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9-12-5 09:35:07
应该是你选择某种机会放弃了其他所有机会可能获得收益中最大的那个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09:47:01
500是预支了未来用于其他地方使用的可能,应该要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0:00:21
我认为是2000元,是放弃的收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0:06:15
我想应该是2000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0:16:43
个人觉得, 得算上那个500, 如果去打工,能赚2000,而去上学,在这个时点上,需要花500学费,故暂不考虑上学所得的知识的价值(这部分价值会在以后体现出来),即选择上学不光会失去打工赚钱2000的机会,而且还要交上500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0:18:16
4楼回答有问题。的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0:19:12
其实,经济学家们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为了得到一种所得而放弃的另外一种可能的所得。
所以,楼主仅仅简单的列出打工和学费是不对的,也不是2500(当然按照LZ所说例子自然是2500),那上学还获得了无形的知识以及工资潜力哪?
所以,这种机会成本的计算,应该是例子不恰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0:21:20
我感觉是2500,机会成本是你做出一项选择所失去的所有潜在收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0:23:42
看见数据就头晕,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0:25:25
我想应该是25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0:45:20
晕了,但感觉是25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1:07:21
曼昆的解释: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而在这里,这个“东西”指的是金钱,如果你上学,就要失去500元,而打工呢,就能得到2000元,所以要上学,就必须放弃2500元,也就是上学的机会成本是2500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1:09:18
2500啊  啊啊啊啊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1:26:18
晕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1:32:27
个人觉得机会成本应为2000元,同时选择读书的收益是-500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1:39:23
2000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1:44:57
本来一看题目就知道是2000的,不过看着每个人的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以后做题咋办啦,求问权威答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1:52:44
我觉得应该是2000,机会成本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理性人的决策行为。因为在是否选择读书的时候,大家的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最终的决策结果可能也是不一样的。
而现实的中读书需要支付的学费对于每个人应该是一样的,因而可以看成读书的收益-500,假如把这个加入到机会成本中去,不仅使得这个概念更加复杂,而且也不会增加这个概念对人决策行为的解释能力!
从机会成本解释理性人决策行为视角考虑,2000的界定是最好的,2500反而使得问题复杂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1:53:26
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个物品而必须放弃的另一个物品.
所以
机会成本=得到某个物品的成本+放弃另一个物品的成本

你得到上学的机会要花500元,你放弃了打工2000元

所以这里机会成本是2500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1:59:34
我也认为是20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2:03:22
很好很强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2:12:45
个人认为是25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2:16:31
哈哈哈,大家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但是我们所学的按照定义是2000的,但是如果自己的观点有理由说服对方2500也是有道理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2:20:21
wcgwcg 发表于 2009-12-4 19:43
我觉得2000没有歧义啊。假设我们只消费两样产品,那么,去打工我们的机会成本其实是-500+教育所得知识(当然我们可以做个映射到R+上,这个映射因人而异);而去上学,机会成本就是2000。
个人觉得这个正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2:20:47
结合自己的实际的生活其实2500是很有道理的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2:27:01
应该是2000吧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2:31:43
是2000。  对于2500的观点,我想解释下:
问题的关键在于,“机会”是什么,2500的意思是一种成本,但它不是“机会”成本!大家不要混淆概念。

好,进一步解释,如果我们把题目改动一点点,说我上学能得到500元(注意,不是失去,是得到)。好,那么答案大家肯定不会有争议,就是2000,对不对?
实际上,我们看原题,意思是上学能得到-500元,对吧,正的负的是一样的,我们的收益可以是负的呀。所以答案还是2000元。

2500的观点意思是,我们总共要放弃2500元,这就是成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没有理解机会成本的定义。机会成本是说,我们得到一种东西,所要放弃另一种东西的最大收益。这里的东西的选择指的是在上学获得知识与打工赚钱之间进行选择。两个的收益分别是-500+隐含知识成本 和 2000元。 也就是说,我只能在这两个收益之间作比较,要么是-500+隐含成本,要么是2000元。于是,很清晰了,得到上学获得知识,就要放弃2000元,得到打工赚钱,就要放弃-500+隐含成本。我们在几种可能性中选一,而放弃了另一种机会,那种机会给我们带来的收益叫机会成本!重点在于“机会”两个字上,大家可以多读几遍定义


(注:我们来看一下机会成本的定义:
Opportunity cost is the value of the next-best choice available to someone who has picked between several mutually exclusive choices.
定义所有的书上基本都是一致的,不用说来自曼昆还是来自尼克尔森,没有区别,区别在于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2:45:30
有点模糊,需要再思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2:55:04
wcgwcg 发表于 2009-12-5 12:31
是2000。  对于2500的观点,我想解释下:
问题的关键在于,“机会”是什么,2500的意思是一种成本,但它不是“机会”成本!大家不要混淆概念。

好,进一步解释,如果我们把题目改动一点点,说我上学能得到500元(注意,不是失去,是得到)。好,那么答案大家肯定不会有争议,就是2000,对不对?
实际上,我们看原题,意思是上学能得到-500元,对吧,正的负的是一样的,我们的收益可以是负的呀。所以答案还是2000元。

2500的观点意思是,我们总共要放弃2500元,这就是成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没有理解机会成本的定义。机会成本是说,我们得到一种东西,所要放弃另一种东西的最大收益。这里的东西的选择指的是在上学获得知识与打工赚钱之间进行选择。两个的收益分别是-500+隐含知识成本 和 2000元。 也就是说,我只能在这两个收益之间作比较,要么是-500+隐含成本,要么是2000元。于是,很清晰了,得到上学获得知识,就要放弃2000元,得到打工赚钱,就要放弃-500+隐含成本。这才是机会成本,重点在于“机会”两个字上,大家可以多读几遍定义


(注:我们来看一下机会成本的定义:
Opportunity cost is the value of the next-best choice available to someone who has picked between several mutually exclusive choices.
定义所有的书上基本都是一致的,不用说来自曼昆还是来自尼克尔森,没有区别,区别在于理解。)
这个有点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12:55:29
不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