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9-12-6 12:19:20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6 11:46
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如此满足生产。每个人都生产1小时苹果得到5个,生产2/3小时大米得到2斤大米。根本不需要交换。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在你的生产组合和我的组合之间还存在无数种组合。
        请你组合出一个新的例子?

        应该说面对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对应结果,这是不同的问题。这就好比函数y = 2x一样,当x变化时,y将有规律的随之变化,而不能认为y是“任意”的。


        要说“任意”的,你必须证明:在需求和生产能力都不变的情况下,还能找出很多个生产组合。

        这就好比x不变,y却可以任意变动,那y与x的关系就不是y = 2x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12:25:29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6 12:04
在我的例子中,相当于有这么一种假设:
有些人生产苹果的能力比较强,有些人生产大米的能力比较强,只是其具体的人数可以任意变动。
这正是分工的意思,只是比较理想化——即具有模型的性质。

如果把产品货币化,直接就可以用价格的买卖表示。或者说这样表示更清楚,更能看出一些本质的问题。

你可以把你的每人的“劳动生产率”再简化一下,成为两拨人的两种,你看看你怎么“形成价格”?
1、请王兄注意其他条件不变原则,在我们讨论中,凡是没有说到的假设,都是不变的,否则,我们就无法讨论。
2、如果加进生产能力差异的假设,请王兄明示他们的差别在哪里。光从生产率上,看不到这种差别。
3、如果存在生产能力的差别,其具体的人数就不可能能够任意变动。
4、在我的文章第二篇里,就说了交换比例是如何影响人们的交换生产的策略以及生产大米和苹果(我的例子是谷物和葡萄酒)的人数是怎样变动的,并且专门说明了价格的形成过程。
王兄,我觉得直到现在你都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可能是兄弟我表述的实在太差了吧。望见谅!
记得以前和凤凰网友也讨论过价格决定价值的问题,他似乎是同意了兄弟的观点。可惜他被封了,可否麻烦你恢复一下我和他的专贴讨论的内容啊?他在那个贴里是没有任何不平和的言论的。之所以请你恢复,是因为我觉得他理解了我的意思,那里的讨论或者有助于大家的理解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12:28:44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6 12:19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6 11:46
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如此满足生产。每个人都生产1小时苹果得到5个,生产2/3小时大米得到2斤大米。根本不需要交换。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在你的生产组合和我的组合之间还存在无数种组合。
        请你组合出一个新的例子?

        应该说面对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对应结果,这是不同的问题。这就好比函数y = 2x一样,当x变化时,y将有规律的随之变化,而不能认为y是“任意”的。


        要说“任意”的,你必须证明:在需求和生产能力都不变的情况下,还能找出很多个生产组合。

        这就好比x不变,y却可以任意变动,那y与x的关系就不是y = 2x了。
此方程的解是不是无数个呢?“任意”的说法确实不严谨,我收回。我的真实的意思是,生产组合是无数个的,你给出的组合只是无数个中的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12:29:25
122# pengleigz

给个链接,在几楼,我可以把内容直接复制到这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12:30:3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12:43:21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6 12:28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6 12:19
        这就好比x不变,y却可以任意变动,那y与x的关系就不是y = 2x了。
此方程的解是不是无数个呢?“任意”的说法确实不严谨,我收回。我的真实的意思是,生产组合是无数个的,你给出的组合只是无数个中的一个。
要了命(我今天不是起得早而是5点多种才睡),数学都学到哪去了!

这不是有无数个解,无数个解的意思是在x一定的情况下有无数个y都满足函数的等式关系!

你说的其实是有无数种情况,即取了无数个x演算了无数道题——函数关系始终没变!


