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1871 196
2009-12-02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应该是——个体劳动


                                                     1 劳动价值论的困境

      英国古典大师亚当.斯密二百多年前建立起来的劳动价值学说体系,曾经使政治经济学研究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峰;……不过几乎就在同时,这个学说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是因为:
     在两个个体劳动者之间,的确可以直接按照各自的劳动时间,来确定各自产品的价值。
     例如一个织布匠8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1米棉布——所以1米棉布价值8(单)元;
     一个铁匠8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1把铁锤——所以1把铁锤价值8(单)元;
                            从而1米棉布 = 8(单)元价值 = 1把铁锤
     并且其中的8(单)元价值,显然要归劳动者所有。

     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通常不会认为劳动价值论有什么不妥。

    不过一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因为,既然产品价值由劳动时间确定,并且理应归劳动者所有;那资本家的巨额利润又是从哪里来的?……讨价还价么?贱买贵卖么?通货膨胀么?剥削么?欺诈么?掠夺么?边际么?效用么?搏弈么?信息不对称么?

面对这样的困境,斯密开始退缩了。他认为:到了资本主义之后,产品价值已不再单独由劳动来确定,而要由劳动和资本共同来确定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李嘉图开始跟进了。他认为:到了资本主义之后,产品价值仍然要由劳动时间来确定,只是这些价值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马克思开始变本加利了。他认为:到了资本主义之后,产品价值仍然要由劳动时间来确定,但资本家开始剥削劳动者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穆勒、马歇尔,萨缪尔森……等众多经济学家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和其中的矛盾,从而使劳动价值论一天比一天淡化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边际论、效用论、供需论、货币论、要素论、博弈论、数理论……纷纷出动了。因为他们已经敏锐地感觉到:既然劳动价值论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工资和利润的问题,那它还能是科学的吗?

      困境当头,出路何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2 11:06:52
                                                 2 劳动价值的基本单元应该是——个体劳动
   
    劳动本身存在很多不同等级;……所以,如果不
能有效地解决不同等级劳动之间的换算问题,势必会出现如下后果:
   
    例如在个体(手工)劳动条件下:

   一个织布匠8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1米棉布;所以1米棉布=8小时劳动=8(单)元劳动价值。
   一个铁匠8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1把铁锤;所以1把铁锤=8小时劳动=8(单)元劳动价值。

   而在集中(机械)劳动条件下:

   一个织布匠8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2米棉布;所以2米棉布=8小时劳动=8(单)元劳动价值。
   一个铁匠8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4把铁锤;所以4把铁锤=8小时劳动=8(单)元劳动价值。
   
   ……由此可知,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不同等级劳动之间的换算问题;上述两种劳动条件之间就会出现1米棉布 = 2米棉布,或者1把铁锤 =4把铁锤的咄咄怪事。

  
   但如何才能有效地将不同等级的劳动,换算成同一等级的劳动呢?

   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必须要在所有不同等级劳动中,选择最低等级的劳动——个体劳动为基准;然后将所有不同等级劳动的劳动时间,统统换算成为同一等级“个体劳动”的劳动时间。

   例如在个体(手工)劳动条件下:

   一个织布匠8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1米棉布——
由于现在8小时劳动正好等于 8小时〈个体〉劳动;
   所以1米棉布=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劳动价值。
   一个铁匠8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1把铁锤——由于现在8小时劳动正好等于8小时〈个体〉劳动;
   所以
1把铁锤=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劳动价值。

   而在集中(机械)劳动条件下:

   一个织布匠8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2米棉布——但由于现在8小时劳动已经等于16小时〈个体〉劳动;
   所以
2米棉布=16小时〈个体〉劳动=16(单)元劳动价值。
   一个铁匠8小时劳动可以(净)生产4把铁锤——但由于现在8小时劳动已经等于32小时〈个体〉劳动;
   所以4把铁锤=32小时〈个体〉劳动=32(单)元劳动价值。
   
   ……从而现在已经不会出现1米棉布=2米棉布,或者1把铁锤=4把铁锤的咄咄怪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1:07:54
                                                    3 工资和利润的分割
   
   在个体(手工)劳动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必然要与自身个体劳动生产率相一致。

   由于织布匠现在的个体劳动生产率,等于1米棉布=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劳动价值;所以他在个体劳动中的劳动报酬就应该是——8(单)元劳动价值。
   由于铁匠现在的个体劳动生产率,等于1把铁锤=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劳动价值;所以他在个体劳动中的劳动报酬就应该是——8(单)元劳动价值。
   ……这里显然不会有资本家的利润。


   在集中(机械)劳动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仍然要与自身个体劳动生产率相一致。

   虽然织布匠现在的集中劳动生产率,已经等于2米棉布=16小时〈个体〉劳动=16(单)元劳动价值;但由于其中的个体劳动生产率,仍然等于1米棉布=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劳动价值;所以他在集中劳动中的劳动报酬(工资),也就仍然是——8(单)元劳动价值。
   ……而超额出来的8(单)元劳动价值,则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虽然铁匠现在的集中劳动生产率,已经等于4把铁锤=32小时〈个体〉劳动=32(单)元劳动价值;但由于其中的个体劳动生产率,仍然等于1把铁锤=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劳动价值;所以他在集中劳动中的劳动报酬(工资),也就仍然是——8(单)元劳动价格。
   ……而超额出来的24(单)元劳动价值,则成为资本家的利润。

     如此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1:27:57
既然产品的价值由劳动时间确定,并理应归劳动者所有
这句话表述有点问题吧? 那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怎么在经济上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1:40:07
4# 建仓
既然产品的价值由劳动时间确定,并理应归劳动者所有
这句话表述有点问题吧? 那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怎么在经济上实现?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from^^uid=1123236

很敬佩这种寻根究底的精神,但你的问题属于“原始积累”的范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 12:27:34
是有益的尝试,看起来和劳动力的边际分析差不多,但还不如劳动力的边际分析更切近现实。
请教一下,现实中真的是按个体生产率来分配工资的吗?

另外,劳动论完全可以用个别劳动价值论来科学地说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