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9-12-2 16:02:59
这一点你注意到了,但你似乎并不愿意花时间来了解我为什么这样说。
我不是调和劳动论和效用论,而是统一劳动论和效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6:07:41
24# pengleigz
我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象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末,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国富论》第一章)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3&from^^uid=1123236

斯密先生的这个实例我也知道。但我关注的,主要是其中集中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个体劳动生产率的观点(并由此受到启发而有了现在的成果)。至于两者之间具体的差额,我认为斯密先生的判断并不是很准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6:13:03
28# 王志成2010
这不就出现了不稳定的状况了吗?
在你举的例子或有面包的例子中,你认为是稳定的吗?
如果不是,起码不是一般稳定的,请举出一个具有逻辑稳定性(不考虑数据的实际问题)的例子?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3&from^^uid=1123236

我举不出一个具有完全稳定性的例子,因为任何稳定都是相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6:17:59
31# pengleigz
这一点你注意到了,但你似乎并不愿意花时间来了解我为什么这样说。
我不是调和劳动论和效用论,而是统一劳动论和效用论。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4&from^^uid=1123236

我也想统一劳动论和效用论,不过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我会花时间去了解你在这方面的进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6:26:25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2 16:13
28# 王志成2010
这不就出现了不稳定的状况了吗?
在你举的例子或有面包的例子中,你认为是稳定的吗?
如果不是,起码不是一般稳定的,请举出一个具有逻辑稳定性(不考虑数据的实际问题)的例子?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3&from^^uid=1123236

我举不出一个具有完全稳定性的例子,因为任何稳定都是相对的。
就举一个相对稳定的例子,即先不考虑系统之内或之外的变动因素。
(记得铭儿兄是不玩“哲学”的,怎么又往哲学里钻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6:48:09
35# 王志成2010
就举一个相对稳定的例子,即先不考虑系统之内或之外的变动因素。
(记得你是不玩“哲学”的,怎么又往哲学里钻了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4

1 前面棉布和铁锤的例子,再加上你面包的例子,不是已经很充分吗?看来你是想要进一步研究一下价格在交换过程中的变化,所以需要更多的东西。……但这里主要是先来说明价格在生产过程中的形成,所以只需要其中的一个实例就够了。
2 其实我很喜欢哲学,不过有时候说说反话就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7:07:31
36# 赫赫铭儿0

在这两个例子中,很显然,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基本情况都没有变动,但只要交换的形式做一下改变,这是很合理的假设,即只要2米棉布与两个面包交换,或者是前一个例子中的交换,生产铁锤的状态都将不可能继续维持下去而必须改变——这与稳定的前提或结论相矛盾!也就是说,这个例子的“稳定”经不起逻辑的推敲!
     逻辑推理的方式是先考虑一些基本的因素,结论不改变或改变得有规律,之后理论才能称为具有逻辑一致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7:18:12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2 16:1731#pengleigz这一点你注意到了,但你似乎并不愿意花时间来了解我为什么这样说。我不是调和劳动论和效用论,而是统一劳动论和效用论。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4&from^^uid=1123236我也想统一劳动论和效用论,不过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我会花时间去了解你在这方面的进展。
呵呵,我觉得我已经完成了这种统一。请多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7:30:40
38# pengleigz

看一下30楼的内容,我会详细分析到底统没统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8:01:22
什么是统一?经验上,从来就是统一的,理论上,在庞巴维克那就是统一的.不过是在叙述上及深度上略有不足罢了.在叙述上,他缺少一种积极的意识,但客观效果却达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8:53:40
30楼:
谢谢王兄!图片真不会发,可否麻烦你帮我全部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8:54:13
39楼:
期待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8:57:26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2 16:07
24# pengleigz
我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象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末,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国富论》第一章)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3&from^^uid=1123236

斯密先生的这个实例我也知道。但我关注的,主要是其中集中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个体劳动生产率的观点(并由此受到启发而有了现在的成果)。至于两者之间具体的差额,我认为斯密先生的判断并不是很准确的。
无论斯密的判断多么不准确,我觉得用这个例子还是可以说明你个体生产率决定劳动报酬的说法是勉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9:06:08
41# pengleigz

