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yongfei180 发表于 2010-7-26 22:31
难题四:还是那句话,马克思研究的是商品交换,而不是效用替代。你还是多多看书为好。在市场上,可能会形成一定比例的丝绸和手纸的交换关系。但这种效用替代关系,只具有个人意义,不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关系,也不具有社会意义。一个人擦屁股,可能用一尺丝绸代替一张手纸,也可以用二尺丝绸代替一张手纸。商品的交换比例,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整个社会说了算。
来者可追 发表于 2010-7-26 22:39纯粹是狡辩。消费者愿意用1匹丝绸替代1匹手纸,是效用相等。设丝绸为X,手纸为Y,则:liuyongfei180 发表于 2010-7-26 22:31
难题四:还是那句话,马克思研究的是商品交换,而不是效用替代。你还是多多看书为好。在市场上,可能会形成一定比例的丝绸和手纸的交换关系。但这种效用替代关系,只具有个人意义,不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关系,也不具有社会意义。一个人擦屁股,可能用一尺丝绸代替一张手纸,也可以用二尺丝绸代替一张手纸。商品的交换比例,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整个社会说了算。
当情景急迫时,消费者愿意按照如下公式来决定丝绸替代手纸的比例:
MUx/Px=MUy/Py
你这厮不学无术:既然马克思的理论能解释社会问题,就必然能够解释个别问题。如果连个别问题都解释不了,如何能解释社会问题?靠抽象?!
liuyongfei180 发表于 2010-7-26 22:56A消费者愿意以这个比例交换,那是一厢情愿,未必有人愿意与他交换的。经济意义上的交换,从来就不是个人行为。来者可追 发表于 2010-7-26 22:39纯粹是狡辩。消费者愿意用1匹丝绸替代1匹手纸,是效用相等。设丝绸为X,手纸为Y,则:liuyongfei180 发表于 2010-7-26 22:31
难题四:还是那句话,马克思研究的是商品交换,而不是效用替代。你还是多多看书为好。在市场上,可能会形成一定比例的丝绸和手纸的交换关系。但这种效用替代关系,只具有个人意义,不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关系,也不具有社会意义。一个人擦屁股,可能用一尺丝绸代替一张手纸,也可以用二尺丝绸代替一张手纸。商品的交换比例,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整个社会说了算。
当情景急迫时,消费者愿意按照如下公式来决定丝绸替代手纸的比例:
MUx/Px=MUy/Py
你这厮不学无术:既然马克思的理论能解释社会问题,就必然能够解释个别问题。如果连个别问题都解释不了,如何能解释社会问题?靠抽象?!
"如果连个别问题都解释不了,如何能解释社会问题?" 你脑子坏了吧。
淡泊 发表于 2010-7-26 18:49
难题一:劳动价值是如何与效用价值对接的?
据史载:秦国君主秦昭襄王在得知和氏璧归属赵国王室后,于前283年向赵国派遣使者,希望以15座城市来换取和氏璧。
按照马克思式的等价方法,记作:
15座城市=1块和氏璧
城市具有劳动价值,和氏璧是天然的“璞玉”,捡来的,未经雕琢,几乎不具有劳动价值,仅具有效用价值。
试问: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是如何对接的?
这里,请不要把效用价值与使用价值混淆。使用价值由产品的物理、化学属性决定,是死价值;效用价值有消费者的感觉决定,是活的价值。
请不要以和“氏璧是稀缺物品,马克思把它已经抽象掉了”来搪塞。实际上,马克思,包括我们所有信奉这一理论的人,每天都在重复着这一难题:比如,马克思(这个词可以换作任何人,下同)把他的钱都用来买书、酒和雪茄和大量的服务品了,为什么不去买斧头?斧头也具有劳动价值啊!显然是效用价值在作怪。这效用价值倒是很坏啊,总是在找茬啊!据说马克思还曾为爱情而购买过珍珠、钻石之类的自然品,也曾买过房屋,其中一项支出是购置土地的费用,土地也是自然品啊,哪里有什么劳动价值!买房屋还要买好的方位,比如三楼、四楼好,一楼顶楼不好,好的价钱高。方位也是自然品啊!买房屋还要看采光,宁愿花更高的价钱买采光好的。
试问:太阳也是自然品。如果否认效用价值,那么,你的劳动价值是如何与自然品对接的?
