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不是避险天堂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经济评论员
吴铮 2009-11-30
奥巴马做不到的事情,欧盟领导人也很难做到。昨天,欧元集团主席,欧洲央行行长和欧盟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到访南京,与中国总理会晤。在劝说中国允许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他们得到的答案和两周前奥巴马得到的一样: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
这种稳定当然是就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而言。过去一年中,人民币兑欧元的汇率贬值了15%,对世界其它主要货币也有不同程度的贬值。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为什么中国的货币一定要对美元保持稳定,而不是盯住欧元呢?换言之,兑美元升值15%。
中国依然把美元视作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每当金融市场爆发危机时,美元都被当作最安全的资产。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缺少美元储备让一些亚洲经济体吃尽苦头,包括获得IMF援助时附带的苛刻条件。最近一轮全球金融危机随着雷曼破产达到高峰时,也是美元汇率反弹最快的时候。那时似乎只有美国国债才是最安全的资产,即使其收益率可能低到接近于零。
过去的一周,越南盾贬值,阿联酋国有的迪拜世界(Dubai World)公司宣布暂停偿债,新兴市场股票等风险资产再度遭到抛售,资金向美元市场回流,美元汇率也从近16月的低点反弹。当美元被当作其它风险资产的避险天堂时,市场是否忽略了美元自身的安全问题?
美国今年的财政赤字预计超过1.4万亿美元,还不包括美联储以相当于“印钞票”的方式,在金融市场购入超过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和“有毒资产”。考虑以下现实:布什政府永久性减税和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政策;奥巴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就业增长,推动医疗改革的支出计划;美国战后人口高峰老龄化。美国政府长期难以摆脱的债务问题,在未来十年只会变得更加严重。
目前,美国政府的公共债务余额超过10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有望在10年之内达到23万亿美元。这些脱离物质财富的货币增长,最终会伤害到美元的价值。让美元、美国国债的持有者蒙受损失,而中国正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就像次贷衍生品在泡沫破裂前也曾繁荣一时,市场今天对美元的风险视而不见,不等于美元风险未来不会爆发。美国政府可以印刷美元,当然不会破产,但是美元的价值却是市场决定的。
实际上,在更长的历史时间段内,市场对美元价值的依然是清醒的。二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西欧国家货币盯住美元,美国外国央行可以以每35美元1盎司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这一体系随着美国财政、贸易赤字的增长在1970年代崩溃,发达国家相继用浮动汇率取代了固定汇率,美元则走上了漫长的贬值进程。今天用美元衡量的黄金价格已经达到了每盎司1100美元。
对于中国而言,维持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就等于中国央行继续买入美元,积累外汇储备。美元的风险积累到一个临界点,总会释放出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留下的教训是,越晚放弃固定汇率的国家,付出的代价越大,比如日本。
同这种关系到经济全局风险相比,升值给出口部门带来的损失是有限的。而且,如果中国有财力帮助美国扩大对中国出口的需求,也一样可以支持国内市场的需求,弥补外需下降带来的损失。
每一张美元纸币上都印着“我们信任上帝”(We Trust In God),但是持有美元的人应当明白,正像今天奥巴马不能消除美国政府的赤字一样,上帝也不能改变美元贬值的进程。如果我们已经看到美元不稳定的未来,又何必执著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呢?
联系作者:
zheng.wu@ft.com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