先把文字弄好,需要上传图的地方留几行空格并标上图1、图2……等,然后在Word文件上也相应地标上图1、图2……等,我下载Word文件后就可以截图并上传到指定位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9:06:16
41# pengleigz

我不好改动文字,怕曲解了原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09:13:41
30# 王志成2010
现在有时间了;最主要是机会也成熟了,一定要在本论坛把价值等等问题整透!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3

非常赞成王兄的意见,以及其中的热情和勇气。虽然我们不敢太乐观,但我们仍然要努力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09:34:52
37# 王志成2010
在这两个例子中,很显然,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基本情况都没有变动,但只要交换的形式做一下改变,这是很合理的假设,即只要2米棉布与两个面包交换,或者是前一个例子中的交换,生产铁锤的状态都将不可能继续维持下去而必须改变——这与稳定的前提或结论相矛盾!也就是说,这个例子的“稳定”经不起逻辑的推敲!
     逻辑推理的方式是先考虑一些基本的因素,结论不改变或改变得有规律,之后理论才能称为具有逻辑一致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4&from^^uid=1123236

对于效用价值论来说,可能至少需要有两种以上的产品相交换时,才有可能来考察它们之间的价格形成。
但对于劳动价值论来说,只需用它确定一种产品的价格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按同一价格去交换任何其它种类的产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09:44:45
40# 天涯诗客
什么是统一?经验上,从来就是统一的,理论上,在庞巴维克那就是统一的.不过是在叙述上及深度上略有不足罢了.在叙述上,他缺少一种积极的意识,但客观效果却达到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4&from^^uid=1123236

“统一”是个很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09:53:31
43# pengleigz
无论斯密的判断多么不准确,我觉得用这个例子还是可以说明你个体生产率决定劳动报酬的说法是勉强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5&from^^uid=1123236

我相信:如果斯密先生对于扣针厂中个体劳动生产率的判断更准确一些,那他早就应该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工资和利润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09:59:13
呵呵,彼此保留观点吧。
再请教一个问题,如果工资只是个体生产率,那么,劳动者为什么愿意集中劳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10:06:26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3 09:34
    对于效用价值论来说,可能至少需要有两种以上的产品相交换时,才有可能来考察它们之间的价格形成。
但对于劳动价值论来说,只需用它确定一种产品的价格就可以了。——剩下的事情就是按同一价格去交换任何其它种类的产品。
不论怎么确定价格,其论证的过程和结果要说得通呀?!
如果得出的结果在逻辑上都难以维系,那现实到头来还不得听从“看不见的手”的指挥——理论还是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10:28:57
50# pengleigz
呵呵,彼此保留观点吧。
再请教一个问题,如果工资只是个体生产率,那么,劳动者为什么愿意集中劳动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5&from^^uid=1123236

先引用一段旧文作答:
“于是人们或许要问:既然资本家们在股份经济里的所得,实际上并不能超出他们在各自为政条件下的所得;那他们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加入到股份经济中去,从而使资本主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呢?
这里也有一个很简单的回答是:这与虽然工人们在各自为政的资本家经济里的所得,实际上并不能超出他们在个体劳动条件下的所得(可是出于在诸如更加简易、更加及时、更加稳定、以及更加安全……等等其它方面的许多好处);他们也还是会心甘情愿地加入到各自为政的资本家经济中去,从而使小商品经济“和平过渡”到资本主义的道理,是一样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00658&page=2&from^^uid=1123236

然后再问一下你自己:如果工资收入相同,你愿意开家庭作坊?还是愿意进单位上班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10:33:24
你的意思是说,集中劳动使劳动强度、复杂程度、危险程度降低了?
也算一说吧。这样解释也通,还是回到最初保留各自的观点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10:57:02
51# 王志成2010
不论怎么确定价格,其论证的过程和结果要说得通呀?!
如果得出的结果在逻辑上都难以维系,那现实到头来还不得听从“看不见的手”的指挥——理论还是迷!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6&from^^uid=1123236

