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09-12-4 20:41:21
既然选择了做学术应该跳出物质享受的魔障,舒适的生活会使人的思维变得迟钝,但有一个前提是必须保证做学术研究的工作者们不需要为住房、一日三餐、看病、抚养孩子、赡养老人操心,国家必须给他们满足基本要求的良好福利待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0:45:08
荒谬,待遇高了会导致更多乌合之众为了钱去搞学术?哪有这种逻辑!只要提高学术进入门槛就行了。物质基础不扎实,学术怎么繁荣?看看自古以来多少大家大师不是首先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自古至今那么多农民等中下阶级出了几个大师?即使有谁不是首先提高自己社会地位及巩固物质基础,然后才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而lz可能只看到那些因为思想有深度,针砭时弊而被打压的大家吧)。建议lz读读史记,体会体会司马迁的金钱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0:46:55
aoqier 发表于 2009-12-4 10:42
各级政府设立了不少课题和项目,经费不少,力度不小,引导高校和学者们把力量放在争取这些课题和项目上。官老爷的想法很天真,他们以为他们搞的这些可以促进高校和学者们的合理竞争,鼓励一流的学术研究。熟不知,他们搞的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脱离实际的命题作文,跟学术沾边的实在不多,于是高校和学者的想法就很简单,就是想方设法把这些命题作文搞到手,整个东西交上去完事。有人说学者们骗取国家经费,其实更准确的说,是政府自己在糟蹋国家经费。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6017&page=3 27# venite


对这个有看法。。。其实很多高校老师做的课题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项目,例如企业、政府委托的项目,相比而言所谓的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项目是相对学术化的科研成果,但我一直觉得做学术的教授毕竟是少数,而且社会需求也是较少的,还是现有的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派的学术研究应该得到提倡,论坛里倡导的多数是纯粹的学问研究,这个太天真了,任何一个事情都需要需求为导向,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讲,怎么可能整天学术理论研究呢???这种人多了后社会怎么能前进进步啊,还是创造财富和做大蛋糕比较好。当然需要一部分天才去做理论研究,这个比例应该是非常少,不应该你们所提倡的高校老师都去干这个。这样太极端了,也不实际。
对于目前各级政府项目而言,的确存在很多水分和争论,但这个毕竟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横向课题研究,不论引用或者抄袭,只要能满足政府面临的问题已得到解决,政府领导觉得弄清楚了问题,这个项目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不是创新或者写篇文章发表为最终目的。所以社会需要、经济发展需要这样一部分高校老师去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桥梁纽带作用,而不能提倡高校老师人人都去钻研理论研究。。。。
第一,学术研究不等于理论研究。在大学里面从事学术研究的,经济学方面的,不管中国还是美国,80%以上都是以做实证研究为主,真正做理论的非常少。

第二,高校教师在问题导向的政策性研究方面没有任何比较优势。政策性研究,首要的问题,不是理论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对具体问题了解的深入程度,这一点上高校教师远远比不上政府官员以及政府部门下属的研究机构,高校教师在这方面最好谦虚点。不要以为各级政府委托给高校项目,都是为了咨询他们的意见,很多其实是走程序不得不“咨询”专家,有些是他们主动掏钱买“论证”为他们内定的政策抬轿子,有些甚至干脆就是赤裸裸的文凭或者人情买卖关系。

第三,即使是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基本上都以政策性研究为主。既然政策性研究水分极大,那么对于承担课题的而言,重点就不是你有没有能力承担或者完成该课题(你听到几个人拿到课题后完成不了的?),而是你有没本事去搞到这个课题。更要命的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主要收入来自这些水分极大的政策性研究,那么肯定就不会有多少人会踏踏实实地去做学术研究,脑子稍微灵活点的都会想办法去搞课题,注意,重点是怎么搞到手,而不是搞到手后如何研究。

当然,我主要说的是经济学方面的,理工科方面的不了解,不包括在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06:33
venite 发表于 2009-12-4 20:46
aoqier 发表于 2009-12-4 10:42
各级政府设立了不少课题和项目,经费不少,力度不小,引导高校和学者们把力量放在争取这些课题和项目上。官老爷的想法很天真,他们以为他们搞的这些可以促进高校和学者们的合理竞争,鼓励一流的学术研究。熟不知,他们搞的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脱离实际的命题作文,跟学术沾边的实在不多,于是高校和学者的想法就很简单,就是想方设法把这些命题作文搞到手,整个东西交上去完事。有人说学者们骗取国家经费,其实更准确的说,是政府自己在糟蹋国家经费。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36017&page=3 27# venite


