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201 7
2009-12-01
论坛这么冷清啊,坛里的牛人们(经常发牛杂志,手上有国家级、部级课题)的给咱们轮流做讲座吧,这样才能做到共同提高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 12:35:15
说的有道理的  版主们要组织一下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2:41:25
还好啦,我感觉论坛还是很热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2:47:30
关键这样的人大多都很忙,可能不愿意上来灌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3:24:18
转摘  
1.科研要务实,切忌口号文章。
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而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喊起来震天动地,操作起来毫无办法,或是面面具到、处处开花,都是大话空话,比如现在提到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家谈到的最多的是整合中的教师的误区,从理论上说应该从那些方面整合,但很少涉及到具体的案例,再比如现在论文中经常提到的让每一个学生朝着自己的个性、爱好发展,培养学生辨证的态度与价值观,但在教学过程中根本找不到分层教学的影子及发展性评价的任何措施或策略,或简单地赋予情节创设,太空洞了,毫无实际意义。现在不少的人在提倡个性化教育,建议一切立足于学生个人。我认为,要真正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看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包括了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个性发展、个性与人类共同特点是什么关系、个性与社会性是什么关系,等等。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还原到社会的本来现象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把它归纳出来,才能去研究。如果只抽象地去讲个性化或者喊口号的话,都不能解决问题缺乏指导性与操作性,这样的文章也是浪费自己的精力又欺骗读者的感情。因此,教育研究要把问题还原到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要具体到一个地区的经济条件、学校设施、师生素质,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探讨在课堂上具体的操作策略,有明确的操作不走,即都有可操作性,做到问题来自教学实际,策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否则就很容易就教育说教育,自己自圆其说说得很好,但是拿到实践当中却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2.教育科研需精读文献。
不断思考 科研不仅要有大量的实际问题调查数据,也要有相当多的科研论文参考,这些能让你在研究中少走弯路,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看的更加透彻。庆幸的是现在的网络技术非常先进,信息搜寻异常便利,为科研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面对浩瀚如海的而又良莠不齐的信息怎么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呢?重要的是要目的明确,具有针对性,一般的是在确定自己研究方向以后,确定在此研究方面权威的专家及期刊,一个杂志一旦成为了本专业的主流,那一个定有很多年的积累,对于一个初入此到的新人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尽可能翻看高水平的相关期刊,从中了解该课题的过去及研究现状、研究前沿以及研究热点,学习研究思路,掌握研究方法,为课题的开展和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还要随时了解科研动态,这对开拓思维,增加研究内容的丰富度和新颖度有极大的帮助。翻阅文献时,不仅要记住里面的观点,更要去思考提出这些观点的背景、角度、思维方式、框架结构,以便丰富自己的认知经验最后。
3.教育科研要多交流 。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由于自己知识、经验有限,因此在教育科研时善于留心,特别像我们没教过学的课程教学论的研究生,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又无新课程改革的历程,不接近教学实际,仅靠自己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很难研究出有意义的结论的。因此,鉴于此,笔者经常参加市区各高中学校的开放周,去观摩,在观摩中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提炼心得,还有与教育硕士交流,他们大都是自各市区或县城的重点高中的优秀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在自己有了一定的看法后与导师或领域内的其它专家探讨,他们的一句话往往会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的关键,要么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要么少走多少弯路。
4.慎重选择研究主题。
  研究内容是决定课题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内容的确定也因此格外重要。对此,研究虽然来自旧的问题,但要找出创新的基点,不能人云亦云,永远跟着别人走,正如我一老师切身实际而言,他在所有人都选择研究新课程的时候,他并未盲从,而是坚信不移地选择研究了教育时机论,找到了当前教育研究的盲点,把研究具体化、系统化,从而获得了国家级别的奖项。研究内容并不是自始至终一成不变的,随着对自身研究领域的不断了解,信息的逐渐积累,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的思路、思维也在不断地开阔,可能会遇到某一问题没有意义或则说研究起来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有时候也会闪现出一些“灵感”,有些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在经过讨论、可行性分析后补充到研究内容中来,当然这些新增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灵感”,要保证课题总体上的完整性,各部分之间的连贯性、延伸性。研究内容经过科学的补充变得更加客观、科学,更加完善,我们最终才能写出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科学性强、价值高的论文。
总之,做研究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进行,不能为求一时的结果或成绩而违反科学道德,要有耐心、恒心和自信心。用钟万勰院士的一句话就是:“ 科学研究,要独立自主,要走自己的路;人生不会一帆风顺,难免有不如意事。把握住自己的方向,毋为一时得失所惑,切要,切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 13:28:26
以下这位学人文章极具参考意义。
1、进入课题及寻找科研问题:
如何了解课题背景?要了解课题背景,就要掌握以下一些信息:
什么时候开展的研究?
