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中国经济在政府强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带动下,经济增长迅速恢复。原材料和投资品由于受财政投资的拉动效果显著,因此利润反弹最为迅速,利润分配迅速向中上游集中。
在短期内,经济增长依赖投资的趋势不会改变,因此各产业的受益格局将会持续至2010年上半年。但2010年下半年,随着政府进一步扩大刺激政策的能力减弱,以及投资效果的递减,原材料和投资品的高景气度将难以持续。
在短期无忧,长期矛盾加剧的背景之下,2010年政府工作重点将会偏向“调结构”。调整的方向是比较明确的,即从目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向集约式增长;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转向消费拉动;从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转向发展服务业和轻工业。如果“调结构”顺利推行,长期的内需不足、贸易失衡和环境污染有望得到缓解。
劳动力供给作为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正处于转折点。青壮年劳动力供给已经开始显著负增长,这将导致劳动力成本进入长期的上升趋势,但在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下层群体的收入有望取得较快的增长。数量庞大的中下阶层将逐步扭转长期滞后的消费。在政策的配合之下,中低档消费和农村消费将稳定而持续地高增长。
2010年整体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的走势将表现为快速增长之后回归平稳增长,全年利润增速有望达到20%-30%。同时,利润在产业间的分配将逐渐从上游向下游转移。在政策与人口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消费品行业将更显优势。就服务业而言,景气度的回升将逐渐从生产型服务业过渡至生活型服务业。
(具体内容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