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9-12-14 10:28:09
89# 王志成2010
你认为,交换只是一个人的事吗?
    既然牵涉到交换的问题,起码不应该少于两个人和两种产品吧。因此你想想,研究的目的是要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到底哪个更符合“客观实际”?
    这不是什么效用论不效用论的问题,而是实证研究的必然指向。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9

1 劳动论习惯于从生产的角度来确定产品的价格,而效用论则习惯于从交换的角度来确定产品的价格。我不否认产品价格在生产领域确定之后,还会在交换领域做上下浮动的调整。但一个是“生产”,一个是“交换”,总要有一个主次之分吧?
2 交换当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但也并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当棉布和铁锤之间出现不平衡时,出现剩余的一方完全可以在无限众多的其它产品中任选一项做交易,而不必调整自己的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0:53:08
90# 王志成2010
不能理解,不论生产率是1米棉布/8小时还是1米棉布/6小时,劳动时间减少25%都不可能生产出1米棉布。
当生产棉布的劳动时间减少25%时,其交换比例确实可以保持与原来的相同,但各自的劳动时间更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能说是等价交换吗?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9&from^^uid=1123236

在1米棉布=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1把铁锤=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的情况下,1米棉布=1把铁锤——等价交换。
在1米棉布=6小时个体劳动=6(单)元,1把铁锤=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的情况下,1.25米棉布=1把铁锤——还是等价交换。
我后来所说的将劳动时间减少25%,是指投入棉布生产的总劳动时间减少25%。而在这种情况下,1米棉布的价格仍然是8(单)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1:05:41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4 10:28
1 劳动论习惯于从生产的角度来确定产品的价格,而效用论则习惯于从交换的角度来确定产品的价格。我不否认产品价格在生产领域确定之后,还会在交换领域做上下浮动的调整。但一个是“生产”,一个是“交换”,总要有一个主次之分吧?
2 交换当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但也并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当棉布和铁锤之间出现不平衡时,出现剩余的一方完全可以在无限众多的其它产品中任选一项做交易,而不必调整自己的价格。
        两个人两种产品是一种简化的抽象模型,基本上就代表了生产和交换两个领域以及众多产品。你要是认为这样分析不全面,好像只反映了生产领域的问题,那可以假设有N个人n种产品的例子。
    总之,在生产领域确定的价格经不起交换即市场的考验,其理论就不基本或起码还不完善。
   
    作为研究来讲,从某个具体的例子还要推出理论的一般表达式,并照样成立,这才能称为研究得已经很充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1:27:40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4 10:53
在1米棉布=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1把铁锤=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的情况下,1米棉布=1把铁锤——等价交换。
在1米棉布=6小时个体劳动=6(单)元,1把铁锤=8小时个体劳动=8(单)元的情况下,1.25米棉布=1把铁锤——还是等价交换。
我后来所说的将劳动时间减少25%,是指投入棉布生产的总劳动时间减少25%。而在这种情况下,1米棉布的价格仍然是8(单)元。
根据你的以上计算,这确实是等价交换。
但问题在于,如果铁匠还保持原有的消费习惯或者说需求量,即还是需要1米棉布,此时铁匠只要生产3/4个铁锤就可以了,那么,织布匠将怎样才能得到1个铁锤呢?

由此可以看出,在你计算的背后,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涉及到了交换问题并把原有的需求变更了!
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可小看更不能忽视;即按你的计算只保证了计算上的“等价交换”但维持不住,概而言之——这不稳定而最终会使“等价交换”瓦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2:35:19
93# 王志成2010
  两个人两种产品是一种简化的抽象模型,基本上就代表了生产和交换两个领域以及众多产品。你要是认为这样分析不全面,好像只反映了生产领域的问题,那可以假设有N个人n种产品的例子。
    总之,在生产领域确定的价格经不起交换即市场的考验,其理论就不基本或起码还不完善。
   
    作为研究来讲,从某个具体的例子还要推出理论的一般表达式,并照样成立,这才能称为研究得已经很充分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0&from^^uid=1123236

