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诞生起,就与权力为伴。只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内容不断的补充,不断的更新,花样不断的变换而已。就像人类赖以生存食物一样。然而,往深里去,本质并无区别。
自然界一样存在跟人类社会“权力”类似的东西,只不过是不是我们可以定义为权力倒是值得斟酌。
权力是个神奇的东西。
一旦你拥有权力,人还是那个人,你还是你,并无本质的区别,但是变得很不一样了。读者可以想象一下神话故事里的那些神仙、妖怪,他们之所以神通广大、能力非凡、无所不能,往往是因为他们手里的法宝。看看观音手里的那个插着柳条的小花瓶吧。就连本事不得了的孙悟空也得求她。
人类社会实际就是一样的。随时在上演这样的神话故事。但法宝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权力。
什么是权力,竟有如此化腐朽为神奇,化渺小、卑微、无知、无耻为伟大、英明、万世敬仰的力量?
毫无疑问,这个问题吸引了无数人类最聪明的人的兴趣。
自古以来,权力就是西方政治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尽管如此,人们对权力问题却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而是见仁见智,直至当代仍然如此。著名的《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权力”词条的作者也认为权力是个很有争议的概念。
大多数学者一般都将权力视为某个人或某个组织影响、支配或控制其他人或其他组织的能力和力量。
马基雅弗利在《君主论》中就是把君主的权力奠定在实力的基础上,把权力归结为君王实际所具有的能力和力量。
笔者知道的还有不少,举几个名气最大的。伯特兰·罗素、马克斯·韦伯、米歇尔·福柯。
然而,笔者在阅读他们关于权力的文章或者只字片言的时候,总有一种感觉,他们并没有很深的去追问与思索。尽管他们所说的很多都是对的,但是仅只是说的权力的表现,没有涉及到最深的问题:权力的本质是什么?下一节我将具体的分析历史上有关权力的观点。
权力的本质是什么呢?
笔者看来很简单。当有人有求于你的时候,你就对他拥有了权力。
马克思说,“这个人是国王,只是因为有别人当作他的臣属”。
同样,他人对你有权力,只是因为你让他有权力。
求你什么呢?细细的看来无非两点。第一、给他好处,满足他的需求;第二点、不养损害他,不要妨碍它满足自己的需求。实际说到底就是一条:求你让他的需要得到满足。如此而已。
实际权力与自利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诞生,形影不离。
说的更明白一点实际两者就是一个东西。从个人来看,是自利;从社会外部的角度来看就是权力。
动物是自利的,所以自然界一样有与权力类似的东西。
人类从诞生起就是自利的,所以权力与人类相伴而行,直到永远。就像呼吸对于我们自身一样。须臾也离不得的。甚至呼吸就是我们生命的特征。
我们来看看我们有什么需求?马斯洛说得再好不过了。他说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它们是:自我实现、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生理需求。晚年的时候他想到了一个相当于“超自我实现”的需求,太伟大了。没有这个补充,他的理论是有漏洞的,不完善的。有许许多多的现实中的例子他无法解释,别的我暂且不提,就像笔者,就无法用早期的需求层次理论完全解释。但就是补充的那一点可以解释。我帮他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取悦于己的需求。这是题外话。具体见于我的文章《马斯洛需求理论失效》。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一生无非就是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有些需求可能无法满足,但有些需求我们是无论如何不能不满足的。就像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否则我们无法生存。
然而另外一点我们许多人无法看到与体会到,我们的需求必须借助他人。尽管不同的需求层次对这一点的要求不一样,最高的需求“取悦于己的需求”已经对这一点的要求降到最低。也就是说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必须有求于他人,在动荡不安的、法律缺位的、弱肉强食的社会中这一点表现的最明显。但在稳定、社会秩序良好、真正法治的社会中一样存在。
当你有所求的时候,你所求的那个人对你就拥有了权力。
我们来慢慢的展开、分析。
    梭罗,是个很有意思的人。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他强调亲近自然、学习自然、热爱自然,追求“简单些,再简单些”的质朴生活,提倡短暂人生因思想丰盈而臻于完美。
1844年的秋天,爱默生在瓦尔登湖上买了一块地。当这年过去了之后,梭罗得到了他的允许,可以让他“居住在湖边”。
1845年,他就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建木屋,自己种植食物,一切自己动手。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显然,在这段生活中,他对他人、对社会的需求降到了最低点。
他的需求也许最大的部分就是取悦于己。
但是,尽管如此,他一样的有求于人。
首先,他的得到朋友爱默生的许可,才能有个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