当我们通过“个体劳动”确定了棉布、铁锤、和面包……等等的价格之后,它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确还要经历很多不稳定因素,出现很多相应的变化。……但我们毕竟是有了一个“基础性”的价格;并且有理由相信所有这些变化相互抵消后,最终还是会实现回归。
王兄不甘心受“看不见的手”的指挥,非要把其中的细节发挥到极致;……难道你真的认为人的智慧可以取代上帝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11:08:55
53# pengleigz
你的意思是说,集中劳动使劳动强度、复杂程度、危险程度降低了?
也算一说吧。这样解释也通,还是回到最初保留各自的观点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6&from^^uid=1123236

“心理”上的“劳动强度”好像更恰当一些。
非常感谢先生如此客观公正的质疑,并很愿意向你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13:55:05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3 10:57

当我们通过“个体劳动”确定了棉布、铁锤、和面包……等等的价格之后,它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确还要经历很多不稳定因素,出现很多相应的变化。……但我们毕竟是有了一个“基础性”的价格;并且有理由相信所有这些变化相互抵消后,最终还是会实现回归。
王兄不甘心受“看不见的手”的指挥,非要把其中的细节发挥到极致;……难道你真的认为人的智慧可以取代上帝吗?
问题就在这了,这一“基础性”的价格并不基础——没有解决基础的交换稳定问题以及生产的连续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14:41:34
56# 王志成2010
赫赫铭儿:当我们通过“个体劳动”确定了棉布、铁锤、和面包……等等的价格之后,它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确还要经历很多不稳定因素,出现很多相应的变化。……但我们毕竟是有了一个“基础性”的价格;并且有理由相信所有这些变化相互抵消后,最终还是会实现回归。
王兄不甘心受“看不见的手”的指挥,非要把其中的细节发挥到极致;……难道你真的认为人的智慧可以取代上帝吗?

王兄:问题就在这了,这一“基础性”的价格并不基础——没有解决基础的交换稳定问题以及生产的连续问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6

              生产——分配——占有(权);这是经济学的第一个过程,也是一个正向的过程,并且是严格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的过程。
             占有(权)——交换——生产;这是经济学的第二个过程,也是一个反向的过程,并且是严格意义上的流通经济学的过程。
我们权且将第一个过程的问题交由劳动价值论来解决,而将第二个过程的问题留给效用价值论去解决。待效用价值论也能解决工资和利润的分割问题之后,再来讨论是否可以统一的问题。
但效用论真的能够在自己的框架内,解决工资和利润的分割问题吗?……我好像从未看到有哪一位效用论者认真地研究过这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3 15:15:54
57# 赫赫铭儿0

把你的研究看做是局部均衡分析或一般均衡分析的话,其结果真的没有均衡。或者说,这样的价格、分配和生产等,根本就没法有效地维持。2米棉布与2个铁锤交换另外2个铁锤怎么办,要是增加一种生产后2米棉布与2个面包交换则4个铁锤怎么办,这些是必须要面对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这篇文章里,并没有解决你提到的“第一个过程”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11:14:40
58# 王志成2010
把你的研究看做是局部均衡分析或一般均衡分析的话,其结果真的没有均衡。或者说,这样的价格、分配和生产等,根本就没法有效地维持。2米棉布与2个铁锤交换另外2个铁锤怎么办,要是增加一种生产后2米棉布与2个面包交换则4个铁锤怎么办,这些是必须要面对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这篇文章里,并没有解决你提到的“第一个过程”的问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6&from^^uid=1123236

我总算看明白一点王兄的意思了。你所说的问题其实是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即资本家组织集中劳动所创造出来的剩余产品的出路问题。——说明如下:
个体劳动产品的出路主要是消费资料这一条(生产资料可以暂时忽略),所以一般不会出现你所担心的问题。
而集中劳动产品的出路则主要有两条:一是消费资料,二是生产资料。所以,当集中劳动产品进入消费资料领域而有剩余时,所有的剩余产品就会统统进入生产资料的领域。——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13:54:12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3 11:08
53# pengleigz
你的意思是说,集中劳动使劳动强度、复杂程度、危险程度降低了?
也算一说吧。这样解释也通,还是回到最初保留各自的观点吧。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6&from^^uid=1123236

“心理”上的“劳动强度”好像更恰当一些。
非常感谢先生如此客观公正的质疑,并很愿意向你学习。
过奖了,希望能以客观公正与先生共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