“简化的抽象模型”的确有助于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但用交换领域的简化模型,还是用生产领域的简化模型来解决价格问题,则是两条不同的道路。
所以,我们既不能因为前者不符合后者而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去否定后者;而是要任其继续发展下去,看哪一种模型的实际效果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2:57:53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4 12:35
“简化的抽象模型”的确有助于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但用交换领域的简化模型,还是用生产领域的简化模型来解决价格问题,则是两条不同的道路。
所以,我们既不能因为前者不符合后者而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去否定后者;而是要任其继续发展下去,看哪一种模型的实际效果更好。
说老实话,两个领域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否则,就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受到的待遇一样,因不能很好地解释市场价格的形成等问题而不被主流认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3:06:40
94# 王志成2010
根据你的以上计算,这确实是等价交换。
但问题在于,如果铁匠还保持原有的消费习惯或者说需求量,即还是需要1米棉布,此时铁匠只要生产3/4个铁锤就可以了,那么,织布匠将怎样才能得到1个铁锤呢?
由此可以看出,在你计算的背后,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涉及到了交换问题并把原有的需求变更了!
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可小看更不能忽视;即按你的计算只保证了计算上的“等价交换”但维持不住,概而言之——这不稳定而最终会使“等价交换”瓦解。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0&from^^uid=1123236

在你所说的情况下,织布匠可以把剩余的0.25米棉布卖给面包匠,然后用所得的价格去补足1/4把铁锤。……除非在你的模型中,社会的需求是一成不变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3:27:04
96# 王志成2010
说老实话,两个领域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否则,就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所受到的待遇一样,因不能很好地解释市场价格的形成等问题而不被主流认可。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0&from^^uid=1123236

1生产价格——2看不见的手——3市场价格。……第1个环节是可以解决的,第3个环节是可以看到的;王兄显然更关注第2个环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3:33:42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4 13:06
在你所说的情况下,织布匠可以把剩余的0.25米棉布卖给面包匠,然后用所得的价格去补足1/4把铁锤。……除非在你的模型中,社会的需求是一成不变的。
要是这样,为什么一开始不把面包匠的生产也引入到模型中并进行分析呢?
我并没有说需求一成不变,只是一旦变化了要论证其变化的理由。否则,问题出来了,再去考虑,这不是打补丁而说明原来的分析有漏洞嘛。

    建立一个模型后,要分析一些基本的因素或变量变化时,相关的因素或变量会发生什么有规律的变动,这就可以称为实证。如果是有规律的,经得起逻辑的考验,那就可以把结论总结出来而成为一种理论。

    例如,你定义了价格,当生产率或需求变化时,这能说得通吗?
    为此你必须论证,当基本的因素或变量变化时,每个劳动和交换的参与者始终认可你的这种规定,那结论就不言自明了——理论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4:52:35
99# 王志成2010
要是这样,为什么一开始不把面包匠的生产也引入到模型中并进行分析呢?
我并没有说需求一成不变,只是一旦变化了要论证其变化的理由。否则,问题出来了,再去考虑,这不是打补丁而说明原来的分析有漏洞嘛。
    建立一个模型后,要分析一些基本的因素或变量变化时,相关的因素或变量会发生什么有规律的变动,这就可以称为实证。如果是有规律的,经得起逻辑的考验,那就可以把结论总结出来而成为一种理论。
    例如,你定义了价格,当生产率或需求变化时,这能说得通吗?
    为此你必须论证,当基本的因素或变量变化时,每个劳动和交换的参与者始终认可你的这种规定,那结论就不言自明了——理论成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0&from^^uid=1123236

当一位资本家开工生产棉布的时候,他只需要知道社会上有需求就可以了;不需要也不可能知道这个需求量究竟是多少?
所以在确定棉布的生产价格时,他也只能根据他所知道的劳动量来计算;不需要也不可能根据他所不知道的需求量来计算。
至于他的棉布最终实现了多少货币价格,当然会受到需求量的影响;不过现在已经不是价值——价格的领域,而是“货币价格”的领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4 17:55:33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4 14:52
当一位资本家开工生产棉布的时候,他只需要知道社会上有需求就可以了;不需要也不可能知道这个需求量究竟是多少?
所以在确定棉布的生产价格时,他也只能根据他所知道的劳动量来计算;不需要也不可能根据他所不知道的需求量来计算。
至于他的棉布最终实现了多少货币价格,当然会受到需求量的影响;不过现在已经不是价值——价格的领域,而是“货币价格”的领域了。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决定生产某种产品时,首先要参考这种产品已有的型号和价格。
    如果生产的是相同的产品,计算出的“生产价格”不大于市场价格,去掉税费还有利润可赚,且有足够多的需求量,那才有可能去生产。
    如果生产的是新产品,那首先要考虑需求量的问题。需求强劲,不论所谓的“生产价格”高低与否都会有人愿意出高价去购买。例如,在鼠标刚发明时,一只要1万美元——那还供不应求。

