算比较,这就免于在纸上空谈。 ...
暂时卖不掉的商品可以通过寻找市场啊,只要商品适销对路市场是不受商品限制的;而且财富和货币还可以创造,新的购买力也是源源不绝的。最后还有周期性危机的消极途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6:47:05
yangfw 发表于 2018-4-13 16:41
暂时卖不掉的商品可以通过寻找市场啊,只要商品适销对路市场是不受商品限制的;而且财富和货币还可以创造 ...
所谓找新市场,那都是错误的想法。那是对于单个商品而言。整个环境多出来了,没有对应的购买力,你从哪里找?
我在帖子里,已经证明全社会,一年之中,放上货架的是Y,拿下货架的是B。Y-B就是没有对应购买力的商品。你从哪里找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6:54:43
什么地方加杠杆,什么地方降杠杆,由市场说了算还是由ZF说了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6:55:15
阿梁 发表于 2018-4-13 15:59
比如现在基础货币是7万亿,假设用其中10%,也就是7000亿进行扩大就业,比如,雇佣贫困地区的失业者,让他 ...
  你的X不包括利润,Y则包含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6:59:21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3 16:55
你的X不包括利润,Y则包含利润。
x中包括的是上一轮的利润。前面的贴子里已经讲过了。
在获得销售收入后开始支出,先纳税,……,投资,产出待售Y。Y售出所得则是下一轮的X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7:00:56
阿梁 发表于 2018-4-13 16:59
x中包括的是上一轮的利润。前面的贴子里已经讲过了。
在获得销售收入后开始支出,先纳税,……,投资,产 ...
  当利润转化为投资,那么就不能认为它是利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7:02:54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4-13 16:54
什么地方加杠杆,什么地方降杠杆,由市场说了算还是由ZF说了算?
是社会经济上升要求加杠杆,杠杆遍及社会各个单位。ZF试图降杠杆以避免风险。
若不加杠杆,则除非顺差足够大,经济必将衰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7:08:39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3 17:00
当利润转化为投资,那么就不能认为它是利润了。
这又是通常易犯的逻辑错误。倒不是说法有误,而是误入歧途。
利润转化为投资,假若在一年之中(我们需要设一个时间段),利润转化为投资,那是某企业在这一年中发生了2 轮投资。该企业的产出,也需要累计。比如,某企业生产周期是1个月,则一年就会生产12 轮。前几轮的利润会转化为投资。那么你在计算时,直接算12个月支出多少,这样就能避免利润转化为投资的困惑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7:11:10
阿梁 发表于 2018-4-13 17:02
是社会经济上升要求加杠杆,杠杆遍及社会各个单位。ZF试图降杠杆以避免风险。
若不加杠杆,则除非顺差足 ...
经济必将衰退,同样的说法就是经济必将旺盛,或者干脆就说经济必将波动。如果说要一头不要另一头,那是不可以的,是荒谬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7:15:49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4-13 17:11
经济必将衰退,同样的说法就是经济必将旺盛,或者干脆就说经济必将波动。如果说要一头不要另一头,那是不 ...
坦率地说,经济必将衰退是因为购买力不足,只有通过加杠杆,才能使全社会获得利润,进而经济上升。如不加,企业将无法获得利润,也无法在下一轮扩大投资。
这是数学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7:20:12
阿梁 发表于 2018-4-13 17:15
坦率地说,经济必将衰退是因为购买力不足,只有通过加杠杆,才能使全社会获得利润,进而经济上升。如不加 ...
照顾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只能靠每一个个人,而不能够靠ZF,否则那个什么都管的ZF就会臃肿到全社会都养不起。话题又绕回头了,什么地方加杠杆,什么地方降杠杆,由市场说了算还是由ZF说了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7:22:01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8-4-13 17:20
照顾到经济社会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只能靠每一个个人,而不能够靠ZF,否则那个什么都管的ZF就会臃肿 ...
谁说了算的情况都有。看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7:36:41
阿梁 发表于 2018-4-13 17:22
谁说了算的情况都有。看结果。
不对,在经济事务中,ZF是裁判员角色,不是运动员角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7:44:10
阿梁 发表于 2018-4-13 17:08
这又是通常易犯的逻辑错误。倒不是说法有误,而是误入歧途。
利润转化为投资,假若在一年之中(我们需要 ...
你说的话自相矛盾,什么是不是说法有误,而是误入歧途。

   一轮投资对应一轮利润,你说了那么多,有那么复杂吗?

  当我说X不包括利润时,就是说不包括这轮投资X的利润。这轮投资的利润包含在这轮投资的结果Y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7:58: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8:12: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8:38:06
clm0600 发表于 2018-4-13 18:07
没错啊,利润就是哄抬物价产生的,就是对产品的无理占有产生的,如果不哄抬不无理占有,产品就该按劳动成 ...
这么说,投资者不应当获得利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9:04:05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3 17:44
你说的话自相矛盾,什么是不是说法有误,而是误入歧途。