对这个有看法。。。其实很多高校老师做的课题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项目,例如企业、政府委托的项目,相比而言所谓的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项目是相对学术化的科研成果,但我一直觉得做学术的教授毕竟是少数,而且社会需求也是较少的,还是现有的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派的学术研究应该得到提倡,论坛里倡导的多数是纯粹的学问研究,这个太天真了,任何一个事情都需要需求为导向,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讲,怎么可能整天学术理论研究呢???这种人多了后社会怎么能前进进步啊,还是创造财富和做大蛋糕比较好。当然需要一部分天才去做理论研究,这个比例应该是非常少,不应该你们所提倡的高校老师都去干这个。这样太极端了,也不实际。
对于目前各级政府项目而言,的确存在很多水分和争论,但这个毕竟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横向课题研究,不论引用或者抄袭,只要能满足政府面临的问题已得到解决,政府领导觉得弄清楚了问题,这个项目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不是创新或者写篇文章发表为最终目的。所以社会需要、经济发展需要这样一部分高校老师去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桥梁纽带作用,而不能提倡高校老师人人都去钻研理论研究。。。。
第一,学术研究不等于理论研究。在大学里面从事学术研究的,经济学方面的,不管中国还是美国,80%以上都是以做实证研究为主,真正做理论的非常少。

第二,高校教师在问题导向的政策性研究方面没有任何比较优势。政策性研究,首要的问题,不是理论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对具体问题了解的深入程度,这一点上高校教师远远比不上政府官员以及政府部门下属的研究机构,高校教师在这方面最好谦虚点。不要以为各级政府委托给高校项目,都是为了咨询他们的意见,很多其实是走程序不得不“咨询”专家,有些是他们主动掏钱买“论证”为他们内定的政策抬轿子,有些甚至干脆就是赤裸裸的文凭或者人情买卖关系。

第三,即使是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基本上都以政策性研究为主。既然政策性研究水分极大,那么对于承担课题的而言,重点就不是你有没有能力承担或者完成该课题(你听到几个人拿到课题后完成不了的?),而是你有没本事去搞到这个课题。更要命的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主要收入来自这些水分极大的政策性研究,那么肯定就不会有多少人会踏踏实实地去做学术研究,脑子稍微灵活点的都会想办法去搞课题,注意,重点是怎么搞到手,而不是搞到手后如何研究。