    因此说,生产和需求是时时刻刻都分不开的。作为研究价格的决定问题,当然也离不开这两方面的主要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5 10:56:37
101# 王志成2010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决定生产某种产品时,首先要参考这种产品已有的型号和价格。
    如果生产的是相同的产品,计算出的“生产价格”不大于市场价格,去掉税费还有利润可赚,且有足够多的需求量,那才有可能去生产。
    如果生产的是新产品,那首先要考虑需求量的问题。需求强劲,不论所谓的“生产价格”高低与否都会有人愿意出高价去购买。例如,在鼠标刚发明时,一只要1万美元——那还供不应求。
    因此说,生产和需求是时时刻刻都分不开的。作为研究价格的决定问题,当然也离不开这两方面的主要因素。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1

1 很赞成王兄是从企业(而不是个别人)的角度来考虑价格的形成。
2 很赞成王兄认为企业在正常情况下是参考既定的市场价格来确定产品价格。
3 很赞成王兄认为只要新产品需求强劲,“都会有人愿意出高价去购买”。——对此我有两个补充意见。
第一个意见是:新产品通常有很多前期投入,诸如科研设计,工艺改进,以及设备更新等等,从而事实上加大了新产品的劳动投入。所以在一定期限内,新产品的货币价格可以大大超出实际的生产价格。
第二个意见是:当供需关系发生显著改变时,产品的货币价格也会显著偏离产品的生产价格。但与新产品的情况有所不同,这种偏差不是因为加大了产品的“前期”投入,而是因为加大了产品的“后期”投入。
结论:1 产品的生产价格是由其中的(个体)劳动时间确定的。——所以劳动论应该是价格的基础。
1 供需关系的变动会导致产品的货币价格围绕其生产价格上下浮动。——所以效用论也有一定道理。
希望王兄能满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5 12:30:30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5 10:56
结论:1 产品的生产价格是由其中的(个体)劳动时间确定的。——所以劳动论应该是价格的基础。
1 供需关系的变动会导致产品的货币价格围绕其生产价格上下浮动。——所以效用论也有一定道理。
希望王兄能满意!
除非判断失误,谁都不会盲目生产;同样,谁也不会提出不靠谱的需求。因此,市场的价格必定要受到这两方面的影响。

当然,你认为你研究的是“生产价格”问题,觉得很有根据,我就不好再多说什么。
不过,我想提醒的是:如果这种“生产价格”不能与市场价格挂上钩并有决定性的作用,那很有可能都白研究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5 12:34:38
有时间请看看这个帖子,觉得不错:

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主题演讲 田国强: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96950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5 13:43:31
103# 王志成2010
除非判断失误,谁都不会盲目生产;同样,谁也不会提出不靠谱的需求。因此,市场的价格必定要受到这两方面的影响。
当然,你认为你研究的是“生产价格”问题,觉得很有根据,我就不好再多说什么。
不过,我想提醒的是:如果这种“生产价格”不能与市场价格挂上钩并有决定性的作用,那很有可能都白研究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1&from^^uid=1123236

其实产品的生产价格在进一步演变成现实的货币价格的时候,除了会有社会需求的决定性作用之外,还会有货币政策的决定性作用等等——从而货币学派也是有道理的。
所以我现在明白:劳动价值论的确应该想办法与所有兄弟学派相互沟通,才会有比较光明的前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5 13:54:00
105# 赫赫铭儿0

不融合,这只能称为赫赫铭儿“生产价格论”;对不对还不能肯定,因为无法验证——需要下一代的网友去解决转型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5 14:05:06
【转百度】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起源于问题,问题又有两类:一类是经验问题,关注的是经验事实与理论的相容性,即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支持或否证,以及理论对观察的渗透,理论预测新的实验事实的能力等问题;另一类是概念问题,关注的是理论本身的自洽性,洞察力,精确度,统一性,以及与其他理论的相容程度和理论竞争等问题。科学研究提供的对自然界作出统一理解的实在图景,解释性范式或模型就是“自然秩序理想”,它使分散的经验事实互相联系起来,构成理论体系的基本公理和原则,是整个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

