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价格决定价值
第一节 效用论证明:价格决定价值
第二节
效用论的补充
第三节 边际效用的测量
第四节
效用论和劳动论的共同错误
第五节
个别劳动价值论
第六节 劳动论证明:价格决定价值
第二篇 价格的形成
第一节 交换的原因
第二节 交换比例(即价格)的形成
天涯诗客 发表于 2009-12-2 19:39
我们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劳动论,以前的劳动论都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分析的,而现在,我们则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分析的。一物的价值不是等于生产者的劳动,而是等于消费者的劳动。一物于购买者的价值不是等于出卖者的劳动,而是等于购买者自身所付出的劳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from^^uid=1161837
这个不新.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3 11:48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一“价值”肯定不是马克思所指的价值,与劳动时间或劳动量等也不直接相关?
赫赫铭儿0 发表于 2009-12-3 12:31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
经过那些具有高超思维能力的人的艰苦努力,
不仅劳动价值论可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价格体系;不仅效用价值论可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价格体系;而且边际派,博弈派,货币派……等等也完全可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价格体系。
所以,仅仅能够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价格体系,还不足以判定某种价值学说的正确性。
……但如何才能够判定其中哪一种价值学说是比较正确的呢?很简单,那就是要把它们放到现实社会中去,看一看哪一种价值学说能够比较有效地解决工资和利润的分割问题。
所以,我希望能够看到pengleigz 先生,在严格遵循自己原则的情况下,做出对这个核心问题的解答。
王志成2010 发表于 2009-12-3 20:01
在第三节中,你认为:“效用不能测量”。
在接着的“推理”中,你认为:“很明显,效用最大化原理隐含着一个条件,效用最大化并不是效用绝对值最大化。比方说,物品A的效用是物品B的效用的2倍,人们并不一定会选择物品A。因为如果取得物品A的时间是取得物品B的时间的3倍,那么人们就会选择物品B,而不是物品A。效用最大化原理一定要加上时间的限制,即效用最大化原理应该是单位时间取得的效用最大化原理。如果把单位时间取得的效用定义为效用生产率,那么效用最大化原理也就是效用生产率最大化原理。”
既然效用不能测量,你又是根据什么假设“物品A的效用是物品B的效用的2倍”的?
你把“单位时间取得的效用定义为效用生产率”,显然人们就该追求“效用生产率最大化”。
假设生产矿泉水和面包,有如下的生产率,你想要生产哪个,为什么?
2瓶(1升1瓶)/1小时,1个(1斤1个)/1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