作为研究来讲,我们正是要找有规律的“函数关系”!!!
当然,有了“函数关系”,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数据进行验证。
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正说明了交换比例和生产安排等到达是由什么决定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12:53:05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6 12:30
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80973-1-1.html



(大概在几楼?)
是另外一贴啦。我把它顶了上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13:00:09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6 12:43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6 12:28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6 12:19
        这就好比x不变,y却可以任意变动,那y与x的关系就不是y = 2x了。
此方程的解是不是无数个呢?“任意”的说法确实不严谨,我收回。我的真实的意思是,生产组合是无数个的,你给出的组合只是无数个中的一个。
要了命(我今天不是起得早而是5点多种才睡),数学都学到哪去了!

这不是有无数个解,无数个解的意思是在x一定的情况下有无数个y都满足函数的等式关系!

你说的其实是有无数种情况,即取了无数个x演算了无数道题——函数关系始终没变!


作为研究来讲,我们正是要找有规律的“函数关系”!!!
当然,有了“函数关系”,我们需要用不同的数据进行验证。
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正说明了交换比例和生产安排等到达是由什么决定的。
好吧,就交换比例来说吧,那么,在你的例子里,交换比例是不是和生产率完全一致呢?在你的例子里会不会出现交换比例与生产率不一致的情况?
我没有说你的结论错,而是说你的结论是片面的。你的结论是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可以说,在你的例子里,交换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13:08:44
“要了命(我今天不是起得早而是5点多种才睡)”

注意休息,先睡觉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来日方长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13:49:58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6 13:00
好吧,就交换比例来说吧,那么,在你的例子里,交换比例是不是和生产率完全一致呢?在你的例子里会不会出现交换比例与生产率不一致的情况?
我没有说你的结论错,而是说你的结论是片面的。你的结论是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可以说,在你的例子里,交换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不能简单地这么认为,这是有条件约束的。例如,苹果的生产率是5个/1小时,大米的生产率还可以表示为1斤/20分钟或6斤/2小时,或者一开始就是5个梨/2小时和7斤面粉/3小时。这时你就会发现,你必须把时间都约相同了才能直接比较产品的比例。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限制:其生产安排必须正确。

    在你的论证中,因为没有涉及到生产安排的问题,所以反倒可以推论:交换比与怎么安排生产无关,或者说有无数个生产安排都能满足交换比不变。(如果生产安排也是惟一的,请说说怎么计算并证明这与什么有关?)


     至于说交换“毫无意义”,不知你是怎么理解的。

     因为我要举的是分工的例子,以便说明更多的问题,所以做了一些假设。

     如果认为生产苹果的人只会生产苹果且生产率为5个/1小时,生产大米的人只会生产大米且生产率为3斤/1小时,那就能理解分工的意义并且必须经过交换才能满足各自的所需。
     (记得要是出现这种情况,按你以前的“比较优势”的方法好像就没法确定价格以及交换比了。因此,非得每个人的生产率都不同才能计算。其实这是一个更复杂也更实际的例子,要以简化的模型为基础才能进一步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21:15:06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6 13:49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6 13:00
好吧,就交换比例来说吧,那么,在你的例子里,交换比例是不是和生产率完全一致呢?在你的例子里会不会出现交换比例与生产率不一致的情况?
我没有说你的结论错,而是说你的结论是片面的。你的结论是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可以说,在你的例子里,交换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不能简单地这么认为,这是有条件约束的。例如,苹果的生产率是5个/1小时,大米的生产率还可以表示为1斤/20分钟或6斤/2小时,或者一开始就是5个梨/2小时和7斤面粉/3小时。这时你就会发现,你必须把时间都约相同了才能直接比较产品的比例。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限制:其生产安排必须正确。

    在你的论证中,因为没有涉及到生产安排的问题,所以反倒可以推论:交换比与怎么安排生产无关,或者说有无数个生产安排都能满足交换比不变。(如果生产安排也是惟一的,请说说怎么计算并证明这与什么有关?)


