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主流解释IS-LM模型
凯恩斯提出,总需求低迷是作为经济衰退特征的低收入和高失业率的罪魁祸首。他批评古典理论假设国民收入只由总供给——资本,劳动和技术———决定。现在经济学家把这两种观点统一起来了。在长期,价格是有弹性的,总供给决定收入。但在短期,价格是粘性的,因此总需求的变动影响收入。
IS-LM模型(IS-LM model),它是对凯恩斯理论的主流解释。这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对一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什么决定了国民收入。有两种方法解释这种做法。
(1)把IS-LM模型看做说明在价格水平由于所有价格具有粘性而固定的短期,什么引起收入变动:
(2)(2)把IS-LM模型看做说明什么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
IS-LM模型的两部分是IS曲线(IS curve)和LM曲线(LM curve).IS代表“投资”(investment)和“储蓄”(saving),IS曲线描述了产品与服务市场的情况。LM代表“流动性(liquidity)和“货币”(money),LM曲线描述了货币供给和需求的情况。由于利率既影响投资又影响货币需求,所以,正是这个变量把IS-LM模型的两个部分联系起来了。这个模型说明了产品和货币这两个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决定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从而决定短期种国民收入的水平。
凯恩斯交叉(Keynesian cross)
凯恩斯交叉模型是对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最简单解释,是构成更复杂和更现实的IS-LM模型的基石。
凯恩斯提出,在短期中经济的总收入主要由家庭,企业和ZF的支出计划决定。人们希望支出的越多,企业可以卖出的产品与服务就越多。企业可以卖出去的越多,它们选择生产的产出就越多,它们选择雇佣的工人也就也多。因此,凯恩斯相信,衰退和萧条期间的问题是支出不足。凯恩斯交叉是把这种见解模型化的一种尝试。
实际支出(actual expenditure)是家庭,企业和ZF花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数额。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凯恩斯交叉模型的第一部分计划指出
计划支出(planned expenditure)是家庭,企业和ZF想花在产品和服务上的数额。
计划支出可能因为企业存货的变化而使其比实际支出高或低。
现在有如下假设:
(1)经济是封闭的,净出口为零。
(2)把计划投资视为外生变量。
(3)把ZF购买和税收水平固定。
因此,PE=C(Y-)++
这个方程说明,计划支出是收入Y,计划投资水平及财政政策和的函数。
计划支出是作为收入水平的函数。因为更高的收入导致更高的消费从而导致更高的计划支出,所以,这条线向右上方倾斜。这条线的斜率是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
凯恩斯交叉模型的第二部分处于均衡的经济
凯恩斯假设:当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时,经济处于均衡。这个假设基于这样一个思想:当人们的计划实现了时,他们没有理由改变他们当前的行为。
因此,均衡条件可以写成:
实际支出=计划支出
Y=PE
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经济部不处于平衡,企业就会有存货的计划外变动,这引起企业改变生产水平。生产水平的变动又影响总收入和总支出,使经济均衡移动。
总之,凯恩斯交叉说明了对于给定的计划投资I和ZF政策G和T,收入Y是如何决定的。
乘数原理(principle of multiplier)
乘数原理又称倍数原理。指由于连锁反应,由于某以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相关变量成倍变化的经济理论.
在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现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分析工具。乘数原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有不同的乘数概念,如投资乘数,财政支出乘数,货币创造乘数和外贸乘数等。
乘数原理是一种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自身,因而是内生的,具体说是,投资的变动会引起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变动(乘数作用),而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加速数作用),正是乘数和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因此,这种理论成为乘数——加速模型。
(1)ZF购买乘数(government purchases multiplier)
由于ZF购买是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对于任何给定的收入水平,更高的ZF购买都会导致更高的计划支出。如果ZF购买增加△G,收入增加△Y,则△Y/△G这一比率称为ZF购买乘数(government purchases multiplier),由凯恩斯交叉显示ZF购买乘数大于1
由△Y=(1+MPC+MPC^2+MPC^3+..)△G得
△Y/△G=1+MPC+MPC^2+MPC^3...