  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科学研究通常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3.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系统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它们在一个国家、一个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协调一致地发展。科学研究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需有一支合理的科技队伍,必要的科研经费,完善的科研技术装备,以及科技试验场所等。

  科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观察到一种特殊现象。
  2. 提出假设去解释这个现象。
  3. 利用假设作进一步的预测。
  4. 设计实验检验以上预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5 14:23:42
104# 王志成2010
有时间请看看这个帖子,觉得不错:
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主题演讲 田国强: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1

看完这篇,感觉虽然内容相距甚远,但王兄心目中的理论标准已经赫然纸上;并且认为西方现代学派能有今天的地位绝非浪得虚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5 14:32:30
106# 王志成2010
不融合,这只能称为赫赫铭儿“生产价格论”;对不对还不能肯定,因为无法验证——需要下一代的网友去解决转型的问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1&from^^uid=1123236

能有这样的评价就够我高兴三天了。……就三天,不能再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5 14:50:11
概括地讲,科学研究是要发现规律并解释规律。

1.发现规律
    有些事物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什么规律可循,为此主要的问题在于发现其到底有什么规律。例如,各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很不相同,这到底是有什么原因决定的呢?结果,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很好地解释了其中的问题。
    这是比较难的,在自然科学中常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2.解释规律
    有些事物已知其规律,但原因是什么?可以说,问题就出在了无法解释上了。例如,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月食现象并发现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原因是什么,或者说这是由什么更基本的东西决定的?
    如果建立一套理论能解释通这一现象,并且其理论本身经过另外的依据验证是事实,那这种理论才能称为真正的理论。比如,天狗吃月的“理论”可以解释月食的现象,但“天狗”、“吃”等无法被证实,这也就不能成为理论而只能叫传说、假说或设想等。

    在经济学领域,一个再明显不过的现象就是市场价格(起码有几千年的历史),与之最为相关的就是买和卖即需求和生产。
    但是,价格到底是由什么东西决定的,与那些基本因素有关呢?可以说,人们研究价格想要解释的正是这一问题。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重创新,或者说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理论。不过,如果最终不能解释价格的决定或成因问题,那起码在价格理论的研究方面还不够彻底或完善——理论也就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被公认的理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6 16:32:34
“④ 不论从事个体劳动还是集中劳动,劳动者的工资价格都是根据自身的个体劳动生产率来确定的。而组织集中劳动的资本家的利润价格,则是根据这两种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额来确定的。”
基本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可以更简单的概括为:
协作情况下,劳动效果1+1>2。劳动的组织者(资本家)获得了>2的部分。
而且,我认为有一部分人的原始积累是依靠这种途径“诚实”地获得的。

但是,除去协作带来的更高劳动效率,资本家还获得了其它利益。尤其是银行业粉墨登场后,生产组织活动也成为一种可以买到的劳动。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经营者所创造出来的1+1>2的那部分收益,同工人创造的收益一起,都被企业所有者剥削了一部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7 09:57:11
111# riverrun
“④ 不论从事个体劳动还是集中劳动,劳动者的工资价格都是根据自身的个体劳动生产率来确定的。而组织集中劳动的资本家的利润价格,则是根据这两种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额来确定的。”
基本同意这个观点。我觉得可以更简单的概括为:
协作情况下,劳动效果1+1>2。劳动的组织者(资本家)获得了>2的部分。
而且,我认为有一部分人的原始积累是依靠这种途径“诚实”地获得的。
但是,除去协作带来的更高劳动效率,资本家还获得了其它利益。尤其是银行业粉墨登场后,生产组织活动也成为一种可以买到的劳动。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经营者所创造出来的1+1>2的那部分收益,同工人创造的收益一起,都被企业所有者剥削了一部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2

