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陈志武:《中国教育不转型,国家只能卖苦力》
31楼
mydolphin1120
2009-12-3 13:35:20
中国的教育确实缺少让学生开口的机会。。渐渐的学生也就害怕开口了。
看看现在大学生中,如果让做个演讲有多难啊。大部分人也有没有自己的独立的思维,不是来源于课本,就是来源于某人的观点。
我自己也是。。悲哀。。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2楼
skg945
2009-12-3 14:10:36
有差异是必然的,孰优孰劣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3楼
liuyanglovehao
2009-12-3 14:11:25
只能感叹这是为啥呢么呢?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4楼
ranyeah
2009-12-3 14:23:21
讲的还是那些老调调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5楼
ding_2001
2009-12-3 14:40:34
中国是奴性社会,这点是不可否认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6楼
ngelion777
2009-12-3 14:45:40
中國還沒到陳志武說的需要發展服務業為主的那個階段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7楼
amoytommy
2009-12-3 14:54:08
ding .... 有深度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8楼
li1204
2009-12-3 15:30:26
为了向创新、向品牌经济转型,就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为考试;就必须也重视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而不是只看重硬技术、只偏重工程思维。离开市场营销、离开人性的研究,就难以建立品牌价值。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47717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9楼
li1204
2009-12-3 15:37:08
美国这个社会真的蛮有意思,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还是没有能力的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对什么事都会有一番高论。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47717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40楼
shalier
2009-12-3 15:52:51
嗯 开阔眼界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41楼
tity_101
2009-12-3 15:59:08
发展过程中总有牺牲品,我们就是。问题是,我们能做什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42楼
pengxiangly
2009-12-3 16:00:56
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有优点也有缺点 不能全盘否定!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43楼
徐培蓓
2009-12-3 16:01:28
好文章啊,我爱人大经济论坛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44楼
davidluheng
2009-12-3 16:03:37
中国和美国在不同的阶段,所以各有所长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45楼
zhaodaheng
2009-12-3 16:35:03
陈教授的道理讲的很深入浅出,让人顿悟!不过,服务业的优势地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中国和日本也大力推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而没有强势服务业的支撑,效果恐怕不大。美国也是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的,其人才的培养方向也有转变的过程。我国或许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推动服务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46楼
xiaomaodeng
2009-12-3 16:42:17
眼界宽了,对比中才能更明确自己的优劣势。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47楼
le2005
2009-12-3 16:48:03
特别是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常痛心。由于国内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理念的僵化,绝大多数中国人再好也只能做些技术活,难以在美国社会或其他非华人社会出人头地,这些都很悲哀。原来没有全球化时不知道这些,但现在中国人也走出去了,跟其他文化、教育背景的人一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了。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ge=1&from^^uid=433101
——
HAO !!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48楼
lovesiqi423
2009-12-3 16:48:55
陈志武先生还是很有思想的 但中国现状。。。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49楼
游梦人
2009-12-3 16:58:05
中国教育按照西方教育估计会完蛋了,一是中国文化不同,二是教师的素质不全面,幼儿教师能启发教育吗?幼儿教师就连重点高中也考不上的,到技校职业学校培训一下就是幼儿教师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50楼
Cheneydu
2009-12-3 17:11:37
想一想,当我们某些教授们还在讨论“洋八股”的问题时,看看美国的幼儿园学生吧。想一想,在这种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才,会做不出一流的研究?迄今,引领管理、经济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的研究者有几个本土成长起来的学者呢?而被我们国内反复引为自豪的大家们,又有几个没有欧美留学经历?中央电视台有个《大家》栏目,看完了很受震撼,一些科研前辈真是了不起,可是震撼之余,我发现他们之中大部分是留美、留英,留法,最差也是留苏。而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60年了,我们做一流研究的人在哪?又来自哪?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51楼
萧煊泽
2009-12-3 17:14:50
我想古代的中国教育应该比我们现在更自由,我们现在学的不是思想,而是中国的自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52楼
govladimir
2009-12-3 17:15:34
大学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人在大学里当成异类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53楼
风铭
2009-12-3 17:19:11
文章不偏激,讲得的也蛮实在。至少能看得到的问题都讲得不错。一些网友用中国国情一句来点问题太片面了,国家教育体系只能是一个人教育的引导手段,一个人的教育最终还是要看自己,能不能引导到自己终身教育路上来才是成功的教育。30年前,中国刚恢复高考制度,把憋了多年靠自己教育自己的人物给选出来了。所以啊,高考作为选拔制度并没有错。但后来就不一样了,中国教育体系完全是迎合着高考来铺陈和实施,只是在口号上喊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教育措施压根就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人的,要全面只能自己教育自己——这一点外国也一样,所以人家只是攻其本质的一点,做引导。所以结论就是中国教育体系本身有问题,不是高考这个选拔制度有问题。教育归教育,选拔归选拔。为选拔而教育,如是个人学习,目的就很悬;如是作为全国教育机制,结果必然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扼杀人才。自古以来人才的出现,都是自发于民间,最后由一个强势的集团收购,收购的越多的集团越强,最后组成的就是精英政府。所以力量来自民间,来自个人修为,所以才有那么多的高手都是师徒制培养出来的。想要大批量的产出,要的是肥沃的土壤,有给人才身长的空间,最后想出来就是人家鲁迅在几十年前就说过的问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54楼
水底游鱼
2009-12-3 17:52:34
突破框框,其实你我都能做到!还为奖学金累吗,还为入党而表现吗?走自己的路,跟风是没好处的!有时固执就是自信!!!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55楼
licys
2009-12-3 18:10:13
已在水火之中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56楼
licys
2009-12-3 18:12:46
已在水火之中,在水火中求生存,怎由己?
先做机器,后做人,这是我们这一代的命运。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57楼
season193
2009-12-3 18:28:19
说到这种问题,就好象有一肚子话要说,但是就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58楼
nancaizzc
2009-12-3 18:45:37
我相信说了也是没有用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59楼
wx4772
2009-12-3 18:48:36
西方的不一定适合东方,美国的不一定适合中国,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有空回忆回忆近代史吧),中国人有自己的个性,自会有自己的出路,比如说中国6倍于美国的人口(且中国绝大多数是汉人,而美国是混合民族),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百年内不可能很快改变,即使改变了也可能适应不了(人多是容易乱的!乱了学者们能解决吗?)…另外经济是吃饱一顿再想下一顿的问题,中国人的平均“饭量”还没到美国那么高呢…所以说同志们不要太**了,再牛的学者、专家也仅仅是一家之言,何况还是外国的学者,请注意!我不是想反对什么,只是提醒大家一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60楼
tangyj508
2009-12-3 18:58:56
50#
Cheneydu
留到国外哪里,也还是中国基础,也不能绝对吧,留外也有的只是镀镀金!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跳至第
页
栏目导航
stata专版
行业分析报告
经管文库
文献求助专区
数据交流中心
计量统计软件
热门文章
你的SSCI发表焦虑,AI真的能懂吗?——一篇 ...
CDA考试模拟题库:新增章节练习题(更新于1 ...
【AI Agent可靠性】 智能体Agent记忆系统: ...
《以日为鉴》阅读分享
全球数字经贸规则年度观察报告(2025年)
2025骑行配件出海研究报告
Modern Computer Algebra
Matrix Algebra-James E·Gentle
25秋投资学回忆
2025重塑人工智能时代的绩效管理报告-美世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