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8-5-2 20:53:20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2 20:05
市场价是总体的供求决定的,而不仅仅是“总体供给量”决定的。

你只要承认个体面对0.3元可以卖或不卖, ...
市场价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量线共同决定的,最大供给量对应最低价格。最大供给量左侧的需求曲线是石开石供给曲线,最大供给量右侧是无法成交的需求曲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 21:32:40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2 20:18
那又是你的臆想了。

在马歇尔供给表中的供给量就是想卖的量,而不是生产的量;萨缪尔森、曼昆等人的供 ...
墨菲只说出售,其他人均有生产,一样?那是黑天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2 23:42:0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2 13:07
当期价格是前期及本期的生产量中要出售的量与当期需求(需求曲线)决定的。如果要出售的量比较少(新产品 ...
此言差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05:02:12
whe58 发表于 2018-5-2 23:42
此言差矣。
差在何处?现实世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07:51:4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2 21:32
墨菲只说出售,其他人均有生产,一样?那是黑天鹅。
马歇尔有生产吗?他们四个人哪个没有说出售(卖)?你不会连四个人中的这个共同点都看不出来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07:57:3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2 20:53
市场价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量线共同决定的,最大供给量对应最低价格。最大供给量左侧的需求曲线是石开石供 ...
又要胡说八道了!
最低价格是没有任何一个卖者愿意出售的价格,这里的供给量是0!难道你以为更高价格上的供给量都是负数吗?

石开石供给供给曲线根本就不是供给(supply)曲线,而是售出(had sold)曲线。连供给与售出都分不清,尽说错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08:22:56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3 07:57
又要胡说八道了!
最低价格是没有任何一个卖者愿意出售的价格,这里的供给量是0!难道你以为更高价格上的 ...
可能售出是石开石供给曲线,可能购买是需求曲线。
不是已经售出是石开石供给曲线,已经购买是需求曲线。
已经售出、已经购买是对石开石供给曲线需求曲线的实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08:43:39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3 07:51
马歇尔有生产吗?他们四个人哪个没有说出售(卖)?你不会连四个人中的这个共同点都看不出来吗?
用圆白菜的实例给你讲一讲生产、提供出售、售出的不同

价格1.1元/斤,因为当年生产总量是500亩,假设亩产7000斤,假设销售期是20天。假设下一年生产总量是1000亩,亩产10000斤,销售期为20天,价格为0.3元/斤

假设每天需求表如下(上年与今年不变)对应有提供销售量和生产量假设生产量全部提供销售(卖了就减少,表中是初始量):

价格元/斤         需求量斤           提供销售量斤         生产量斤       可能售出量斤
1.2                 170000               不知                    不知                 170000
1.1                 175000               3500000           3500000              175000         
1.0                 180000                不知                   不知                  180000

0.3                 500000              10000000        10000000               5000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08:48:14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2 13:08
现代西经中的供给曲线是起源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在这部著作的第五篇第二章中,马歇尔就以“某镇的谷 ...
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大师都在供给曲线上犯了错误?