1 王兄希望能够通过动态平衡的系统公式来表达自己的新观点,而我却一直感到无从下手。现在你帮我做到这一点,并且如此简单明了。——非常感谢!
2 “我认为有一部分人的原始积累是依靠这种途径‘诚实’地获得的。”——敝人也是这样认为。
3  资本家获得>2的部分是否应该归于“剥削”——是一个需要商榷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7 13:44:07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7 09:57
1 王兄希望能够通过动态平衡的系统公式来表达自己的新观点,而我却一直感到无从下手。现在你帮我做到这一点,并且如此简单明了。——非常感谢!
2 “我认为有一部分人的原始积累是依靠这种途径‘诚实’地获得的。”——敝人也是这样认为。
3  资本家获得>2的部分是否应该归于“剥削”——是一个需要商榷的问题。
谢谢表扬,呵呵
但是,我们是有差异的。
我们共同认为:资本家参与创造了>2的部分。
我另外认为:资本家通常只创造了其中的一部分。劳动价值论并不只适用于个体劳动,而是仍然适用于协作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因此我并不认同你此贴的标题。

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资本家与作坊主的区别还没那么明显,那时也许资本家创造的价值比较接近>2的部分。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遍确立后,尤其是垄断金融资本发展成熟后,资本控制在少数人手中,产业事业的组织者很难再控制企业,而更多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让资本的控制者获得大额利益。资本越集中,这种情况就越严重。
拿我国的来讲,十年前一个懂技术懂市场的人创办自己的公司,成功的可能性比现在要大。而现在,要么争取投资,要么依靠背景关系获得”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我没有统计数据,这只是我的感觉。不知大家是否同意。如果同意,那么就可以说,>2的部分需要分给投资人一些。而这一些,并非投资人创造的,而是经营者创造的。投资人依靠对资金的占有而造成了资金稀缺,进而谋得了并非他们创造出的一部分价值。——劳动价值论推论出的剥削是仍然存在的。
那么资本(或者资金)的来源,除了个人的,还有银行的。学过财务管理的都知道,资金成本,以银行贷款为最低。银行可以发挥有益的作用,那就是组织社会资金,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这部分银行的劳动,其实也是创造价值的。但是,当银行业发展成为垄断金融资本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垄断银行追求的是无风险的利润。他们更多地倾向于支持那些能够形成垄断的行业和企业。例如购买矿山,购买地皮,这些有限的资源一旦被少数人控制,紧随其后就是不可避免的涨价。如果明天北京市居民用水排污费狂涨,可能就是由于今天的市政污水处理经营垄断,今天的经营垄断,可能就是源自昨天的银行对财团收购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贷款。这类超额利润,并非是源自创造,而是源自垄断性的占有。——资本主义早已是玩占有的高手,而早已不是搞创造的先锋。如今他们的大量财富不是来自于>2的那部分。
如果否认劳动价值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适用性,就是否认剥削,就是不承认资源占用着的不劳而获。如果我们的社会被资源占用者掌控,而不鼓励创造,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没有人能够逃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7 14:28:06
113# riverrun
但是,我们是有差异的。
我们共同认为:资本家参与创造了>2的部分。
我另外认为:资本家通常只创造了其中的一部分。劳动价值论并不只适用于个体劳动,而是仍然适用于协作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因此我并不认同你此贴的标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2&from^^uid=1123236

标题给你造成这样的理解我很抱歉!它的真实含义是:任何社会的任何劳动,都要折算成一定时间的个体劳动才能进行价值和价格的比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7 14:42:30
113# riverrun
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资本家与作坊主的区别还没那么明显,那时也许资本家创造的价值比较接近>2的部分。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普遍确立后,尤其是垄断金融资本发展成熟后,资本控制在少数人手中,产业事业的组织者很难再控制企业,而更多需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让资本的控制者获得大额利益。资本越集中,这种情况就越严重。
拿我国的来讲,十年前一个懂技术懂市场的人创办自己的公司,成功的可能性比现在要大。而现在,要么争取投资,要么依靠背景关系获得”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我没有统计数据,这只是我的感觉。不知大家是否同意。如果同意,那么就可以说,>2的部分需要分给投资人一些。而这一些,并非投资人创造的,而是经营者创造的。投资人依靠对资金的占有而造成了资金稀缺,进而谋得了并非他们创造出的一部分价值。——劳动价值论推论出的剥削是仍然存在的。
那么资本(或者资金)的来源,除了个人的,还有银行的。学过财务管理的都知道,资金成本,以银行贷款为最低。银行可以发挥有益的作用,那就是组织社会资金,为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这部分银行的劳动,其实也是创造价值的。但是,当银行业发展成为垄断金融资本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垄断银行追求的是无风险的利润。他们更多地倾向于支持那些能够形成垄断的行业和企业。例如购买矿山,购买地皮,这些有限的资源一旦被少数人控制,紧随其后就是不可避免的涨价。如果明天北京市居民用水排污费狂涨,可能就是由于今天的市政污水处理经营垄断,今天的经营垄断,可能就是源自昨天的银行对财团收购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贷款。这类超额利润,并非是源自创造,而是源自垄断性的占有。——资本主义早已是玩占有的高手,而早已不是搞创造的先锋。如今他们的大量财富不是来自于>2的那部分。
如果否认劳动价值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适用性,就是否认剥削,就是不承认资源占用着的不劳而获。如果我们的社会被资源占用者掌控,而不鼓励创造,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没有人能够逃避。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2&from^^uid=1123236