难题二:劳动价值理论下的“复杂劳动”理论为什么出卖了底层劳动者?
计划时期,南方某村,种植水稻,上边摊派了1台插秧机。按照惯例,类似的拖拉机、插秧机都要由“上边有人”的家庭的子女或者大队长的子女来当拖拉机手。拖拉机手挣的工分高,穿着干净整齐,吃的好,有工作制服,还比较休闲,好不气派。一个草根青年农夫见了一个拖拉机手,很不服气:都是一个“公社”里的,你凭什么待遇这么高?拖拉机手说:“你没有读过书吧?马克思说过,我们这是复杂劳动,你们那是简单劳动!“......草根农夫不解道:“马克思......还专门为你们说话?”,然后就不敢吭声了。拖拉机手得以地说:“怎么样,服了吧?”草根农夫呐呐半晌,最后冒了一句:“复杂劳动?为什么不让我复杂一把?咱俩都小学毕业,你会复杂,我也会啊!凭什么......”
这个草根农夫的最后遭遇我们且不讨论,单单说这样一个难题:在劳动价值论前提下,复杂劳动理论不属于劳动者。
实际山,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从事艰苦体力工作的劳动者,如蜘蛛人、野外建筑工人,其待遇比坐在电脑前从事复杂劳动的白领要高1.5倍以上,与朝鲜、古巴恰恰相反。这个如何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难道不是一个难题吗?
难题三、没有用的劳动?
记得《资本论》第一章有这样的话:
“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里,“没有用的劳动不算劳动”,呵呵,这里有逻辑问题吧。什么叫“没有用的劳动”?谁见到过?比如做科学家化学试验,每100次中,至少99%都是失败的;再比如技术专家试制某种产品,开始的产品都是不合格的。这些失败的试验、残次的产品的生产者的劳动不算劳动吗?没有价值吗?
答案是相反的。失败的试验是成功之母,如何没有价值?即使是废品、残次品,其价值也要附加在正品上,因为生产者至少要保住成本才能持续。
废品、残次品的产生在任何生产中都有一定的概率,遵从一定的概率密度和概率分布规律。这样看来,没有用的劳动是生产的一部分,而不是额外的生产。
难题四、绸缎与手纸的不敬难题
首先申明,这个问题有点不敬,所以阳春白雪者慎入为盼。
设想以下情景:某人进城买了绸缎。绸缎价值不菲,说明其包含的劳动量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后来上了趟厕所,忘带手纸,于是撕了一块绸缎来应急。然后,此人心安理得扬长而去。
问:这块绸缎的价值如何计算?其包含的劳动算多少,是否跟同样大小的手纸相同?
1尺绸缎=1尺手纸
这样列等式可以吗?教科书上不可以。但在上述消费者心里,这样列是可以的。如果不是教科书错了,难道是消费者错了?
难题四的正解:
借鉴“来者可追”老兄的解释,按照效用价值论,消费者将这样来消费绸缎(X)和手纸(Y):
max U=f(X,Y) (Ux'
淡泊 发表于 2010-7-26 18:49
难题一:劳动价值是如何与效用价值对接的?
据史载:秦国君主秦昭襄王在得知和氏璧归属赵国王室后,于前283年向赵国派遣使者,希望以15座城市来换取和氏璧。
按照马克思式的等价方法,记作:
15座城市=1块和氏璧
城市具有劳动价值,和氏璧是天然的“璞玉”,捡来的,未经雕琢,几乎不具有劳动价值,仅具有效用价值。
试问: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是如何对接的?
……
淡泊 发表于 2010-7-26 23:13
13# 哲思
虚晃一枪。不过如果你用中国哲人老子的理论来解释,我倒是愿意洗耳恭听。
哲思 发表于 2010-7-27 20:24敬请放心!我定会回复,最近两天手头有点事情,待忙过这两天即刻写回复。呵~~~,题目已经想好,叫做《兑现我的承若-----对《劳动价值论的几个旷世难题》一文所做的评论》。虚晃一枪的事情是我不屑做的事情,至少你的这篇文章还不足以使人虚晃一枪。。不超过本星期,请看答复!淡泊 发表于 2010-7-26 23:13
13# 哲思
虚晃一枪。不过如果你用中国哲人老子的理论来解释,我倒是愿意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