乘数的这个表达式是以个无穷等比数列(infinte geometric sries)
在代数中,可以写成
△Y/△G=1/(1-MPC)
(2)税收乘数(tax multiplier)
税收减少△T立即使可支配收入Y-T增加△T,从而使消费者增加了MPC乘以△T。对于任何给定的收入水平Y,计划支出现在提高了。
△Y/△T=-MPC(1-MPC)者个表达式就是税收乘数(tax multiplier)
(3)投资乘数(investment multiplier)
在有效需求不足社会有一定数量的存货可以被利用的情况下,投入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国民收入的增加,因而投资乘数理论是关于投资变化和国民收入变化关系的理论。
投资乘数(investment multiplier):当总投资增加时,所得之增量将K倍于投资量。这里的K就是投资乘数。
△Y/△I=1/(1-MPC)
(4)ZF转移支付乘数(government transfer payment multiplier)
ZF转移支付是指ZF的一种不以购买本年的产品与服务而作的支付,即ZF无偿支付给个人或下级ZF,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它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ZF转移支付乘数=MPC/(1-MPC)
(5)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ZF收入和ZF支出同时以相等的数量增加和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ZF收支变动变动的比率。
△Y=(△G-MPC△T)/(1-MPC)
假定△G=△T
所以,△Y=(1-MPC)△G/(1-MPC)=△G
或,△Y=(1-MPC)△T/(1-MPC)=△T
即,△Y/△G=△Y/△T=(1-MPC)/(1-MPC)=1
所以平衡预算乘数是1
(7)对外贸易乘数(foreign trade multiplier)
1.既无储蓄,也无投资的均衡开放经济状态时:K=1/MPM
2.处于有储蓄和投资的均衡开放经济状态时:K=1/(MPS+MPM)
K:对外贸易系数 MPM:边际进口倾向 MPS:边际储蓄倾向
IS-LM模型(IS-LM model)
利率,投资以及IS曲线
凯恩斯交叉是解释经济的总需求曲线的IS=LM模型的第一部分,凯恩斯交叉说明了家庭,企业和ZF的支出计划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但它作了一个简化假设:计划投资水平I固定不变。但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关系是计划投资I取决利率r.
为了把利率与投资之间的这种关系加到凯恩斯交叉模型中,把计划投资水平写为:
I=I(r)
由于利率是为投资项目融资而借贷的资本,利率的上升降低了计划投资。因此,投资函数向右下方倾斜。
IS曲线概括了利率和收入水平这间的关系。实质上,IS曲线结合了投资函数所表示的r和I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凯恩斯交叉所表示的I和Y之间的相互作用。IS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产品市场的均衡,该曲线显示了均衡收入如何依赖于利率。由于利率上升引起计划投资下降,计划投资下降又引起均衡收入下降,所以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IS曲线表示与产品和服务市场均衡相一致的利率与收入水平的结合。IS曲线是根据给定的财政政策绘制的。提高产品与服务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使IS曲线向右移动。减少产品与服务需求的财政政策变动使IS曲线向左移动。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LM曲线描绘了发生在货币余额市场的利率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在经济中收入水平Y的变动影响货币需求。当收入高时,支出也高,因此,人们进行更多需要使用货币的交易。这样,更高的收入意味更高的货币需求。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量与利率负相关,与收入正相关。
收入增加使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由于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不变,利率必定上升,以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因此,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更高的收入导致更高的利率。
LM曲线概括了收入水平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关系。LM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该曲线表示均衡利率如何依赖于收入水平。收入水平越高,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越高,均衡利率也越高。由于这个原因,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总之,LM曲线表示与实际货币余额市场的均衡相一致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LM曲线是根据给定的实际货币余额供给绘制的。因此,货币政策可以使LM曲线移动。
短期均衡
IS-LM模型的两个方程是:
Y=C(Y-T)+I(r)+G IS
M/P=L(r,Y) LM
这个模型把财政政策G和T,货币政策M和价格水平P作为外生变量。给定这些外生变量,IS曲线给出了满足代表产品市场的方程r与Y的组合,则LM曲线给出了满足代表货币市场的方程r和Y的组合。
经济的均衡是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该点给出了既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又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利率r和收入水平Y.换言之,在这个交点,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对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等于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