为什么要开展?
这个领域有哪些代表人物?
至今该研究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色?
目前该研究达到什么水平?
该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
这些内容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
2、研究生阶段,你至少精读20篇英文论文,针对每一篇精读的论文写出3-6页的重点整理。这一点很重要,你一定要做。
3、你可以从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出发,从他的References找起,一定可以找到很多宝,或者去查找Survey、Review、Research Issue。
4、你要做的工作已经被别人做过了,那么,你必须要做的与他不一样或者比他更好。
5、地球人都知道现在天底下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了,也许偶尔还会有几个真正独特和令人惊异的结果之外,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工作都是建立在别人工作的基础上的。
6、科研人员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不要总是想着重新创造一个方法或者技术,而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开展工作,推进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
7、如何找问题:
你要阅读相关领域最重要的几个期刊里的文章,认真细致的作出读书笔记,读完每篇文章后都要思考是否可以改进、下一步可以做些什么、哪些算法和模型可以为我所用。等到2、30篇文章读完,你大概就知道国内外目前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了,关注哪些大牛正在研究这些问题,这些大牛的文章可能会指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8、思考问题要具有连贯性,一个问题的解决牵连处下一个问题,你不要东一下、西一下。
9、当你已经出好你的题目时,你需要简单、生动的描述自己的研究问题,将它分解为一些子问题,然后逐个击破。
如何做科研:
1、你的工作的contribution是否重要没有太大关系,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进步。如果我们的工作都是显赫的,那么我们就没必要呆在这里读博士了。
2、做科研的过程:1)选择一个主题2)了解国内外现状3)产生一个好的想法(给自己出一个题目)4)设计实验解决问题5)合理解释
科研笔记方法及技巧:
1、你要将看到的资料完全的记录在“研究记录本”中(算法?模型?),在完成每一小块工作之后,你必须写出“技术报告”来反映所完成的工作。研究记录本要详尽的记下内容和日期。
2、如何记录和笔记
你先要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随地记下你的灵感
想到的东西,一定要写下来。
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讨论
针对你的想法,你可以开展实验,写下实验报告,进行下一轮思考,再做实验,如此往复。
你一定要重视写作,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理清思路、发现缺失及不完备之处。
在阅读论文时,你要写下论文笔记,可以借鉴何老师的经验,比如,算法、模型、评价标准、功能效果等等。
3、一位师兄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看论文的时候一定要记笔记,否则,看的越多忘的越多,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从长远角度看,我们在工作的时候,不论是在看论文或者看书,都要认真的组织语言记录笔记。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我们记笔记的时候不要照抄,而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下。
10、写文章一定要先思考并列好提纲,一篇文章有大提纲,一章有小提纲,论文的提纲就是论文的骨架!对于论文来说,动词比名词更好,因此,你在写文章的时候尽量多用动词!
11、你在完成了一定的实验工作后准备开始写文章时,或者准备开始写技术报告时,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
你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教会读者些什么知识?你要传达些什么样的“新知识”?
在平时工作的过程中,你要留心一些写作较好的论文,把它们保存整理好,仿照它们的样式来写作你自己的论文,只是模仿,切勿抄袭。
12、什么样的文章才是一篇好文章呢?
z别人能够看懂你的文章(全文文笔、逻辑)
z别人看完能够知道你在做什么(是什么、what?)(摘要、引言)
z别人看完能够知道你为什么做(为什么、why?)(引言)
z别人能够知道你是怎么做的(怎么办、how?)(正文)
z你的工作有什么贡献(contribution)(结论)
z你的工作有文献依据吗(reference)(引言)
z文章组织结构如何(逻辑)
z你的文章符合你所投的期刊吗
摘要的写法
1、摘要由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五大部分组成,应当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摘要自身就能独立成文,读者不需要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内容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不得简单重复论文题名已有的信息。
    摘要必须写出你的1)方法2)问题,需要有新意,必须体现出你的工作的创新性。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可以了解你的文章里有没有新知识。
在写摘要之前,你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你的问题是什么?(What is the problem?)