     至于说交换“毫无意义”,不知你是怎么理解的。

     因为我要举的是分工的例子,以便说明更多的问题,所以做了一些假设。

     如果认为生产苹果的人只会生产苹果且生产率为5个/1小时,生产大米的人只会生产大米且生产率为3斤/1小时,那就能理解分工的意义并且必须经过交换才能满足各自的所需。
     (记得要是出现这种情况,按你以前的“比较优势”的方法好像就没法确定价格以及交换比了。因此,非得每个人的生产率都不同才能计算。其实这是一个更复杂也更实际的例子,要以简化的模型为基础才能进一步探讨。)
1、对一个具体的个体来说,确实是这样的。我说的等边际正是时间的等边际。
2、至于生产安排,在交换的原因里都说得很清楚了。在生产率比和交换比不一致时,生产者只会生产一样物品,谁生产某种物品是由他的生产率比和交换比共同决定的,而不是可以随便转换的。
3、至于说你的例子里交换是无意义的,是因为交换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4、如果生产苹果的只能生产苹果,生产大米的只能生产大米,那么,交换比例将完全取决于人的谈判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21:16:23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6-26 08:56
很可惜,帖子被删了。我想请你继续前面的话题。

我想,我们已经达成以下共识:

1、劳动论。如把个别劳动时间定义为价值,则效用论和劳动论是一致的。就劳动论来说,是价格决定价值。

2、时间等边际原理。鲁宾森无论在荒岛上还是市场上,都会遵循时间等边际原理。

3、市场上,价格决定了鲁宾森耗费的时间。

最后,我说,就效用论来说,也会得出价格决定价值的结论。还不知你持何看法?
——————————————————————————————

好像要想听听你关于价值与价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你怎么回答的我也记不起来了.
就这里的几点而言,我对第一点不敢苟同.因为我认为价值,价格和交换价值不过是一个事物在不同情况下的名目.如你所言,就劳动价值论而言,按马克思的观点,价值是凝结于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交换价值不过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至于价格,则是前者货币表现形式.换句话说,首先,那种凝结于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我们称之为价值;而不同的这种凝结了人类劳动的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则称为交换价值;而当这个交换价值用货币来表示的时候,我们则称之为价格.否则,如果我要问你,价格又是由什么决定呢?你将如何回答呢?
顺便说一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作为价值(不管是哪一种意义上的),我们可以用某种形式的劳动时间来表示,但我们却不可以说价值用劳动时间来衡量或以劳动时间为尺度.二种说法在本质上有着天壤之别,马克思及其追随者们没能区别开这二者,从而其价值理论最终归于谬误.
第二点.我同意.
第三点,在我认为我理解了你思路的情况下,我也同意,不过,你的这种说法是十分危险的.是很容易遭至反驳的.除非你可以做出一个完满的辩护(这有人做了,所以我才会对你的思路表示理解.).我这里的话与关于第一点的异议并不矛盾.因为前面是就概念本身而言的,这里却就你的思路而言的.这意味着,至少到目前为止,仅就我而言,对你的思路基本尚未有异议..
对最后几句话的答复显然已经包含在关于前三点的回答中了.

[对了,这几天回贴子可能会不及时.]

——————————————————————

以上就是你要找的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21:56:08
后面还有讨论的结果。在价格决定价值这一点上,应该是取得了一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23:12:55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6 21:15

1、对一个具体的个体来说,确实是这样的。我说的等边际正是时间的等边际。
2、至于生产安排,在交换的原因里都说得很清楚了。在生产率比和交换比不一致时,生产者只会生产一样物品,谁生产某种物品是由他的生产率比和交换比共同决定的,而不是可以随便转换的。
3、至于说你的例子里交换是无意义的,是因为交换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4、如果生产苹果的只能生产苹果,生产大米的只能生产大米,那么,交换比例将完全取决于人的谈判能力。
        有些人生产苹果的能力比较强而生产大米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专门生产苹果;同样的道理,有些人专门生产大米。应该说这是一种常态,也更接近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交换比例将完全取决于人的谈判能力”,那不就是非实证了嘛?