要说供给曲线,需先说供给定理。
供给定理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的波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根据供给定理人们得出了斜向上的供给曲线。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举的例子之一是谷物的销售(不是生产)。马歇尔先生给出了如下的供给表:
价格      卖主愿意卖的数量      买主愿意买的数量
37先令      1000夸脱           600夸脱
36先令       700夸脱           700夸脱
35先令       600夸脱           900夸脱
根据马歇尔的叙述,可以推断卖主有1000夸脱的谷物,他希望在价格是37先令的时候全部售出。
我们不叙述马歇尔的分析,马歇尔的分析过于繁复,我们简化一下:
有人想用价格37先令买600夸脱,他没有卖。也有人想用价格35先令买900夸脱,他也没有卖。后来有人用价格36买700夸脱,他卖了。
马歇尔先生认为36先令这一价格堪称真正的均衡价格。
马歇尔以为这个例子和事实很接近,但笔者认为这离事实太远了。
假设卖主卖出谷物的目的是赚钱获取最大利润,看看卖主会如何卖。
假设谷物成本价格为28先令。
卖出900夸脱可获取的利润为:900×(35-28)=6300先令
卖出700夸脱可获取的利润为:700×(36-28)=5600先令
卖出600夸脱可获取的利润为:600×(37-28)=5400先令
显然,卖主会选择以35先令的价格卖出900夸脱,先把6300先令赚到手,然后再去进货再卖。
卖主的以37先令愿意卖出1000夸脱、以36先令愿意卖出700夸脱、以35先令愿意卖出600夸脱仅仅是他的想法而已。
另外,马歇尔虽然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推断,卖主是处于完全垄断市场,卖主不愿意市场出清。这显然也是与事实相差甚远的。
马歇尔的这个例子不足为训。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有一句话:当供求均衡时,一个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量可以叫做均衡产量,它的售价可以叫做均衡价格。在脚注中,马歇尔给出了斜向上的供给曲线和斜向下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对应的价格是均衡价格对应的产量是均衡产量。
请注意:马歇尔此时将供给量理解为产量!而前例供给量是理解为销售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马歇尔的供给曲线与我们现在所言的与供给定理对应的供给曲线根本不是一回事。马歇尔的供给曲线产量对应的严格来说不是价格而是生产成本(虽然他说的是价格)。
我们不妨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进行分析。
假设某产品不是随意可以大量生产,增加产量需扩大产能。
在初始阶段一般是产量低销售量低需求也相对低但价格相对高。此时将有很多投资者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该产品的产能,产能的实现需要时间,随着产能的增加产量的提高销售量也会提高需求也会提高但价格可能会下降(或者需求一下子突然提高导致价格提高,这在一些国家不可想象,但在一些国家经常发生,但我们忽略这种情况),但价格不会一下子下降很多,投资还会有利可图,所以还会有陆续不断的投资增加产能,终于达到了最大产能,达到了最大产量,达到了最大销售量,也创下了最低价格。此时企业会停产或减产,之后价格会回升。如果真能在某个价格处产销购(生产销售购买)达成大致相等的状态,可以认为是均衡。我们认为,均衡往往是经过很长时间才会慢慢达到的。即便达到了,也是一种巧合,也就是说均衡的实现概率很低,大部分企业生产都处于不均衡状态。大部分企业一般都处在有库存(甚至库存较高)无法实现市场出清状态。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会发现即使将供给量理解为生产量,供给曲线也不是斜向上的而是斜向下的。也就是说价格高时生产量相对少,价格低时生产量相对多。如果我们将供给量理解为销售量的话,供给曲线更是斜向下的了,而且与需求曲线重合。
马歇尔可能是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均衡价格等概念的发明者,他弄错了,后边的人就跟着他错下去了。
我们再简要介绍一下萨缪尔森。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中说:“从而,它提高了自己的成本,因此如图20-5(c)所示,长期的供给曲线SS通常向右上方上升”。
萨缪尔森理解的供给曲线供给量是产量不是销售量,价格不是价格而是成本(现在的说法是边际成本)。
显然,萨缪尔森并没有跳出马歇尔的窠臼。萨缪尔森也认为存在斜向上的供给曲线。之后所有以斜向上的供给曲线与斜向下的需求曲线形成的所谓均衡价格的研究分析虽然比马歇尔更进一步,但也是错误的。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依然沿袭着供给曲线是斜向上的错误。竟然说在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相对高价格)时存在超额供给(人们常说的供过于求)。这与事实恰好相反。只有在供给量较少的情况下才会有较高的市场价格,才有企业扩大产能增加生产增加供给量。
好在中国人中出现了一个张五常,他说均衡价格不存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是一回事(他说是对着镜子看,其实就是一回事)。顺着张五常的路子进行分析,果不其然,供给曲线(销售)与需求曲线是重合的。生产曲线也是斜向下的,不是斜向上的。
在供给曲线问题上为什么很多大师们犯了错误?
前面提到过,在价格高时企业确实存在投资扩大产能增加产量的事实,在价格很低时企业确实存在减少产量的事实。
这些事实准确的表述是价格高增加产量或价格低减少产量而不是价格上升产量增加价格下降产量减少。
准确的生产(供给)定理用数学语言表示如下:
价格P高,产量增量ΔQ为正值;价格P低,产量增量ΔQ为负值。这样与供给定理对应的供给曲线是斜向下的。
错误的生产(供给)定理用数学语言表示如下:
价格ΔP上升,产量增加ΔQ为正值;价格ΔP下降,产量增量ΔQ减少。这样与供给定理对应的供给曲线是斜向上的。
这算是原因之一吧。
此外可能是因为边际成本曲线了,人们好像都认为边际成本曲线是斜向上的,但实际上边际成本曲线或者是缓缓向下的或者是水平的,斜向上的边际成本曲线是极少见到的。把供给曲线看成是边际成本曲线,把边际成本曲线看成是斜向上的,这也可能是大师们犯错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5:22:5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3 08:22
可能售出是石开石供给曲线,可能购买是需求曲线。
不是已经售出是石开石供给曲线,已经购买是需求曲线。 ...
真不要脸!
你不是说“生产、提供出售和售出”三个环节都走完才是供给吗?可能售出还是在供给者手里,不还是“供而未给”吗?不还是还未走完三个环节吗?那怎么就成了供给了?你这不是抽你自己的嘴巴吗?

