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581 25
2009-11-30
百位海归问卷:是海归含金量在急速下滑,还是现今“海归”应该被重新定义了?

  澳洲求学归来的杭州人赵楠(化名),辞掉了干了几个月的银行卡推销员工作,在家做了一段时间的“宅男”后,痛定思痛地编写了一段《我们是怎样的一代海归》:

  当我们没留学的时候,留学生回国是人才;

  当我们去留学的时候,国外“教育产业化”了;

  当我们从国外大学毕业,国外闹金融危机了;

  当我们成为“海归”的时候,国人说,还真以为从国外回来,就是人才啦……

  
  留洋归来他不敢自称“海归”

  两位“80后”男生用求职故事解读《我们是怎样的一代海归》

  海归一词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外留学人员掀起新一轮回国浪潮。那时的海归是个令人仰视的名词,标签上都打着“高级”的烙印。

  面对记者的采访,赵楠直言不讳地说,他从来不对人说自己是“海归”,也从来不提自己是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在杭州某个银行做了几个月的信用卡推销员之后,他辞职了。

  “英语差生”走上留洋路

  回国后托遍关系,暂时解决饭碗危机

  赵楠当初到澳洲去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恰恰是他英语很差。

  1983年生的赵楠,原来在杭州某大学念传媒专业,大多数课程都能及格,唯独英语,拼了4年竟连三级都过不了,结果毕业没有学位证书。

  2005年,父亲就命令他到澳洲去留学。

  出国前,他还特意去留学机构参加英语突击班,但效果并不理想。“也只能说澳大利亚那边学校确实比较容易申请,我考得很差,居然也申请到学校了。”赵楠说,那所学校大概只能算“三流”。

  有一次,他在餐馆吃饭想喝牛奶,竟想不起“MILK(牛奶)”一词。

  在澳洲学了一年的传媒后,他抽空回了次国,发现他学习的知识和国内现状根本不接轨,就业单位也对他的理论不感兴趣。一年半后,他赶紧转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前后3年时间,花了四五十万元,赵楠最大的收获就是游遍澳洲。

  去年,赵楠毕业回国了,看看大学同学,3年前已经工作的人,居然有人都已经是单位中层了。

  而他不得已当起了某银行的信用卡推销员。没过多久,他自己就觉得落差太大了。

  他还是靠着父母的老情面,要去一家文化传播公司落脚。

  他并不乐意被人当作海归,甚至把此作为一种奚落,女朋友也不想找,“事业爱情都是低谷。”他说。

  月薪一万,我很知足很知足了

  本科生放弃4份offer去美国,回来遭遇求职难

  “当时觉得找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刚好美国又来了全奖通知,所以义无反顾去了美国,没想到硕士毕业后,工作反而比本科毕业时更难找了。”9月初,刚回国的Kevin有些心灰意冷,在美国找工作时刚好赶上了金融危机,“面试一家、倒闭一家”的求职境遇,让他不禁开始想念本科毕业时那4份还算不错的offer。

  放弃4个offer去美国

  1982年出生的Kevin 4年前还是浙江大学国贸专业的一名毕业生,跟班上很多同学一样,他一边找工作,一边等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国贸专业,国贸的毕业生每年都是一抓一大把。”Kevin的很多同学都发现工作并不好找,相比之下,Kevin就要幸运得多,就在同班同学还在为“饭碗”焦头烂额时,Kevin手上已经捏了4个offer:“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中国银行、五矿集团和中大集团。“到底选哪一个呢?”正当Kevin左右为难时,一封来自美国一所大学的全奖通知书,将他的为难一扫而空。

  “找工作好像也不是太难,等在美国念完硕士后,肯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2005年秋天,Kevin扔下让同学羡慕的4个offer,意气风发地去了美国。但事情并不像他想象得那么美好。

  美国求职又遇上金融危机

  “感觉自己运气不太好,在美国毕业开始找工作时,刚好是金融海啸发作的高峰期,标普500指数(美国股指的一种,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形势)直线向下,很多公司都不行了,有的裁员,有的倒闭,有好几次,我刚去面试没几天,那家公司就倒闭了。”读书的签证很快到期了,但Kevin不甘心,为了留在美国等机会,他一边在一家期货公司实习,一边靠着实习签证的期限,继续考CFA(国际金融分析师),但一年过去了,工作还是没有着落。