    其实,作为分析分工后的市场价格形成问题,所要考察的正是这种状态或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6 23:15:32
你认为我的例子中“交换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不知为什么,可否举例说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0:13:25
115# pengleigz
这里其实还隐含一个问题,如果是众数,那么,比众数高的个体是不会愿意参加集中劳动的。因为集中劳动得到的比个体劳动的要少。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5159&page=12&from^^uid=1123236

1 由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通常也被细分为8级工资制,所以,比众数高的个体也会愿意参加集中劳动。
2 你和王兄的讨论让我有一个新的启发,就象研究一棵大树:
劳动价值论是从树干开始(根部属于自然科学),经过分枝、细枝,最后趋向无穷无尽的树叶。——我觉得这种方法更符合理论研究的规范。
而效用价值论则是从任选一片树叶开始,经过细枝、分枝,最后趋向树干。——看来这种方法更符合常人的思维。
……不知道它们最终会在那里相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0:14:58
你是不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比较了,非得要有生产苹果的人去生产大米的生产率和生产大米的人去生产苹果的生产率?
    要是这么假设,不就不符合事实了。
    在很多情况下,渔民只要会捕鱼,种地的人会种地,做工的人会做工,等等,这不是很正常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0:18:34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6 23:12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6 21:15

1、对一个具体的个体来说,确实是这样的。我说的等边际正是时间的等边际。
2、至于生产安排,在交换的原因里都说得很清楚了。在生产率比和交换比不一致时,生产者只会生产一样物品,谁生产某种物品是由他的生产率比和交换比共同决定的,而不是可以随便转换的。
3、至于说你的例子里交换是无意义的,是因为交换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4、如果生产苹果的只能生产苹果,生产大米的只能生产大米,那么,交换比例将完全取决于人的谈判能力。
        有些人生产苹果的能力比较强而生产大米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专门生产苹果;同样的道理,有些人专门生产大米。应该说这是一种常态,也更接近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交换比例将完全取决于人的谈判能力”,那不就是非实证了嘛?

    其实,作为分析分工后的市场价格形成问题,所要考察的正是这种状态或模型。
比如说,甲只能生产5个苹果/小时,乙只能生产3斤大米/小时。那么,在理论上,交换比例可以达到无限大或者无限小。如果人必需依靠大米才能存活,那么,乙可以在维持甲的生命的情况下(乙也可以不维持甲的生命),得到甲所有的苹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0:19:29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6 23:15
你认为我的例子中“交换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不知为什么,可否举例说明?
我不知道有什么好处,这要靠你指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0:27:16
139# pengleigz

先问一下:交换是否应该等价的原则进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0:29:30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7 10:13
115# pengleigz
这里其实还隐含一个问题,如果是众数,那么,比众数高的个体是不会愿意参加集中劳动的。因为集中劳动得到的比个体劳动的要少。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5159&page=12&from^^uid=1123236

1 由于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通常也被细分为8级工资制,所以,比众数高的个体也会愿意参加集中劳动。
2 你和王兄的讨论让我有一个新的启发,就象研究一棵大树:
劳动价值论是从树干开始,经过分枝、细枝,最后趋向无穷无尽的树叶。——我觉得这种方法更符合理论研究的规范。
而效用价值论则是从任选一片树叶开始,经过细枝、分枝,最后趋向树干。——看来这种方法更符合常人的思维。
……不知道它们最终会在那里相会!
1、呵呵,这似乎也可以说得通。请问一下,为什么你觉得集中劳动提高的生产率都应该归资本家呢?如果大家都能够分享,大家不是更愿意集中劳动吗?
2、如果把使用价值视为效用,那么效用论和劳动论就是价值论的两面,它们就可以完全统一起来。使用价值的概念没有效用的概念那么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0:35:06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7 10:14
你是不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比较了,非得要有生产苹果的人去生产大米的生产率和生产大米的人去生产苹果的生产率?
    要是这么假设,不就不符合事实了。
    在很多情况下,渔民只要会捕鱼,种地的人会种地,做工的人会做工,等等,这不是很正常嘛。
你说得对,各人都是从事自己生产率最高的工作,对自己或社会都是最有效率的。我的文章完全是支持这个观点的。
一个渔民,自然也会种地,也会做工,但对他来说,他为什么去打鱼呢?就是因为打鱼对他效率最高。
我觉得,在你没有充分理解我的文章的意思的情况下,我们的讨论要走很多弯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0:45:04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7 10:18