现在的提供出售量是1000,需求量是价格50需求量500,价格30需求量700,价格10需求量900。请问你的可能售出量是500,还是700,还是900,还是10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5:52:3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3 08:43
用圆白菜的实例给你讲一讲生产、提供出售、售出的不同

价格1.1元/斤,因为当年生产总量是500亩,假设亩 ...
第一,你这个表格中的价格到底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如果是自变量,那么价格在1.1元的时候,农民只种500亩,而价格在0.3元的时候,农民却去种了1000亩,你以为农民都是傻子吗?
如果价格是需求量与提供销售量(生产量)的因变量,那么价格就应该列在需求量与提供销售量(生产量)的右边。你到现在还分不清自变量与因变量,还能不说错话?

第二,你的提供销售量不是与价格无关的吗?怎么还会在不同的价格下有不同的提供销售量?这不又在掴你自己的嘴吗?

第三,现实中,不仅有供给的变化,也有需求的变化。所以,为了进行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分析,你也应该假设上年与今年的供给不变,而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并列表分析。你不会说你没有能力进行这种分析吧?或许,你根本就是害怕进行这种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5:54:2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3 08:43
用圆白菜的实例给你讲一讲生产、提供出售、售出的不同

价格1.1元/斤,因为当年生产总量是500亩,假设亩 ...
按照你的可能售出量,每天的圆白菜都完全可以售出。但在事实上,今年就有许多圆白菜售不出而烂在地里。当然,如果农民愿意把价格降到0.3元以下,还是有需求量,还是能够售出的。但是农民却不肯降价了。而你的0.3元的需求量怎么就能把全部的圆白菜,包括不肯降价最后烂在地里的圆白菜都买走呢?你为什么就没有0.3元以下的需求量呢?你的可能售出量为什么把因为不肯降价最后烂在地里的圆白菜也包括了进去呢?
这不正说明了你这个表完全就是你臆想的东西吗?不正说明了你从来都是把臆想当做事实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5:57:5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3 08:48
为什么很多经济学大师都在供给曲线上犯了错误?

