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写在败类De观察阵地.下面转帖一部分.因为网站不欢迎转贴.请大家自己去看
www.dirtybang.com
编辑同学如果认为是广告帖可以直接删除.谢谢!
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时,政府的4万亿投资基本上都投向了国有企业,一夜之间引发的国进民退的呼声,这种呼声在2009年显得更加明显,而天朝也没有任何迹象表示要抑制这一进程,相反的是这个进程在飞速前进.原来私营企业打拼多年的地盘国有企业也进来了.国有企业真是一夜长大啊!
我们先来看天朝的四万亿元投资是投到哪去了.俗称铁公机.而这些投资领域,传统上都是由国有企业把持着,私营企业很少有进来,进来的那些私营企业老板后来差不多也因贿赂官员而抓到牢里去了.公路和机场,就更加明显.高速公路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都非常积极.地方的债务增长相当大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些高速公路的修建.而这一轮的政府投资,导致钢铁,建筑材料,以及能源等价格的上涨,这就回到了原来的把生产消费资源转到生产生产资源的路上来了.另一方面对这些生产资源基本上控制在国有企业手中,定价权并不在民众手中.定价权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有行政垄断来决定.
一方面国有企业享受了四万亿投资的好处,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又取得了定价权.基于本企业利润的考虑,国有企业一再涨价.于是出现了,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国际市场原材料成本下降,而国有企业涨价的奇特现象.国有企业又凭借自身的垄断和资金的优势开始进入传统私营企业的领域.原本就在金融危机中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还得面临国有企业的竞争,因此时时都处于竞争的下风.特别明显的就是房地产领域.由于房地产领域的利润丰厚,国有企业也开始大举进军,频繁的拿下各地楼市的地王,又进一步的推高了房价.
这基本上就是这两年的国退民进的脉络.在这个进程中,国有企业抓住了行政和垄断的优势,而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私营企业的市场优势在金融危机中优势变成了劣势.国有企业原来的有进有退变成了全面的有进无退.但依然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自身的优缺点.就必须知道他们的界限在哪.换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政府和民间的界限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