比如说,甲只能生产5个苹果/小时,乙只能生产3斤大米/小时。那么,在理论上,交换比例可以达到无限大或者无限小。如果人必需依靠大米才能存活,那么,乙可以在维持甲的生命的情况下(乙也可以不维持甲的生命),得到甲所有的苹果。
        在这里,假设人们只“依靠大米才能存活”没有道理;要是这样,生产苹果的人从一开始就要死活学会生产大米了!

我的例子已经做了明确的假设:苹果和大米都需要,且数量一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1:17:52
141# pengleigz
1、呵呵,这似乎也可以说得通。请问一下,为什么你觉得集中劳动提高的生产率都应该归资本家呢?如果大家都能够分享,大家不是更愿意集中劳动吗?
2、如果把使用价值视为效用,那么效用论和劳动论就是价值论的两面,它们就可以完全统一起来。使用价值的概念没有效用的概念那么科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5159&page=15&from^^uid=1123236

1 假设现在有两个条件大体相同的织布厂:
其中一位资本家将集中劳动提高的生产率全部用于积累(因而设备更新加速);而另一位资本家比较仁慈,只将其中的一半用于积累(因而设备更新减速)。若干年后,这种比较仁慈的资本家还能存在吗?……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本家的利润既不能比两种生产率的差额更高,也不能更低;从而是一种——铁的利润规律。
2 使用价值的概念的确没有效用的概念那么科学;不过在形成“基础性”价格的时候,我看不出有度量效用的必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1:21:45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7 10:19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6 23:15
你认为我的例子中“交换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不知为什么,可否举例说明?
我不知道有什么好处,这要靠你指出来。
       在第一个例子中,已经算出,经过分工并通过交换,每人一天只需劳动4/3小时就能满足各自的需求而能很好地生存。

    假设不这样,生产苹果的人以低于生产大米的人的“生产率”去自己生产大米,那所需的总的劳动时间一定会大于4/3小时,要是不会也根本无法生产,那就没有好处了。同理,生产大米的人也是如此。

    只是,结论不是“各人都是从事自己生产率最高的工作”,而是在某一种产品上从事相对于对方的“生产率”比较高的工作。因为仅从自己考虑,不同产品的生产(效用不同)根本就无法比较生产率。


    这也可以概括如下:

    甲:会生产苹果,不会生产大米或比乙生产大米的生产率低;
    乙:会生产大米,不会生产苹果或比乙生产苹果的生产率低。

    于是:

    甲生产苹果比乙强,甲应该专门生产苹果;
    乙生产大米比甲强,乙应该专门生产大米。

    结论是:这样分工生产双方都能得到最大的好处,之后按等价原则交换各自生产的产品。
     

    在这里,假设甲生产苹果和大米的能力都比乙强,不论乙生产苹果和大米的“生产率”如何,甲都会选择自己生产两样东西;于此同时,乙也将被迫自给自足。
    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分工的可能——甲不愿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1:25:18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7 10:45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7 10:18

比如说,甲只能生产5个苹果/小时,乙只能生产3斤大米/小时。那么,在理论上,交换比例可以达到无限大或者无限小。如果人必需依靠大米才能存活,那么,乙可以在维持甲的生命的情况下(乙也可以不维持甲的生命),得到甲所有的苹果。
        在这里,假设人们只“依靠大米才能存活”没有道理;要是这样,生产苹果的人从一开始就要死活学会生产大米了!

