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3367 0
2018-05-09

    中兴公司在美国禁止令发出之后先是说“不公平,绝不接受!”此后又说“中兴没死,各项工作照旧有序进行中”,没过几天,现在又承认“主要经营活动已无法进行 正积极与美方沟通”。中兴高管的如此抽风,难怪国资委的评价:愚蠢。

   中国企业走出去别只顾报喜不报忧。就像中兴事件,充分暴露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内经营管理和决策与监督体系的混乱。例如,中车S厂出口新加坡的96节车厢因被用户检查发现车厢壳体有裂纹致使全部退运回中国改用日本的车型壳体。中车S厂据此解释:车架是好的不影响使用·····原因是这批车厢箱体所用的铝合金材料存在问题。笔者据此质疑:

   1、按照TQC管理的基本理论,产品质量控制是从设计开始一直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材料进场检验是必须要做的,这是起码的常识。大面积的铝合金复杂成型中必然会有应力变化,所以材料成型和焊接工艺应依据材料的机械性质进行调整(或者进厂的铝合金材料不符合工艺要求应予更换或退货)这就是TQC质量控制中的关键质量“工序管理”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关键质量控制点出了问题,那么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必然存在重大的漏洞。

   2、TQC强调的是“预防为主”,一切用数据说话”。质量管理要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即通俗的讲就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持之以恒,不留死角”。

   3、TQC管理体系明确要求:“下道工序就是上道工序的用户”。既然中车S厂认为是“这批车厢箱体所用的铝合金材料存在问题”,那么有问题的原材料怎么进入到生产流程的?如果是材料进场没有发现问题,那么就是“材料进场检验”这个工序把不合格的“产品”交给了下道工序。这就是出现了中车S厂的TQC管理体系出现了重大漏洞。于是,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大厦”产生了“坍塌”。

   4、如果中车S厂是事后发现的材料质量问题,那就更可笑了:企业就没有真正推行预防为主的全面质量管理,而是以“验尸”为特征的“事后检验”。

   5、由此可见,包括中兴和中车S厂在内的国有大企业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都得打个问号。

   实际上,TQC管理理论原本产生于美国著名的“曼哈顿工程”,它奠定了现代质量管理理论体系。实际上,TQC管理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引进推广中发现TQC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的控制理论在适宜的应用中远不止一般狭义的产品质量含义,而是一种广义的质量控制理论。因为在TQC的理论中“质量的含义是广义的:即不仅包含产品质量,也包含工作质量”。也就是涉及质量的5M因素(原材料、工具、人、环境、方法)。由此可以引申到中兴的行为约束控制和中车S厂的产品质量控制问题。无论是人的行为方式、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或是环境因素等等都没有超出TQC的理论范畴。所以可以认为在这些方面,中国国有企业“大而不强”是显而易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