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能力,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调研表明,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存在一些阶段性的缺陷: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意识薄弱;供应链不协同问题突出;财务供应链管理被忽视;信息技术滞后。针对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议要充分发挥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作用;构建制度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提高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借助银行完善供应链管理。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现状问题,建议
为研究我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现状,优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意识和能力,我们成立了专门课题组,设计了调研问卷,并于2008年下半年对93家企业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报告。
一、调查过程与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课题组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深度访谈,以便对研究对象有更深入的了解。调查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校EMBA班学员;
(2)课题组成员实地调研;
(3)银行的客户。
在对调查对象的选择上,为了减少误差,课题组尽量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本文的数据统计和分析仅限于样本数据,如果需要通过样本数据估计总体数据还需针对抽样误差等问题进行调整。
课题组共回收有效问卷93份,样本企业涉及北京、广东、天津、海南、山东、浙江、辽宁、湖北、重庆等省市。所调查的企业大部分成立于改革开放以后,占被调查企业的94.62%;其中又以90年代以后成立的企业为多,占总样本的74.19%。详细情况见表1。

就组织形式而言,被调查企业的组织形式多样,93家被访企业涵盖了企业组织的各种形式。在各种企业组织形式中,有效占比最大的为私有非上市企业,比例为29.35%;其次为跨国公司子公司,占比为14%。
在企业的主导业务分布上出现了近似的均匀分布,在89份有效样本中,生产主导型企业与贸易主导型企业的比例约为1:1。
样本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见图1),76%的受访企业总资产规模都在5000万以上。其中介于5000万至3亿之间的占比最大,达32%;3亿至10亿之间的占比为23%;10亿以上的占比也高达21%。此外,受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从有效百分比来看,资产负债率高于50%的企业将近三分之二,其中资产负债率高于60%的企业占比高于30%。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和特点
(一)资产负债率是供应商准入管理中的首选指标
调研数据表明,76.09%的企业都实行了供应商准入管理制度和定期考核。在准入管理中,资产负债率成为企业考察供应商的首选财务指标,有效百分比为30%;26%的企业着重考虑供应商的流动资金状况;24%的企业重点分析供应商的资产情况。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二)资产是经销商准入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71.11%的受访企业对其经销商进行准入管理与定期考核,其中资产是企业对经销商进行准入管理中用得最多的指标。36%的企业将资产作为其经销商准入管理中的财务指标,22%的企业采用资产负债率设置准入标准,20%的企业倾向于使用流动资金状况来决定经销商准入与否。以上三大指标占总有效样本的比重达78%。
(三)供应商管理库存计划未能有效实施,供应商贷款受挤压
在本次调查中,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计划的企业共56个,有效百分比为62.92%。其中,15家供应商在参与该计划的过程中得到了公司的价格补贴,8家供应商获得了优先的长期供应合约,2家供应商兼得了这两项实惠,尚有多家参与该项计划的供应商既未得到价格补贴也未得到优先的长期供应合约。
从所获得的27个有效样本可以看出,需求商普遍与供应商之间存在赊购关系:11家需求商与1至10个供应商存在赊购,与10至20家企业存在赊购的需求商共有7家,与20个以上供应商之间存在赊购关系的需求商为6家,与供应商之间不存在赊购关系的需求商仅为3家。其中,46.67%的需求商与50%以上的供应商之间存在赊购关系,2007年赊购总额占采购总额50%以上的企业占有效样本的36.67%。
在需求商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的赊购关系中,87.01%是不存在利息或价格上浮的,仅有12.99%的赊购存在这种利息或价格上浮。
(四)提前付款激励计划缺乏,赊销现象普遍存在
对经销商提前付款实行激励计划的企业还不到有效样本的一半。在实行经销商提前付款激励计划的39个企业中,有13家企业获得价格优惠,4家企业得到长期销售合约的优先权,没有任何企业兼得了价格优惠与长期销售合约优先权的激励,同时还有一部分参与该项计划的企业未获得任何激励。
样本企业基本上都与其经销商之间存在赊销关系。调查显示,88.89%的企业与经销商之间有赊销存在,其中40.74%的企业与1至10家经销商之间有赊销,22.22%的企业与11至25家经销商进行赊销交易,另有25.93%的企业与25家以上经销商之间存在赊销关系。
企业与经销商之间的赊销交易中,仅有20.55%的赊销存在利息或价格上浮。一般情况下,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促进销售等,不得不进行赊销交易。在赊销比较普遍的情况下,尽快收回应收账款、回笼资金,无疑能够缓解企业的财务压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却是当前企业的一个难题。
(五)缩短账期为多数企业帮助供应商的主要措施
调查中发现,当供应商出现资金紧张时,45.45%的企业为其供应商提供缩短账期,28.28%的企业提供预付款帮助供应商渡过难关,5.05%的企业帮助其进行担保融资,16.16%的企业不提供任何帮助。
(六)七成经销商在流动资金困难时会向其上游寻求帮助
根据本次调研中企业所反馈的信息,73.03%的企业遇到过经销商流动资金困难向其上游寻求帮助的情况;其中7.87%的企业遇到此类情况的频率较高,65.17%的企业遇到此类情况的频率相对较低,从未遇到过该类情况的企业有效占比不到三成。
(七)七成企业设有专门的上下游信用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
在83个有效样本中,69.88%的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上下游信用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这从侧面反映了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
(八)企业对上下游的管理缺乏制度化机制
虽然企业大多数都有自己专门的上下游信用管理团队和管理制度,但根据本题所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对上游的管理并不积极,仅有14.44%的企业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或非财务状况实行定期考察,其余八成多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极为松散。
实行对经销商定期考察制度的企业仅占有效样本的13.19%,八成多企业尚未形成定期对经销商进行考察的制度。其中,7.69%的企业从不主动了解经销商的财务或非财务状况;28.57%的企业在经销商进入该企业的经销商名单后就不再考察;34.07%的企业与经销商实行不定期交流;根据付款方式来决定是否对经销商的财务或非财务状况进行定期考察的企业占总有效样本的16.48%。
(九)供应链管理行动中的信息化技术被忽视
在公司未来1年内可能采取的供应链管理行动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与上下游企业达成提前支付、降低价格的协议,有效占比为51.16%;与商业银行等合作,采用既优化交易条件也增加融资渠道的方案,有效占比为46.51%;延长支付期限或实施预付款销售,占有效样本的三成;准备在未来1年采用网络技术,通过电子商务完善交易自动化和可视性行动的企业,其比重仅为有效样本的24.42%,位列第四。
(十)多数企业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专业管理机构
如表2所示,在92个有效样本中,52个企业将客户信用风险转移给专业机构,40个企业没有选择第三方来分担风险。这反映企业的风险控制理念开始提升。

(十一)大部分企业愿意配合供应商进行供应链融资
以保理业务为例,占有效样本60.92%的企业表示愿意配合供应商实行供应链融资,即接受供应商应收账款转让的通知并配合付款到银行的指定账户。在不愿意配合供应商供应链融资的企业中,44%是出于供应链融资可能增加其责任和风险的考虑,23%的企业担心供应链融资会降低其延长付款期的自由度,19%的企业担忧供应链融资可能增加其工作量而不愿意采用供应链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