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8-4-12 20:42:06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0:39
由于你的x中没有利润,你就少算了一项:利润。
x是支出。
起始:纳税、分红、捐赠、投资,这些钱是上一次销售所得,当然已包括利润。纳税就是依据利润而上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0:44:18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0:42
x是支出。
起始:纳税、分红、捐赠、投资,这些钱是上一次销售所得,当然已包括利润。纳税就是依据利润而 ...
  你说的是上一次生产的利润用来投资,即用来购买生产要素。但是它不是这次生产的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0:48:30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0:44
你说的是上一次生产的利润用来投资,即用来购买生产要素。但是它不是这次生产的利润。
是上一次销售所得,其中包含了上一次的成本和利润。而本次将获得的利润会在下一轮次支出。

当然,你一定要从投资开始,每轮利润后的纳税、分红等计入本轮次,结论也一样,只是计算上麻烦得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0:50:37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0:48
是上一次销售所得,其中包含了上一次的成本和利润。而本次将获得的利润会在下一轮次支出。

当然,你一 ...
   我说的是你没有算本次生产所获利润,在成为资本家或股东的收入之后的支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0:53:40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0:50
我说的是你没有算本次生产所获利润,在成为资本家或股东的收入之后的支出。
算过了。X中的分红、捐赠以及工资等,都是由不同人去持币购买。
所以,X支出后,分直接购买由企业实施,其它的是间接购买,由其他单位或人实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0:55:26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0:53
算过了。X中的分红、捐赠以及工资等,都是由不同人去持币购买。
所以,X支出后,分直接购买由企业实施, ...
  利润不是要素市场上所获得的收入,而是产品市场上获得的收入,就是只有产品卖出去,资本家或股东才获得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0:57:15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0:55
利润不是要素市场上所获得的收入,而是产品市场上获得的收入,就是只有产品卖出去,资本家或股东才获得 ...
这是经典理论的缺陷,就是实物与货币不分。
所以我不写利润而写“币利”,强调就是货币的增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0:59:12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0:57
这是经典理论的缺陷,就是实物与货币不分。
所以我不写利润而写“币利”,强调就是货币的增值。
  这是哪个经典理论的观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03:31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0:59
这是哪个经典理论的观点?
比如说投资300万,那是100万现金+200万房产。
其实购买力只有100万。房产在计算买与卖上是没有用的。
比如利润,讲产出了利润,要在流通中实现。也就是利润分为现金利润和实物利润。
在我的计算里,只有货币的增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04:50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0:57
这是经典理论的缺陷,就是实物与货币不分。
所以我不写利润而写“币利”,强调就是货币的增值。
  萨繆尔森把所有的收入都看成生产要素收入,工资和地租可以算作要素收入,但是利润却不是要素收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09:32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1:04
萨繆尔森把所有的收入都看成生产要素收入,但是工资和地租可以算作要素收入,但是利润却不是要素收入。
这都是定义。这在于研究者关注什么,为解说而制定的定义。
我们在研究“剩余”究竟如何发生的。至于定义、概念范畴,只要符合事实就可以了。没必要一定要沿用他的定义。
前人的定义不方便研究,好比数学题辅助线画的不同,解题难易自有分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09:58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1:03
比如说投资300万,那是100万现金+200万房产。
其实购买力只有100万。房产在计算买与卖上是没有用的。
比 ...
  我根本就不同意所谓的实物利润的说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11:58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1:09
这都是定义。这在于研究者关注什么,为解说而制定的定义。
我们在研究“剩余”究竟如何发生的。至于定义 ...
  这不是定义,而是事实,这一点萨繆尔森完全错了,你能在要素市场上获得利润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14:13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1:09
我根本就不同意所谓的实物利润的说法。
以前大概是列宁(记不清了),有人说利润是别人的亏损,辩论说,利润是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在流通中实现。既然是工人创造的,当然指的是非货币形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15:51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1:14
以前大概是列宁(记不清了),有人说利润是别人的亏损,辩论说,利润是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在流通中 ...
  马克思没有说什么实物利润,马克思的说法是剩余产品。利润只有货币形态,没有非货币形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20:28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1:15
马克思没有说什么实物利润,马克思的说法是剩余产品。利润只有货币形态,没有非货币形态。
好!接受您所说。
但是,会计上净利润并不都体现在货币资金这一资产上,有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等等,因此净利润与现金金额不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24:23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1:20
好!接受您所说。
但是,会计上净利润并不都体现在货币资金这一资产上,有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等等 ...
应收账款不是实物,而是债权。固定资产和存货只有账面上的价值,能否变现,能变现多少,都是由疑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25:57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1:24
应收账款不是实物,而是债权。固定资产和存货只有账面上的价值,能否变现,能变现多少,都是由疑问的。
还有存货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27:23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1:25
还有存货呢?
看上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28:48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1:27
看上面。
就是说,存货被视为利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29:46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1:28
就是说,存货被视为利润。
固定资产和存货只有账面上的价值,能否变现,能变现多少,都是由疑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35:33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1:29
固定资产和存货只有账面上的价值,能否变现,能变现多少,都是由疑问的。
我指的是在计算上会有模糊之处。

这是我从网上copy来的:当期存货含有未实现利润时,应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存货含有未实现损益时,作与此相反的分录。
总之,容易出现混淆。

但是,利润即使以货币计算,也不是买卖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43:14
阿梁 发表于 2018-4-12 21:35
我指的是在计算上会有模糊之处。

这是我从网上copy来的:当期存货含有未实现利润时,应借记投资收益, ...
  会计上的规定不能指导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1:49:59
zhuxiang 发表于 2018-4-12 21:43
会计上的规定不能指导经济学。
好的,言归正传。
我这里的剩余指货架上卖不出去的商品,其产生根源是“买卖差”。
买卖差必须由无理债务来弥补购买力,然后剩余得以卖出,经济得以上升。但是,无理债务会滚存。

