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古代王朝出现了一个规律:一个王朝总是在经过几代或十几后就被新的王朝取代呢?我的假设是:因为在封建农业经济时代,帝王的子女和子女的子女随着朝代的延续,会出现越来越“贵族化”--虽然吃住穿得越来越好,但是接受的教育和生活体验却越来越不用脑子,智商就越来越低,甚至体能越来越差;与此同时,人却越来越习惯物质和感官享受,于是,情商也越来越下降,越来越依赖虚华和奢靡来维持“权威”,官场必然也越来越腐败和难以控制。如此累积的恶性循环,导致越来越“笨”的君王。与此相反,民间的劳作者和不得志的下层知识分子总是会冒出一些“精英”,于是,乘着天灾人祸之机会,振臂一呼,农民起义运动就推翻旧王朝。现代社会,政治上的竞争机制能保证掌握“王”的权总是精英且定期淘汰,因此,国内的政府颠覆活动就不会发生,避免了政权更迭的大规模流血事件。总之,中国封建和农业经济时代,很多的王朝更迭是因为王族后裔的人种劣化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