我的例子已经做了明确的假设:苹果和大米都需要,且数量一定。
真有点晕,我发现你经常改变我们讨论的前提,请注意其他条件不变原则。
这样的假设,不正是你首先作出的吗?
即使需求一定(事实上需求是有弹性的,而你的需求是完全刚性的。这一点先不谈),其交换比例很大一部分也将依赖于谈判能力。加上苹果和大米都需要的条件,可以请教一下交换比例是多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1:31:39
按照你原来的意思,假设数据如下:

甲:10个苹果/1小时,9斤大米/1小时;
乙:5个苹果/1小时,6斤大米/1小时。


你推论的依据是:

甲生产苹果的“生产率”比大米的大;
乙生产大米的“生产率”比苹果的大。

于是:

甲生产苹果,
乙生产大米。

你不觉得,这样的推论根本就不符合事实吗?(理论要以事实为证和依据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1:35:16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7 11:17
141# pengleigz
1、呵呵,这似乎也可以说得通。请问一下,为什么你觉得集中劳动提高的生产率都应该归资本家呢?如果大家都能够分享,大家不是更愿意集中劳动吗?
2、如果把使用价值视为效用,那么效用论和劳动论就是价值论的两面,它们就可以完全统一起来。使用价值的概念没有效用的概念那么科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5159&page=15&from^^uid=1123236

1 假设现在有两个条件大体相同的织布厂:
其中一位资本家将集中劳动提高的生产率全部用于积累(因而设备更新加速);而另一位资本家比较仁慈,只将其中的一半用于积累(因而设备更新减速)。若干年后,这种比较仁慈的资本家还能存在吗?……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资本家的利润既不能比两种生产率的差额更高,也不能更低;从而是一种——铁的利润规律。
2 使用价值的概念的确没有效用的概念那么科学;不过在形成“基础性”价格的时候,我看不出有度量效用的必要。
1、这点我同意。这正是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力价格等于劳动力所需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的价格。在资本竞争的情况下,劳动者将一无所有。所以,分配要靠法律来保彰,而且主要是保护劳动者。
虽然我同意你这一点,但我还是不同意你用这一点来解释价格。
2、先把价格撇在一边,假设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你会发现,你只能通过效用来解释你的各种各样的行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1:39:00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7 11:21
pengleigz 发表于 2009-12-7 10:19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6 23:15
你认为我的例子中“交换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不知为什么,可否举例说明?
我不知道有什么好处,这要靠你指出来。
       在第一个例子中,已经算出,经过分工并通过交换,每人一天只需劳动4/3小时就能满足各自的需求而能很好地生存。

    假设不这样,生产苹果的人以低于生产大米的人的“生产率”去自己生产大米,那所需的总的劳动时间一定会大于4/3小时,要是不会也根本无法生产,那就没有好处了。同理,生产大米的人也是如此。

    只是,结论不是“各人都是从事自己生产率最高的工作”,而是在某一种产品上从事相对于对方的“生产率”比较高的工作。因为仅从自己考虑,不同产品的生产(效用不同)根本就无法比较生产率。


    这也可以概括如下:

    甲:会生产苹果,不会生产大米或比乙生产大米的生产率低;
    乙:会生产大米,不会生产苹果或比乙生产苹果的生产率低。

    于是:

    甲生产苹果比乙强,甲应该专门生产苹果;
    乙生产大米比甲强,乙应该专门生产大米。

    结论是:这样分工生产双方都能得到最大的好处,之后按等价原则交换各自生产的产品。
     

    在这里,假设甲生产苹果和大米的能力都比乙强,不论乙生产苹果和大米的“生产率”如何,甲都会选择自己生产两样东西;于此同时,乙也将被迫自给自足。
    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分工的可能——甲不愿意。
可否回到你的最初的例子看看你的假设,有说到生产率的差异吗?
生产率的差异性是交换的根本原因,如果你同意,这不正是我的观点吗?
王兄,已知条件是我们讨论的大前提,如果变来变去,又怎么可能得出不变的结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7 11:39:30
146# pengleigz

        我说的是同时需要苹果和大米这两样东西才能生存,不是、也不可能只是“如果人必需依靠大米才能存活”的意思。

        用数学语言来讲这是必要条件:没有大米肯定不能生存,但仅有大米也不能生存。


        如果没有大米不能生存,有了大米就可以生存,这才是充分必要条件——简单讲就是惟一的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