马经的相对剩余,只有利润部分含在买卖差之中。“币存”部分未说。
西经的需求不足说,根本不涉及剩余的产生。

此二者对经济周期(危机)的解法都不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2:14:54
暂时不看,留个贴!有时间看看楼主的思想,楼主可以整理好发一篇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2 22:22:53
tyzhifubao 发表于 2018-4-12 22:14
暂时不看,留个贴!有时间看看楼主的思想,楼主可以整理好发一篇文章
文章有,没人信。没有文献索引,因为没有前人述及于此。没刊物愿意采纳。写过一个白话版本,希望大家理解。https://bbs.pinggu.org/thread-5458742-1-1.html 的附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00:00:54
谢谢朋友的邀请!我仔细读了朋友的文章。
“1.        买卖差的存在导致剩余
货物放上货架就是“卖”;货物拿下货架就是“买”。把货物放上货架的是企业,把货物拿下货架的是社会全体,全体的购买行为分为投资、消费和政府采购。
先从企业开始看买与卖:
任选一个企业a,a会有货币的收支。以年为单位,在一年之中,a需要先支出货币x,再产出商品y。为了获利,y一定要大于x。设y=(1+R)x。至于x是a自有的钱,或是借贷而来的,或是部分自有部分借贷的,结果都一样,都会产出y并放上了货架。
而x将会从货架上拿下货物。但是,x不能足额用于拿下货物。因为,x是a的支出,其内容包括纳税、分红、捐赠、自主消费、投资。这里面包含有工资,工资至少会发生储蓄。因此,x变成最终购买力时已经出现了萎缩。”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朋友你说的“买卖差”,无非就是企业赚的那部分利润y-x,对不对?从你的例子中,y-x这部分商品没有货币来购买,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呢?     在你的这个例子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你举的例子中只有一家企业。如果是多家企业呢?每家企业都用自己赚的全部的钱去购买别家企业中的利润部分商品,你试试看会不会出清呢?只要企业数量足够,那么就越能够出清。
    朋友你在一个企业中进行论证,当然是可以得出你的“买卖差”观点,但实际上现实世界中是有无数个企业构成的。在你的例子中,单个的企业的利润部分,当然没法卖出去,但如果是多家企业,彼此之间就可以用各自的利润部分产品互相交换,自然就可以出清。
     所以呢!只要每个人都不存储货币,都将自己赚的钱用于向市场购买,那么市场必定能在市场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商品出清。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得到的货币数量等于支出的货币数量,所以他们的交易等同于物物交换,那么怎么可能不出清呢?所以,生产过剩的根源是因为人们存储货币,而不是朋友你提出的“买卖差”。
    关于生产过剩的根源,凯恩斯提出的“需求渗漏”理论显然是正确的。只不过他的理论是基于他的三个基本假设(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推导而来。但他这三个假设,本身就不具有微观基础,也就是说理论的基础并不稳固,所以他的理因为缺少微观基础,就给人一种自说自话的感觉。不过虽然他的理论缺少微观基础,但他的结论——“需求渗漏”导致生产过剩——是正确的!
     我前段时间发了一篇帖子,就是通过微观角度,分析生产者会基于利益而选择延迟消费,从而解释了人们为什么要存储货币。正是因为人们会存储货币,那么商品就无法在市场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全部售出,从而出现生产过剩的问题。由此,也就表明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者延迟消费。当然,我估计朋友你并没有看我的那篇帖子。
     另外,我在一个名叫廖仁平的学者的博客中,看到张二寅的观点,好像也是持有你这个观点。我给你发一个链接地址:新宏观新在哪里 储备需求何以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4:36:41
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4-13 00:00
谢谢朋友的邀请!我仔细读了朋友的文章。
“1.        买卖差的存在导致剩余
货物放上货架就是“卖”;货 ...
欢迎光临!
1.买卖差不是利润。y-x也不是利润。x中包含投资,y-投资才是利润。利润是相对于投资而言的。
买卖差是y-b。
2.开始,我用一个单位a来讲述,为的是易于理解。讲到后来,就是a的合集A,也就是全社会所有企业。你理解为单个企业是不对的。再者,全社会虽然是多个单位,但在数学上的买与卖,其实与一个单位自买自卖一样。你要推演一下就知道了。
3.多个企业,剩余(买卖差)仍是不能出清的,而是不断累积的。因为买卖差年年都有,并没有与买卖差相对应的购买力,除非非企业借贷而产生的购买力可以消除它。请参看https://bbs.pinggu.org/thread-5458742-1-1.html 里的附件,通俗易懂,方便理解。
4.关于无储蓄,你我之间已经做过实验,5元的商品成为剩余,无法出清。你应该相信自己的实验结果。如果对实验有异议,请重新设计方案,咱们重新进行。最后一定要相信结果。同时,你可以在实验中讲述马克思或凯恩斯的观点对应哪些数据,然后来反驳“买卖差”。
5.关于张二寅,我与之观点迥异。我不想评论。过去与他的辩论网上有记录: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53001-7-1.html
以及储备需求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27342-1-1.html(在叙述的较靠下部分)。很明显,他是要国家参与买卖。这是错误的。其它就不说了。

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5:39:07
就是有一部分货币直接投放给居民扩大就业。

如何扩大就业?就是进行投资了,这和凯恩斯的建议有什么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4-13 15:40:32
我觉得楼主的实验条件与现实经济环境相差太远,而把市场经济想象为封闭的均衡系统的出发点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市场经济事实上不是一个均衡的封闭而是开放的非平衡的系统,买卖差在开放系统是不存在的,它会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边界过程中和价值规律作用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下自发调节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