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论文版
1951 2
2009-12-06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的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已实施了一年多了,利率已经降到很低的位置。对拥有储蓄习惯的中国人来说,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一,金融危机导致我国的失业率创新高,降低失业率成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主要目标之一。根据菲利普曲线,可知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替换关系”,即用一定的通货膨胀率的增加来换取一定的失业率的减少,或者,用后者的增加来减少前者。所以,要想降低失业率,必须增加通货膨胀率。政府的所谓低膨胀率低失业率不可能实现的。在高失业率的压力下,政府不得不提高通货膨胀率。其措施无非是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回暖。2009年的政府行为正是如此。然而货币政策有很多弊端,比如效果不明显,外部时滞性,要求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受国际影响等。仅从反通货膨胀看,会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变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急性增加。
          二,由于投资于利率成相反方向变动,即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所以政府不可能在经济萧条时期提高利率,而加剧经济萧条。所以利率基本不会提高。
        因此,在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同时利率不变,使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减少,甚至为负值,储蓄民就向银行交利息,而不是银行服你的利息。也就是说你本金不断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另外,作为债权人购买政府债券,也就相应的向政府交通货膨胀税。
        很多人希望政府在通货膨胀方面做些事,但我认为不要寄太大的希望。部分西方学者认为,很难希望政府会努力去制止通货膨胀。因为政府是债务者,发生通货膨胀是,政府“有利可图”。
        笔者认为,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2010年至2012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是必然趋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6 22:26:49
已阅~~ABC,GOO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8 18:37:14
谢谢你啊,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