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时代未来的中坚力量,80后的定义各种各样,有两个词在大部分我们身上都有体现--迷茫或困惑,基于各种原因。迷茫,跟困惑有多远,估计很远很远。困惑如果解释成不知道怎么达到希望,迷茫是解释为不知道希望在哪。
前两天跟一个朋友聊了他做了一年的公司,算算利润,还行吧,六七十万的纯利,照我们想,初中毕业的他这样应该算是不错了。最后他总结了句:没意思。按他的想法是拿个六七万,上个八小时的班,周末带着孩子出去转转是最好了。也许无意中流露出的是内心,那可怕的三个字:没意思,不知道是迷茫还是困惑能解释这三个字。然后我们顺其自然的聊到社保,更加顺其自然的跟道听途说的欧美比较了一下,突然发现可以从某个角度理解“没意思”了--没有最基本的安全感。这属于马斯洛他老人家提出的仅次于吃喝拉撒睡的需求了。在苏州,三四十万应该算是高收入了,他们尚且有这方面的担心,再想想我们呢。
有那么多的我们为房子抓狂,又有那么多的我们为一个铁饭碗而疯狂,追求幸福是最终目的,然而大多数的我们还在为安全而努力、而奋斗的时候,本该富有活力和激情的我们选择保守、求稳。上一期的《对话》讨论的是中国大学的改革,其中提到在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率跟其知名度成正比,而中国则成反比,这其中当然有教育体制的问题,但社会的体制呢,必定创业不是在大学里的。我们有创业的想法和激情,但谁都知道这是个高风险的选择,年轻的我们不怕失败,可当我们不再年轻时候可能连吃喝拉撒睡都是问题了,所以只能普普通通一把了。
努力是我们不二的选择,因为倾其半生拿到的住所只有63年,因为15年后的保障金可能只能买6个馒头,因为若干年后进一次ICU后的缴费单可能让下一代破产......
迷茫或困惑却仍然飘在努力奔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