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前顾问、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原所长余永定11月26日在墨尔本表示:中国政府提供资金,全力扶植经济增长将面临“无可避免”下滑风险,因中国出口导向型策略将无以为继。 余永定说,扩张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已成功遏止经济成长下滑,然而,扩张政策对经济的中长期影响仍令人忧心。这些冲击包括产能过剩、投资效率下滑恐不利长期成长、基建工作效率不彰、逾放融资增加与放宽货币政策等。
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研拟明年经济工作重点,料将维持现有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同时也将强调通胀风险 。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二万三千亿美元,居全球之冠,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至九月底为止,中国持有七千九百八十九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余永定认为,如果中国无法减持美国国债,中国应将贸易和投资顺差转投其它地方。
事实上,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示来发展态势,有大多数专家只看好中国经济当前的发展势头,但对未来一两年的世界经济则普遍不予看好。
姚景源就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进出口数据仍在负增长,说明外部需求恶化的情况仍在持续。其次,投资拉动了当前经济增长的近95%,且投资大多是政府行为,说明我国市场内生动力依然不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2010年中国经济面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除了外部市场针对危机的自然或自发调整之外,一些人为政策性因素导致的负面影响会加剧。例如,对于美国而言,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减少经常项目逆差、从而减轻美元贬值压力的策略,可能在其政策实践中被强化。为此,中国可能被迫要继续甚至更加倚重内部市场来替代外部市场作为经济上行的驱动力量。然而,抛开政府投资可能的浪费不论,如果长期以“第一波”的方式启动需求,未来产能过剩的危险会越来越大。如果未来宏观调控政策退出不当,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出现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