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06 3
2006-01-03
联合国停止对华粮食援助 谁来养活中国论破灭
发表日期:2006年1月3日 出处: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1月1日开始,联合国不再对华进行粮食援助了。去年底,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了停止对华粮食援助的期限,其理由是:中国政府在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方面已经取得巨大成果,不再需要联合国的援助了。

  这一消息令人自豪。这不仅标志着中国26年的粮食受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而且中国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援助捐赠国。中国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贫困人口从2.5亿减至目前的2610万,占世界同期减贫人口的70%;最近5年世界贫困人口增加了3亿,中国“十五”前4年绝对贫困人口却减少了600万。25年来,世界主要农产品增长份额2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粮食年产量从3亿吨增至5亿吨,主要农产品供给也实现了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粮食生产、减贫问题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以事实回答了11年前美国农业和环境问题专家莱斯特·布朗“谁来养活中国”的质疑,还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中国在全球千年发展目标中所做的贡献,给予再高评价也不过分”的赞誉,同时让所谓“中国威胁论”变得十分可笑。

  中国所付出的努力、投入的资源是巨大的。从制度层面看,中国扶贫遵循的是政府主导、开发式扶贫、“造血与输血”相结合的模式。近年来,为鼓励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在稳定粮价、杜绝“打白条”的同时,逐渐减免包括农业税在内的各类税费。为弥补地方财政减收缺口,中央财政进行了大量转移支付。中国还对种粮实施了3种补贴:对粮农直接补贴、对粮食主产区安排良种补贴及农机具购置补贴。此外,中国的农业科技人员功不可没,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目前,杂交水稻在中国年种植面积约为2.3亿亩,每年增产粮食超过200亿公斤。

  成绩的确令人欣喜,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一方面,目前中国还有261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另一方面,近5000万刚脱贫人口的后续发展能力与承受力很脆弱。而且,人多地少是中国无法回避的长期矛盾。除生态退耕外,不少地方屡禁不止的私征、乱占土地,导致耕地持续减少,由此引发的失地农民生计问题和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其它诸如频繁的自然灾害、污染问题、贫富差距拉大等现实,也给中国奔小康增添了不少难题。

  如何挑战自我、进一步减贫增收、实现再度超越,不仅为亿万农民兄弟所企盼,更为全世界所关注。13亿人的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对地球村的巨大贡献。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5 17:32:00

一方面说明中国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的含义则是中国应当承担大国责任,即外援。目前中国每年还在进口粮食,外援是困难的。目前来看,风调雨顺尚未可,一旦遭遇天灾,养成活十三亿人,的确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中国买什么什么贵,世界粮价就上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5 20:05:00
解决粮食问题最终需靠提高粮食价格,完善农村社会福利,奖励计划生育,维护法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7 11:51:00

解决温饱最终还要靠提高粮价?

那还要补贴干什么?粮农收入确实受价格影响很大,但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困人口恰恰是连自给自足都实现不了的人。要帮助粮农脱贫,也不是在统购统销环节上落实保护价就能实现的,这个市短暂的扶贫手段,最终还是要符合市场规律的。这也是政府更多地运用补贴手段,改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的原因。农民不能穷,但是粮食价格要低,这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运用补贴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解决农村温饱不光是解决产量的问题,资源的配置更为重要。有些地方谷贱伤农,有些地方却连吃都吃不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