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79 2
2009-12-05
记者日前在多地调查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总体稳步增长的同时,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拉大。特别是由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过低,“干得多,挣得少”,制约着百姓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12月3日《人民日报》)
所谓“干得多挣得少”,是指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企业财富向资本方倾斜。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实际上,劳动者收入增长同样也赶不上国家财政收入增长,国民财富也在向政府倾斜。这意味着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是资本方和政府,多数普通公众不但分享少,而且付出多。
收入分配不合理,显然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事关提振内需、工业改革、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方方面面。然而遗憾的是,如此重大的问题,至今却没有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出台。据说国家发改委已经上报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但该方案是否合理以及何时出台仍然是个未知数。
收入分配不公长期存在,而改革步履蹒跚,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涉及政府、企业、城乡、区域、行业、群体等多方面的利益协调,改革阻力较大;二是由于相关主管部门人事变动等原因,改革方案的论证和修订工作一度被搁置;三是这一改革涉及体制、政策等根本问题,故而改革的步伐缓慢。
在我看来,“干得多挣得少”是普通劳动者权利弱势的一面镜子。因为劳动者有权利公平合理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无论是劳动者与资本方之间利益分配不公,还是劳动者与政府之间利益分配不公,根本原因在于劳动者的权利太弱势,既难以与资本方进行公平谈判,也难以在国民财富分配中拥有话语权。
如果有关方面能早几年重视公民的劳动报酬权等经济权利,我想就不会出现今日“干得多挣得少”的局面。收入分配改革的确是个复杂问题,但我们需要反思,是否真正重视过劳动者的权利?如果真正重视,相信任何阻力都阻挡不了改革的脚步;如果始终把劳动者作为一系列经济改革的主角之一来考虑,相信收入差距不是在拉大,而是在缩小。
劳动者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理说,应该在一系列经济改革中拥有一定话语权。但“干得多挣得少”的现实告诉我们,劳动者似乎只能埋头干活,经济改革似乎与劳动者无关,结果只能导致劳动者的利益被剥夺,付出与所得极不对等。因此,要改变“干得多挣得少”这种现状,必须通过提升劳动者的权利来实现。
可以说,“干得多挣得少”,既是劳动者的经济权利在经济改革中有关方面重视不够的体现,同样也是劳动者与资本方博弈的结果。众所周知,国外主要是通过工会谈判来解决劳动者的工资问题,而在我国由于工会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劳动者在与资本方谈判时就处于弱势,企业财富就会向资本方倾斜。而且,企业一旦遇到金融危机或各种经营风险,劳动者就成了牺牲者,被减薪甚至被裁员。
其实,劳动者的权利弱势,不仅体现在“干得多挣得少”的劳动报酬权上,还体现在财产权、休息权、保障权等方面。因而,我认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是提升劳动者的话语权,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政策调整过程中让劳动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国民财富分配中“说话”。另一方面,让劳动者能在企业财富分配中发言,真正能与资本方进行公平谈判。
显然,收入分配改革既要调整国民财富向政府倾斜,也要调整企业财富向资本方倾斜,只有这两个问题同时解决,收入分配才有望公平起来。我建议政府不妨先做表率,通过个税调整等举措让利于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5 21:53:40
所谓“干得多挣得少”,是指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也是指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GDP增长,更是赶不上CPI增长,据此可以看出大家基本上都是弱势群体,有公务员没?不好意思,你们不合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5 22:21:22
只有调整国民财富向政府倾斜,调整企业财富向资本方倾斜,收入分配才有望公平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