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91 2
2009-12-04
巴西:21世纪的强国?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迈克尔•斯卡平克
最近我出席一次国际刊物新闻记者座谈会时,主持人让我们提名我们认为明年最重要的新闻题材。
有一位与会者推荐英国的议会选举。第二位提到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我说的是巴西——当时我即将首次访问该国。
我说,细想一下:巴西比较顺利地渡过了金融危机。它刚刚发现大量深海石油储藏。它刚见证了今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上市活动——桑坦德银行(Santander)巴西子公司发行了总价值80亿美元的股份。它还将承办全球两大体育赛事:2014年的足球世界杯(World Cup)和2016年的奥运会(Olympic Games)——本月里约热内卢击败东京、马德里和芝加哥,赢得了奥运会的主办权。
不过,当我坐在飞往里约的航班上时,却无法压抑对于该国一个众所周知缺陷的些许畏惧情绪。“暴力行为和犯罪活动会在任何地方发生,并且通常会涉及枪械或其它武器,”英国外交部(British Foreign Office)对于赴巴西旅游的建议如是说道。“劫车案件时有发生,劫车者有时会一并劫持车中乘客,并迫使他们通过自助取款机从自己的账户里取钱。”

至于公共交通,外交部说:“歹徒在抢劫之后,将乘客留在车内,随后点燃公共汽车的案例出现过数次。”
官方的建议通常很吓人。万一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政府可不希望你说他们本该事先警告一下。
但巴西通彼得•罗伯(Peter Robb)的描述也不怎么能让人安心。在其如催眠术般难以抗拒的书作《魂断巴西》(A Death in Brazil)中,他写道,巴西是“一个拥有广袤自然财富、与邻国和平相处、国内不存在异常动荡或社会动乱的国家。不过,巴西的杀伤率——每年有数万人因暴力致死——可以被归入联合国(UN)界定的低强度内战的范围”。
我没有目睹任何凶杀事件。但在我离开后不到两天,里约贩毒团伙之间的枪战就夺走了至少14条人命,其中包括两名因直升机被击落而身亡的警官。
在高犯罪率国家居住的人们通常会有三种说辞法。第一,在他们据称十分危险的家乡,他们从未遇到过任何事情,但在其它地方(比如伦敦)被抢劫过。第二,你只需要采取你在国内会采取的那些明智的预防措施就可以了。第三,暴力事件仅局限于特定区域,并且大多都是罪犯之间相互厮杀。
第一个辩辞很愚蠢。人们当然会在伦敦遭遇抢劫。只不过普遍性要大大降低。第二个没有抓住要点:在国内,你知道哪个街区比较混乱、哪些人可能会闹事。在一个新地方你不会知道这些,而歹徒会感觉到你的犹豫。
第三个在某些地方适用,但在巴西不行。在这里,暴力事件常常蔓延至贫民区之外,生活较富裕的人也担心自身的安全。
在里约和圣保罗历时几天的谈话和采访中,没有一个人否认巴西暴力犯罪切实存在而且可能对其经济发展——更不用说那两项展示国力的体育赛事了——造成严重影响,在这一点上巴西人非常值得表扬。
犯罪不是唯一的问题。巴西的铁路、公路、机场设施均需要惊人的资金。贫富之间的巨大差距一目了然。
不过,巴西这个国家拥有突出的潜力、热情且种族多元的人民、美味的食物和一些世界级的公司。与中国不同,巴西没有任何尖锐的民族矛盾,并且是一个多党民主国家。巴西人抱怨政治家们的腐败,但也指出,与美国不同,他们的总统选举结果会即刻宣布。该国的下一届总统选举定于明年10月举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4 13:04:25
如果是足球的话 我是很同意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4 14:48:28
哈哈同意楼上
严肃的说希望不大,这个国家对资源的依赖过于严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