1 在我的系统中,你所说的上述各个层次都是处在“资本”的范畴之中。由于上述各个层次共同参与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2的部分理应归“资本”所有,再由“资本”的人格化代表——资本家分配给其它各个层次。
2 我从不“否认劳动价值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适用性”,我是“劳动价值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适用性”的坚定支持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7 14:46:01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7 14:28
标题给你造成这样的理解我很抱歉!它的真实含义是:任何社会的任何劳动,都要折算成一定时间的个体劳动才能进行价值和价格的比较。
收到。同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7 14:55:27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7 14:42
1 在我的系统中,你所说的上述各个层次都是处在“资本”的范畴之中。由于上述各个层次共同参与提高劳动生产率,所以>2的部分理应归“资本”所有,再由“资本”的人格化代表——资本家分配给其它各个层次。
收到,不同意。

如果按你这么区分,你说的没有什么逻辑问题。但是从现实意义来说,我觉得应该将资本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加以区分,并将融资行为和出资行为加以区分。经营者的融资行为是创造价值的,而资本所有者的出资行为不创造价值。
我的愿望中,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理想情况:设若,银行资金充裕,并且银行很”勤快“。银行愿意通过调研来判断经营者的贷款可信度,从而使经营者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资金。那么,社会财富的创造不但不会受损,而且会更加活跃,人民会更加幸福。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取消资本稀缺的基础上,剥夺了资本家的获利。这就是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的核心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7 15:04:16
117# riverrun
如果按你这么区分,你说的没有什么逻辑问题。但是从现实意义来说,我觉得应该将资本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加以区分,并将融资行为和出资行为加以区分。经营者的融资行为是创造价值的,而资本所有者的出资行为不创造价值。
我的愿望中,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理想情况:设若,银行资金充裕,并且银行很”勤快“。银行愿意通过调研来判断经营者的贷款可信度,从而使经营者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资金。那么,社会财富的创造不但不会受损,而且会更加活跃,人民会更加幸福。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取消资本稀缺的基础上,剥夺了资本家的获利。这就是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的核心之一。)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4598&page=12&from^^uid=1123236

1 很同意你“将融资行为和出资行为加以区分”。——这样才能使我们有更深入的理解。
2 由于银行总是不够“勤快”,所以股份经济应该是更好的出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0 19:11:34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17 15:04
2 由于银行总是不够“勤快”,所以股份经济应该是更好的出路。
银行的确总是不够勤快。国有银行甚至更是如此。真是难题啊!但是我想股份经济并不能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听不止一个人说过,一个公司必须有一个控股掌权的人,否则办不好。我的所见所闻也是如此。也许改进财税制度会令股份经济的弊病得到改善,但是有一个问题永远存在——最初的出资比例(或付出资源比例)与经营贡献比例之间的矛盾。而且,银行的调节经济的能力不是股份制实业公司能够代替的。
我想,政策研究者们每年都要提到改革银行体系,表明他们早就认识到了银行的重要性。但是不知他们是否也认为银行的放贷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经济驱动力的核心。我国的银行体系是一个没有行为目标的体系。国有银行的经营目标,一方面是货币增殖,另一方面是政府指令。而政府指令在缺乏经济理论指导的现状下,本身就难以逃离随意的、不科学的陷阱。所以我觉得调理银行行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任务之一。
(抱歉跑题有点远,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6 18:30: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