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机械大类专业毕业,现从事管理学科方面教学工作,所在单位主打经济学,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受经济学专家们的熏陶,居然连续中了一个软科学课题、一个省社科课题、一个省厅教改课题,简单说说自己的经验吧。
1、勤勉。我自认资质不是很好,甚至可以用笨来形容,但是,勤能补拙。2年内我申报了包括本学科和非本学科范围的所有课题,只要是校内能够申报的,没有一个拉下,如果说大牛门用的是狙击步枪,那我用的就是鸟铳,我坚信,总有一只鸟会被我蒙下来。坚持不断的写,并且很关键的一点,每个课题关联都不太大。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结果,我看过的文献数量是我读博期间的N倍,涉猎了包括管理和经济学科的每个角落,增长了见识。
2、坚持。这样算下来我在2年内申报了差不多近20个课题,也就写了20份标书,中标几率是非常低的,但是用概率统计稍加分析,就知道,这么多的数量的标书,总有几个会让专家看走眼的,而且长期的申报,自己名字起码在那些人眼里已经留下了深刻印象,时间长了,他们也不好意思总不让你中标吧?
3、谦虚。尽管我觉得一些所谓的专家其实距离真正的专家差了十万八千里,但是他们手里掌握着新人的未来,标书能否通过,很可能要取决于这些人。新人很容易被自己的博士头衔冲昏头脑,处处显摆那张破文凭,忘记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低调,谦逊,向那些前辈学习,不耻上问,甚至下问。人品就这么慢慢积累起来,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爆发。道理很简单,大家清楚了你的为人,自然会有人帮你说话。
4、专注。本人喜欢看命理书籍,并坚信某些人生来命带将星,是做官的料,有些则是文曲星,如我辈。明确的奋斗目标会让自己集中精力专注于擅长的事情,相反,把眼光局限在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位置上,很容易迷失,自然不会有任何成果。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就是这个道理。
说的比较简单点,有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然后为之去全力以赴,还有办不成的事情么?
如果有,那么请你再仔细重新审视自己的人品,十有八九问题就出在这个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