当然,我主要说的是经济学方面的,理工科方面的不了解,不包括在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17:25
确实应该提高待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17:52
加油哦,非常有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18:39
我们这就有一大帮人搞研究的讹,不过效果不咋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19:02
现实中的社会都是一个现实的物资的社会。一些人说什么金钱不算什么了,重要的是追寻真理。可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有家庭有朋友有社会背景的社会人,也会像其他人一样生活消费。如果一个学者辛苦的科研成果仅换来一顿温饱,我想大多数的学者会give  up。因为社会是现实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20:42
同感同感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21:55
非常有同感啊,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24:14
确实不容乐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25:06
allendream 发表于 2009-12-4 14:52
呵呵,不解决生存问题,不衣食无忧,谁费劲脑汁搞发明和研究。思想家要先解决肚子问题才能思想的!
也是,饱暖思什么来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25:23
恩,看上挺有意思的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26:44
对这个有看法。。。其实很多高校老师做的课题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项目,例如企业、政府委托的项目,相比而言所谓的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项目是相对学术化的科研成果,但我一直觉得做学术的教授毕竟是少数,而且社会需求也是较少的,还是现有的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派的学术研究应该得到提倡,论坛里倡导的多数是纯粹的学问研究,这个太天真了,任何一个事情都需要需求为导向,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讲,怎么可能整天学术理论研究呢???这种人多了后社会怎么能前进进步啊,还是创造财富和做大蛋糕比较好。当然需要一部分天才去做理论研究,这个比例应该是非常少,不应该你们所提倡的高校老师都去干这个。这样太极端了,也不实际。
对于目前各级政府项目而言,的确存在很多水分和争论,但这个毕竟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横向课题研究,不论引用或者抄袭,只要能满足政府面临的问题已得到解决,政府领导觉得弄清楚了问题,这个项目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不是创新或者写篇文章发表为最终目的。所以社会需要、经济发展需要这样一部分高校老师去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桥梁纽带作用,而不能提倡高校老师人人都去钻研理论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27:50
确实不容乐观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28:45
对这个有看法。。。其实很多高校老师做的课题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项目,例如企业、政府委托的项目,相比而言所谓的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项目是相对学术化的科研成果,但我一直觉得做学术的教授毕竟是少数,而且社会需求也是较少的,还是现有的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派的学术研究应该得到提倡,论坛里倡导的多数是纯粹的学问研究,这个太天真了,任何一个事情都需要需求为导向,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讲,怎么可能整天学术理论研究呢???这种人多了后社会怎么能前进进步啊,还是创造财富和做大蛋糕比较好。当然需要一部分天才去做理论研究,这个比例应该是非常少,不应该你们所提倡的高校老师都去干这个。这样太极端了,也不实际。
对于目前各级政府项目而言,的确存在很多水分和争论,但这个毕竟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横向课题研究,不论引用或者抄袭,只要能满足政府面临的问题已得到解决,政府领导觉得弄清楚了问题,这个项目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不是创新或者写篇文章发表为最终目的。所以社会需要、经济发展需要这样一部分高校老师去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36:49
待遇不高,谁去做学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44:48
高待遇是应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46:51
对这个有看法。。。其实很多高校老师做的课题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项目,例如企业、政府委托的项目,相比而言所谓的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等纵向课题项目是相对学术化的科研成果,但我一直觉得做学术的教授毕竟是少数,而且社会需求也是较少的,还是现有的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派的学术研究应该得到提倡,论坛里倡导的多数是纯粹的学问研究,这个太天真了,任何一个事情都需要需求为导向,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讲,怎么可能整天学术理论研究呢???这种人多了后社会怎么能前进进步啊,还是创造财富和做大蛋糕比较好。当然需要一部分天才去做理论研究,这个比例应该是非常少,不应该你们所提倡的高校老师都去干这个。这样太极端了,也不实际。
对于目前各级政府项目而言,的确存在很多水分和争论,但这个毕竟是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横向课题研究,不论引用或者抄袭,只要能满足政府面临的问题已得到解决,政府领导觉得弄清楚了问题,这个项目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不是创新或者写篇文章发表为最终目的。所以社会需要、经济发展需要这样一部分高校老师去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47:46
爱因斯坦!你怎么不举例陈景润啊,真是幼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48:29
衣食住行都没解决,谈什么学术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48:47
一,学术研究不等于理论研究。在大学里面从事学术研究的,经济学方面的,不管中国还是美国,80%以上都是以做实证研究为主,真正做理论的非常少。

第二,高校教师在问题导向的政策性研究方面没有任何比较优势。政策性研究,首要的问题,不是理论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对具体问题了解的深入程度,这一点上高校教师远远比不上政府官员以及政府部门下属的研究机构,高校教师在这方面最好谦虚点。不要以为各级政府委托给高校项目,都是为了咨询他们的意见,很多其实是走程序不得不“咨询”专家,有些是他们主动掏钱买“论证”为他们内定的政策抬轿子,有些甚至干脆就是赤裸裸的文凭或者人情买卖关系。

第三,即使是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基本上都以政策性研究为主。既然政策性研究水分极大,那么对于承担课题的而言,重点就不是你有没有能力承担或者完成该课题(你听到几个人拿到课题后完成不了的?),而是你有没本事去搞到这个课题。更要命的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主要收入来自这些水分极大的政策性研究,那么肯定就不会有多少人会踏踏实实地去做学术研究,脑子稍微灵活点的都会想办法去搞课题,注意,重点是怎么搞到手,而不是搞到手后如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1:51:39
恩 打偶发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2:16:03
真正搞学问的人待遇提不提高不是很重要,但是家人社会的压力太大,被逼要有这方面的要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2:18:40
我不知道你举Einstein的例子对于证明你的论点有什么益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2:24:36
当行政的人员才有钱 搞学术 没钱 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2:28:33
楼主该不会不知道陈寅恪吧?陈是讲学术独立的,知道陈是如何成才的吗?祖父陈宝箴(湖南巡抚)、父陈三立,门生故吏一大群。陈寅恪游历欧洲多国多所名校(要不要钱?),一个博士学位没有拿。为什么?老子“不差钱”,不仰人鼻息,有没有学位,都有人买老子的帐,不让老子进清华,你们王八蛋受我祖父辈的恩惠不就忘恩负义了吗?!即使不进什么鬼清华,老子在自家的小楼上照样又学又问,总之,老子不差钱,更不差学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2:32:07
所以,大师不是书本、知识堆起来的,是金钱、权力、人脉堆起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2:34:03
xuxuxuuxxux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22:35:07
你这个垃圾,让你天天饿着肚子去搞研究,教授至少应该过上体面的生活,你以为你生活在外星球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