  摆在Kevin面前的只剩一条路:回国。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在实习签证到期前,Kevin终于拿到了CFA三级证书,国际金融分析师的最高等级。

  回国后,Kevin一直待在家里,上上网,投投简历。那段时间,Kevin的MSN头像一直都是暗的,不是他没有上线,而是怕被同学看到后,询问工作的事。

  回国投简历居然没人回音

  “原来本科那些同学,很多在单位已经混得不错了,还有几个已经挤进了中层队伍,难道让我去给他们打下手吗?”回国后,Kevin投简历的一个原则是,不投本科毕业时投过的那些单位,他说,拉不下面子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不甘心,“如果现在再去那些本科毕业时就能去的单位,我在国外这么多年岂不是白混了?”

  “感觉合适的工作不多,很多岗位还只招应届毕业生,有时候灰心起来,想干脆随便找份工作将就一下算了。”最后,Kevin被老爸老妈“赶”出了家门。

  “我爸帮我买好了火车票,让我去上海投简历。”就这样,Kevin捧着简历,到上海的一些期货公司和基金公司,挨家挨户地拜访,“这样没头没脑地送上门去,真怕被人家赶出来,但没办法,总比待在家里等工作强,好在那些HR都还比较客气,但遗憾的是,没有一家有回音。”

  现在的工作还是老美公司推荐的

  “海归的简历,招聘方难道不会稍微重视一点的吗,更何况你还有CFA三级证书?”记者很好奇。

  “很多HR的桌上都堆着一大叠简历,估计有几百份,他根本不管里面有没有海归,很多都是看也不看就扔掉了……”说到这里,Kevin的声音突然低了下去。

  正当全家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10月底,上海的一家私募基金要Kevin去面试。但Kevin却不记得自己向这家公司投过简历。原来,这家私募基金是美国总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而Kevin曾去美国的总公司面试过,老板对他印象很不错,虽然总公司暂时不需要人,但还是向上海分公司的老总推荐了Kevin。

  现在,Kevin已经在上海上班了,虽然每月一万的薪酬并不算高,但Kevin还是很知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30 21:47:21
海归很麻烦,根本不懂中国国情,要我是老板,我也不要他们!让他们回中国呆上两三年再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0 22:07:43
高居两位数的失业率,明年,海归将如潮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2:31:46
今时不同往日啊,真的有实力的人,怕都没有回来吧?三年求学,成绩也就是游遍澳洲,也好意思称“海归”,无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2:47:50
海带啦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01:39:41
有很多有机会留在国外但就是想回国发展的人   中国现在经济再不景气  比国外机遇还是多多了

现在媒体也非常不负责任  总是拿个案当普遍
研究生工作不如本科生  本科生不如中专生   大学校园发生的一些丑陋事迹来炮轰整个大学生群体  

对海归  媒体可以挖掘的素材就更多了
在对出国留学的情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  他们往往可以让众人对海归有以下三种印象:

1.不拿奖学金出去的都是纨绔子弟  败家子  只有拿奖学金出去的才是优秀的
2.回国的都是没本事的  不回国的都是不爱国的  
3.海归都是海带  英语普遍还不如国内大学生

我承认  以上几种人有  但问题是媒体每天报道的就是这几种人

说实话  像那种英语三级都过不了  连MILK都会想不起来的人   我周围还真从来没碰到过
我也很想知道这种人在海归中到底有多少   都分布在哪里
同时我也很佩服媒体
每次都能找到这种海归大作文章

我在英国一个20名左右的学校读master  本专业13个中国人  全部在本科时期过了6级
我们专业上届10个中国人  确实基本都回国了(这边经济非常不景气)  但也基本都找到了工作   工作也不错
就我知道的两个人  一个刚刚进了广州德勤  另一个进了招行做财务   

不要以为六级考研英语有多难  也不要以为雅思相比托福GRE要简单  它就真的很简单
不过六级和雅思没有直接类比性  且口说无凭
所以大家不相信我的话  可以自己去尝试下考下雅思  看达到6.5分  7分  是否很简单
如果你考到了  而且认为很简单   那恭喜你  你可以去备考专8了   
我们专业一个同学本科时一次过专8  雅思考了3次都没考到7

希望大家在看这种新闻时要能够独立思考   不要轻易被媒体误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