要说供给曲线,需先说供给定理。
人家的供给量、供给曲线是supply量、supply曲线,你的供给量、供给曲线却是had sold量、had sold曲线。
你自己连supply与had sold都分不清,一说就错,在你眼里,能够分清supply与had sold当然就是错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6:06:09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3 15:22
真不要脸!
你不是说“生产、提供出售和售出”三个环节都走完才是供给吗?可能售出还是在供给者手里,不 ...
可能的售出量,除了1000以外,都是。500是,700是,900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6:12:25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3 15:22
真不要脸!
你不是说“生产、提供出售和售出”三个环节都走完才是供给吗?可能售出还是在供给者手里,不 ...
首先介绍石开石供求理论中的四条线:
1.  需求曲线:即大家都知道的表示需求定律的斜向下的曲线,该曲线石开石认为不是可以无限延长的,是有端点的。
2.  提供量线:垂直的表示一定时期内可以向市场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的线。
3.  石开石供给曲线:表示一定时期内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在不同价格可能售出的数量的可能性组合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4.  供给量线:垂直的表示一定时期内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在某一确定价格可能售出的数量线。
需求曲线与提供量线如果有交点,那么意味在交点处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即提供量可以市场出清。如果供给方不选择市场出清,留有一部分库存,只售出提供量中的一部分,那么在售出数量对应的价格处,存在相对供大于求(提供量大于需求量)。
需求曲线与提供量线如果没有交点,那么意味提供量超出了最大需求量,提供量不能全部市场出清,属于绝对供大于求(提供量大于需求量)。
需求曲线与供给量线的交点可以看成是成交价格。
石开石供求理论以以下数学关系为基本原理:
m=PQ
dm/m=dP/P+dQ/Q
石开石供求理论认为需求曲线方程为幂函数方程:
Q=CP(u),u是幂。
m货币或需求,P价格,Q数量(需求量或供给量),C常数,u价格需求弹性。u=(dQ/Q)/(dP/P)。
人们在需求定律时会说,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
在需求曲线不变时,价格上涨或下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前文说过,供给量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可以看成是成交价格,那么可以推出:价格上涨是由供给量减少引起,价格下跌是由供给量增加引起。
在需求曲线不变的前提下,供给量、价格、需求量因果关系链条如下:
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
供给量增加——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
在供给量线不变时,价格上涨或下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前文说过,供给量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可以看成是成交价格,那么可以推出:价格上涨是由需求增加(需求曲线上移)引起,价格下跌是由需求减少(需求曲线下移)引起。
在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需求、价格、需求量因果关系链条如下:
需求增加——价格上涨、需求量不变
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不变
在供给量线变化、需求曲线也变化时,价格上涨或下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价格上涨是由于需求的变化率大于供给量的变化率,价格下跌是由于需求的变化率小于供给量的变化率。
价格变化的各种组合如下:
1.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
此时商品价格会上涨。dP/P=dm/m>0
2.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
此时商品价格会下跌。dP/P=dm/m<0
3.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商品价格会下跌。dP/P=-dQ/Q<0
4.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商品价格会上涨。dP/P=-dQ/Q>0
5.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商品价格会上涨。dP/P=dm/m-dQ/Q>0
6.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商品价格会下跌。dP/P=dm/m-dQ/Q<0
7. 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下跌。
8. 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下跌。
石开石供求理论中价格变化原因概括如下:
供过于求(供给量变化率大于需求变化率,dQ/Q-dm/m大于0)价格下跌;
供不应求(供给量变化率小于需求变化率,dQ/Q-dm/m小于0)价格上涨。
这里将人们日常说的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的意义进行了修改。不是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价格下跌,不是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价格上涨。在某一价格,供给量永远等于需求量,不存在供给量大于或小于需求量的问题。
人们在谈到供给定律时,会说价格上涨,供给量增加。这是一种错误说法——供给定律是错误的。
正确的说法是:
价格在高位,供给量增加,这里的供给量可以理解为生产量、提供量、售出量三种意义。或者说,价格在高位,生产量会增加、提供量随之增加、售出量也随之增加。
价格在高位时,供给量会增加,这必然引起价格下跌,当跌幅不大时,价格依然会在高位,供给量还会增加,直到达到最大供给量,价格降到最低。
价格在低位时,供给量会减少,这必然引起价格上涨,当涨幅不大时,价格依然在低位,供给量还会减少,直到达到某一价格高位,供给量反转而增加。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可以看到价增量增现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么?很简单,这是需求持续增加引起的。
用数学语言表示如下:
价增量增的必要条件是:dm/m大于0,充分条件是(dQ/Q)/(dP/P)大于0。
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可以看到价减量减现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么?很简单,这是需求持续减少引起的。
用数学语言表示如下:
价减量减的必要条件是:dm/m小于0,充分条件是(dQ/Q)/(dP/P)大于0。
以上供给量与价格变化是同方向的,就是所谓的供给定律的意义。
由于供给定律有其它条件不变的约束,在那个前提下不会出现供给量与价格的同方向变化,因此供给定律是错误的。只有在其它条件变化(特别是需求曲线变化)才可能出现供给量与价格的同方向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6:14:24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3 15:22
真不要脸!
你不是说“生产、提供出售和售出”三个环节都走完才是供给吗?可能售出还是在供给者手里,不 ...
可能售出,不理解?可能售出是在生产、提供出售之后的事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6:19:40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3 15:52
第一,你这个表格中的价格到底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如果是自变量,那么价格在1.1元的时候,农民只种500亩 ...
这个表,是对应关系。因果关系如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价格是因,需求量是果;
可能售出量是因,价格是果;
前期价格是因(原因之一),本期生产量是果;
本期生产量是因,本期可以提供出售量是果;
本期可以提供出售量是因,本期可能售出量是果。
能明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6:21:48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3 15:52
第一,你这个表格中的价格到底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如果是自变量,那么价格在1.1元的时候,农民只种500亩 ...
第三,现实中,不仅有供给的变化,也有需求的变化。所以,为了进行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分析,你也应该假设上年与今年的供给不变,而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并列表分析。你不会说你没有能力进行这种分析吧?或许,你根本就是害怕进行这种分析?