   一轮投资对应一轮利润,你说了那么多,有 ...
x是本轮支出,不包含其自身产生的利润。
相对于x,y-x是币利,表示货币增值。而你所说的本轮利润,包含在y中,应该对应x中的投资(x包括纳税……及投资)。
这样,咱们统一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9:34:32
阿梁 发表于 2018-4-13 19:04
x是本轮支出,不包含其自身产生的利润。
相对于x,y-x是币利,表示货币增值。而你所说的本轮利润,包含在 ...
  利润作为一种货币收入,是可以支出的。你没有算这利润的支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9:42:21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3 19:34
利润作为一种货币收入,是可以支出的。你没有算这利润的支出。
收入y后,y就是x1,x1开始纳税、分红……投资,你说的利润含在其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9:42:42
clm0600 发表于 2018-4-13 19:37
对呀,没有什么道理哄抬物价嘛。
  如果投资者按照成本价卖出产品,那么投资者就不能获得利润。既然投资者不能获得利润,他们就没有动机进行投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20:12:10
阿梁 发表于 2018-4-13 16:47
所谓找新市场,那都是错误的想法。那是对于单个商品而言。整个环境多出来了,没有对应的购买力,你从哪里 ...
不会没有对应的购买力,市场自发地就有这种功能,这不须谁操心,生产商只会按价格信号行事。你的实验真的证明不了什么,纸上谈兵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20:17:48
yangfw 发表于 2018-4-13 20:12
不会没有对应的购买力,市场自发地就有这种功能,这不须谁操心,生产商只会按价格信号行事。你的实验真的 ...
你还不相信?请设计一个小环境,内设2-3个单位,检验一下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20:26:41
阿梁 发表于 2018-4-13 20:17
你还不相信?请设计一个小环境,内设2-3个单位,检验一下如何?
对不起,你的实验条件是失真的,结果也只能是无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20:28:40
yangfw 发表于 2018-4-13 20:26
对不起,你的实验条件是失真的,结果也只能是无效的。
请你给出真实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09:41:19
yangfw 发表于 2018-4-13 20:26
对不起,你的实验条件是失真的,结果也只能是无效的。
你可以参照这个实验,仿真。https://bbs.pinggu.org/thread-5607128-1-1.html
当然,如果你选择真实企业的数据直接代入更好,肯定能符合你的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09:59:15
阿梁 发表于 2018-4-13 14:36
欢迎光临!
1.买卖差不是利润。y-x也不是利润。x中包含投资,y-投资才是利润。利润是相对于投资而言的。 ...
4.关于无储蓄,你我之间已经做过实验,5元的商品成为剩余,无法出清。你应该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如果对实验有异议,请重新设计方案,咱们重新进行。最后一定要相信结果。同时,你可以在实验中讲述马克思或凯恩斯的观点对应哪些数据,然后来反驳“买卖差”。
    我当时已经明确的给你讲了,只要再增加一个销售5元商品的生产者,就能够出清,偏偏你说不可以。现实世界中就有多家企业,为什么你的例子中就不能添加一个生产者呢?只要添加一个,你提出的“买卖差”就没有了。
     曾经的古典二分法,其实就是你那个例子的思路,他们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只在交易的瞬间其起作用,所以货币的供给数量对实际的经济产出没有影响,这就是货币面纱论。当时最著名的就是萨依定律。从他们的理论,就可以推导出市场会完全出清,不会存在生产过剩的问题。因为道理很简单,每个人赚了钱,马上就全部用于购买他人的产出,这就相当于他卖出了多少商品,就买回多少商品,那么当然不可能出现过剩的问题。
     但实际上,在现实中,人们确实会存储货币。正如马克思说““实际上,人们并不是一有销售就非购买不可。卖和买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分开的……谁也不会因为自己已经卖,就得马上买。流通所以能够打破产品交换的时间,空间和个人限制,正是因为他把这里存在的换出自己的劳动产品和换仅别人的劳动产品这二者之间的直接的同一性,分裂成卖和买这二者之间的对立”。
     其实关于货币是中性的还是非中性的,到现在都还争论不休。虽然各派之间分歧很大,有很多争论,但是至今为止,却没有任何人怀疑——如果生产者都不存储货币,市场必定能出清这个观点——至少我没有看到过任何学派对这一点有任何质疑。
    生产过剩的原因,如果仅仅是用一个如同会计账单一般的东西,就能够完全解释的话,可能前人早就解决了,不会等到朋友你来解决。毕竟会计高手多了去了!
   
    而且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朋友你,只要每个生产者都没有新增货币储蓄,都将当期赚的钱全部用于购买他人的产出,那么市场中就绝不会出现过剩商品。今天我是这个观点,再过二十年、三十年这个观点都不会变!不是因为我固执,而是这个关系我不知道推理了多少遍了。另外,无论是凯恩斯,还是哈耶克,还是佛里德曼,甚至包括马克思,都认为生产过剩的原因是货币储蓄,也就是人们不愿意花钱去购买产出,都想把钱储蓄起来,于是就导致了生产过剩。当然他们每个人的解决方案是不同的,不过对于原因的认知,他们基本是相同的。
    另外,咱们研究经济学,肯定是需要多思考的,但最好是先多阅读些前人的著作,这样你就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这样才能更容易、更准确的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4 10:14:56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4 09:59
4.关于无储蓄,你我之间已经做过实验,5元的商品成为剩余,无法出清。你应该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如果对实 ...
添加一个生产者肯定是不行的。原有的实验已经证明5元货物拿不下货架,现在你添加一个生产者,它投资5元,买下了货架上的剩余,但是,它必须向货架上放上大于5元的货物,否则,它就是亏损的,会倒闭出局。

所以我给出的是∑a,代表社会所有企业,并不限定a的数量。之所以咱们实验只选了3-4个单位,那是为了简便。
就单个a来说,买卖差必定存在,这个你不会否认。多个a就是∑a,总商品产出是Y,而总购买力只能是B。除非非企业部门借贷而增加购买力。也就是无理债务替代剩余。

所以我讲述,全社会众多企业,看似纷繁复杂,其实如同一个个体在自买自卖。请检验我所说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