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336 1
2009-12-06
青木昌彦与博弈的内生规则分析法
       这是昨天晚上的事了,自觉得像是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青木昌彦(Masahiko Aoki)在他的《沿着均衡点演进的制度变迁》一文中,运用博弈的内生规则(Endogenous-rules-of-the-game)分析方法对制度的形成和变迁作了极其精彩的推理分析。他力排“制度是博弈规则”和“制度是博弈均衡”两种观点,认为制度既是博弈规则,也是博弈均衡。“我不认为规则是外生给定的,或者是由政治、文化决定,正如博弈规则论的学者所说的那样。我认为博弈规则是在一个相关的领域内参与人通过互动而内生的,因此它们是自我实施的,这与持博弈均衡论的学者们的观点一致。”(Aoki)青木进一步阐述:“制度就是均衡行动选择规则的本质特征,而这些规则能被该领域参与人所普遍认可,并与他们的行动选择相关。”这一观点认为,制度是参与人在重复博弈中的内在产物,是行动选择规则的本质特征,同时有规制着这些参与人的战略互动。“一种制度应该只能是均衡的本质特征,对于该领域的缓慢变化的环境而言,这种特征是持久的(robust),并且与所有参与人普遍相关。”因此制度应该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有意思的是通常有一些稳定的博弈均衡行动选择规则特征并不被认为是一种制度。即使一个博弈开始前有一些法律规则,但参与人稳定的行动选择模式还是与这些规则不一致。那么它们就不能被当作一种制度,用青木昌彦所举的例子,比如说:即使政府通过法律明文禁止某些商品的进口,但如果通过贿赂海关官员而规避该法律的现象非常普遍,则法律形同虚设,那么,将贿赂而不是无效率的法律视为一种制度,或许更合适。然而事实上把贿赂当成一种制度是不可能的。    青木昌彦同时也是最先提出了内部人控制的观点,在《沿着均衡点演进的制度变迁》中同样有所阐述:即便是经济转型期的政府,为建立起与发达国家一样的公司控制权市场,它颁布了私有化法令,由此而来的意外后果是公司控制权普遍被内部人掠取。这也是我们国有企业改革中的MBO(Manager Buy Out)的本质。    青木昌彦关于博弈的内生规则的分析最精彩的还是中间的推理过程,尤其是他拨开了博弈规则和博弈均衡选择结果这两层雾,而看到的是博弈均衡的“规则”,即所谓的博弈均衡的本质特征,我觉得这一点非常了不起。严谨的推理过程在此就不能详尽叙述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0-17 10:11:54
现在正在看青木昌彦的自传,准备进一步研究他的内部人理论,觉得在自传中就无处不体现他的一生都充满着博弈理论的精髓,感谢分享心得,希望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交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