分析的是实例,圆白菜的实例。供给量不变,需求变化,这早已分析了。很多文章都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6:23:53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3 15:52
第一,你这个表格中的价格到底是自变量还是因变量?如果是自变量,那么价格在1.1元的时候,农民只种500亩 ...
第二,你的提供销售量不是与价格无关的吗?怎么还会在不同的价格下有不同的提供销售量?这不又在掴你自己的嘴吗?

——————————————————————————————

那是对应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6:28:01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3 15:57
人家的供给量、供给曲线是supply量、supply曲线,你的供给量、供给曲线却是had sold量、had sold曲线。
...
May  sell,可能售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6:29:53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3 15:54
按照你的可能售出量,每天的圆白菜都完全可以售出。但在事实上,今年就有许多圆白菜售不出而烂在地里。当 ...
你也不看看表,总产量是多少,每天售出量是多少。烂的那是没有售出的量,还有每天增长的量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3 19:28:10
供给曲线是有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推导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4 08:20:0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3 16:06
可能的售出量,除了1000以外,都是。500是,700是,900是。
又掴你自己脸了!

你说“石开石供给曲线是卖出的可能性曲线”,你又说“已经售出、已经购买是对石开石供给曲线需求曲线的实证。”“可能售出曲线:每天可售出的量,这个有价格,以成交价为准。”
但在事实上,每天实际售出的、以成交价为准的只能是一个点,即在500、700、900三个个量中,只有一个量才是“以成交价”为准的量,才是得到“已经售出、已经购买”实证的量。
所以,你所谓的供给曲线只能是500、700、900中的一个点,即另外两个都不是可能售出的量,你把它们说成都是,就是掴你自己的脸。

其次,在10这个价格上,虽然有900的需求量,但是供给者却有人觉得价格太低而不卖,所以,愿意在10这个价格出售的量总共只有600,。请问,你在价格10上的可能售出量怎么会是900?另外300没有人愿意出售的量哪里来的?从你臆想中来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4 08:33:2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3 16:19
这个表,是对应关系。因果关系如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价格是因,需求量是果;
前因后果你知道吗?在函数表中,作为原因(自变量)的数值只能写在前面(左侧),作为结果的数值必须写在后面(右侧)。

按照你说的“前期价格是因(原因之一),本期生产量是果”,那么你这个前期价格在哪儿?难道前期价格1.1元是500亩的原因,前期价格0.3元却是1000亩的原因?你这不是把农民当傻子吗?

按照你的“本期可以提供出售量是因,本期可能售出量是果”,你本期的可以提供售出量只有一个量,而可能售出量却有好几个,同一个原因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吗?你这不又在卖弄你对逻辑的无知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4 08:35:4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3 16:21
第三,现实中,不仅有供给的变化,也有需求的变化。所以,为了进行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分析,你也应该假设 ...
你敢说现实中没有需求变化的实例吗?包括圆白菜的需求绝对是不变的吗?你为什么不敢分析?害怕一分析就掴你自己的脸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4 08:37:3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3 16:23
第二,你的提供销售量不是与价格无关的吗?怎么还会在不同的价格下有不同的提供销售量?这不又在掴你自己 ...
对应也不行!
你的提供销售量有与价格对应的吗?你哪里说的?拿出原话与出处来!拿不出来就是掴你自己的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4 08:42:07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4 08:20
又掴你自己脸了!

你说“石开石供给曲线是卖出的可能性曲线”,你又说“已经售出、已经购买是对石开石 ...
不明白可能售出的意思吗?是先要卖,例如卖900只能卖10,只要卖就能售出这叫可能售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4 08:43:26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4 08:33
前因后果你知道吗?在函数表中,作为原因(自变量)的数值只能写在前面(左侧),作为结果的数值必须写在 ...
那不是什么函数表,是对应表,当然,其中有些数据有函数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4 08:44:41
wzwswswz 发表于 2018-5-4 08:33
前因后果你知道吗?在函数表中,作为原因(自变量)的数值只能写在前面(左侧),作为结果的数值必须写在 ...
一个原因当然可以产生很多结果,这都不知道吗?太阳照射地球,产生多少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5-4 08:47:2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5-3 16:28
May  sell,可能售出。
终于承认了,原来你的供给曲线不是supply曲线,而是May sell曲线。也就是说,你说的太阳不是西经的the sun,而是the moon,所以,你用你的太阳围绕地球旋转怎么就否定得了地球围绕the sun旋转呢?

但是,May sell并没有走完生产、提供出售和售出三个环节,依然属于你的“供而未给”状态,你怎么就能把它叫做“供给”呢?你这不又是在掴你自己的脸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