2、你的工作是什么?(What is your work?)
3、你的工作有什么特色?(Features of your work)
4、你的工作有什么优势?(Advantages of your work)
5、实验结果如何?(Results)
摘要的语言组织方法:
1)你首先要明确论文的目的和结论。
2)你先列出正文部分标题里的关键词。
3)你再列出实验和讨论部分的主要结果。
4)然后你将以上三点组织成一段话。
5)在第一句话中,你要陈述清楚你的Hypothesis或者方法。
6)你不要写背景信息、文献综述以及方法的详细描述。
引言的写法
1、引言部分的写作(Introduction):
需要牢记的是:文献综述部分与文章的内容要密切相关!
第一部分:领域及主题介绍(Open up the subject)
z问题X是重要的
第一部分一般包括
  1)简明的背景介绍(providing a concise background account of the problem studied)
  2)研究目的(the objective of the investigation)
  3)你的工作是当前需要的吗?(Why was there a need to conduct the study?)
第二部分:介绍已有的国内外相关工作(Survey past work relevant to this paper)
要说清楚相关工作,必须把握住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与我的工作相关?(Why it is very related?);第二,虽然该工作与我的工作相关,但是它与我的工作有什么区别?(Difference to your work?)
在这部分,你只需要引用和你的工作相关的最经典的几篇文章。
z针对问题X,已有研究者开展了工作A、B、C。(可以按照递进式、并列式,例如,B比A好,C比B好,是递进式)
A、B、C有缺陷。
第三部分:你要提出本文的问题,阐述清楚本文的工作与已有工作之间的关系。
我的工作D出场,及其必要的理论分析。
zD与A、B、C相比较有哪些区别?Features
zD为什么更好一些?Advantages
第四部分:你首先要描述本文总的假设(Hypothesis)和研究对象(the variables investigated),然后简要叙述本文的方法及已取得的结果。
zD的实验结果及简单过程描述
第五部分:论文结构
z文章的结构
针对你所研究的问题,你需要彻底的调研文献,了解相关的已有的工作,告诉读者该领域中哪些问题是已知的,但不要引用所有的文献,只需要引用关键的文献即可。事实上,你不可能引完所有的相关文献。
你可以在sci中挑选相关的经典论文,学习一下别人是如何陈述研究问题的(state the research question),模仿别人的方法去阐述你自己提出的问题(Hypothesis)。
经济学研究的产品是经济论断和结论。一篇规范的经济学论文的写作一般由下面三个部份组成:(1)提出问题,给出重要性,确定研究目标;(2)建立经济模型,严格表达并验证论断;(3)通俗表达论断并给出政策含义。这就是说,一个经济结论的产生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非数学语言阶段———数学语言阶段———非数学语言阶段。
①     第一阶段提出经济观念、想法或猜想,这些观念、想法或猜想可能由经济直觉产生或根据历史经验或外在经验而来。由于还没有经过理论论证,人们可将它们类比为一般生产中的初等品。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理论研究和创新的来源.
②     第二阶段需要验证所提出来的经济想法或论断是否成立。这种验证需要经济学家通过经济模型和分析工具给出严格的证明,只要可能,还需要得到实际经验数据的检验。所得出的结论和论断往往都是由数学语言或专业术语来表达的,非专业的人士不见得能理解从而不能为社会大众,政府官员、政策制定者所采用所以将这些由技术性较强的语言所表达的结论和论断类比为一般生产中的中间产品。学经济学是要为社会服务的
③     第三阶段就是将由技术语言所表达的结论和论断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使得一般的人也能够理解,用通俗语言的形式给出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深远意义及具有洞察力的论断,这些才是经济学的最终产品。注意第一和第三阶段都是用通俗、非技术、非数学的语言来给出经济想法和结论,但第三阶段是第一阶段的一种飞跃、升华。这种三阶段式,由通俗语言阶段到技术语言阶段,然后再回到—通俗语言阶段其实也是大多数学科所采用的研究方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