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很多吹风的消息出来,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基调是:调结构、防通胀。很多朋友教训我不懂经济,并且好心给我推荐了几本专业书。我是个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的人。毕竟现在是一个经济的社会,我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比如,“通货膨胀“这个词,听起来挺吓人的。实际上,仔细想想,通货不就是“钱”的另一个叫法吗?膨胀,不就是“虚胖”的另一个说法吗?玉米爆成玉米花,还是那么多东西,但是显得多了。没有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通货,或者“钱”,就是一堆数字。几万亿的钱投下去,钱多了,没有都真用于生产,物价就要涨了。举例,原来一公斤食用油15元;现在20元。牵一发动全身,所有东西都会跟着涨。实实在在的通货膨胀就来了。
那些被投资了几万亿的单位的工资可以涨;还有一些等等等等的工资可以涨,可是很多的“自主择业”的人,他们的工资不见得就会涨。一些被各种原因挤压的私企老板和员工,工资还可能会降。这些老百姓的工资,如果不能和那些几万亿们一样涨幅,那么物价涨幅就不敢那么快;否则,这样的弄法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从执政角度讲,稳定压倒一切;从老百姓来讲,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所以,这种事情,中央不可能不管。
可是,世界经济还在危机,中国经济危机还在。几万亿押下去,中国经济顶住了巨大的波动,除过沿海地方出现过一些外资企业老板跑路、企业关门的事情外,没有见多大的风浪。但是,这几万亿上去,除过股市见了些泡泡、房产出了几个国字头的地王之外,没有见到什么大的起色。我想,效果应该是深层次的;没有几万亿撑着,倒闭萎缩的可能就会有国有企业。否则不会这样风平浪静。
“稳定压倒一切”没错。可是稳定的下一步是必须发展啊。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稳定的问题。失去发展的稳定,只能是扬汤止沸。现在看来,中国经济是基本稳住了。可是,发展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依然严峻。
怎么发展?要发展,就需要市场活跃。光生产得多,卖不动,需求疲软,经济照样发展不了。这方面,房子等一些大宗商品是最容易立竿见影的产业。房产带动相关行业的事情暂且不说;就单说成交一套房子拉动的内需,要多少海尔洗衣机“家电下乡”才能赶上啊!房子成交要快,房价就得涨。房价涨,可能又带动一轮的涨价浪潮——通货膨胀于是就来了。所以,在我看来,房子问题肯定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要讨论的一个问题。
两头翘。有人说,中国经济到了一个按下葫芦浮起瓢的阶段。没法弄。
说要结构调整,可能是希望在房子之外另寻找其他引擎。但是,凭我经济学的门外汉来看,一点不靠房子要尽快拉动内需还可能真不行。中国人崇尚“安居才能乐业”。需求在那里明摆着呢。这是一个大产业,大宗交易;而且,相关产业带动的特别多。
不难理解,炒房者在房价持续下跌或者一成不变的情况下,是很难买房子的。虽然都说房子贵得离谱;但是,事实证明,购房者在房价持续下跌或者一成不变的情况下,也很难出手(可能有开放商积极性不高甚至“捂盘”的原因,也有购房者持币观望等等原因;哪个多哪个少要做定量调查,我说不清)。所以,房价可能需要涨,但是不能涨太猛太快。涨的太快许多人要骂娘;太慢了,也会对GDP没有什么效果。
以前有“软着陆”的说法;我说,这回中国经济是“软起动”。要动,但是别太猛最后成为脱缰的野马。对于房子是这样,对于其他的产业也是这样。中国有“软着陆”的经验;软起动,也差不多照单抓药行不行?一边踩油门一边踩刹车,消耗大,磨损大,但是稳当,一切尽在掌握中。要的就是这效果。好在咱家底厚,老百姓也普遍勤劳勇敢、爱国爱家,不怕消耗,不怕磨损。怕也没用,国际大大气候和国内的小气候决定了,可能只有这么干,我们才不至于出现大的危机。
确实需要调整结构的。这次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于中国实际上也是一次机会。把以前没有顾上发展的地区,没有顾上发展的产业,认真捡起来加以大力发展。比如老少边穷地区;比如文化创意产业、传媒产业(也许还有其他产业,因为我离这两个产业比较近,所以只知道这两个),加大力度。
不过,要注意的是,以前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产业,不是没有人想法去发展,也不是没有人有能力发展,是因为相关政策环境实在支持不够或根本不支持。如果改变这种环境,不给钱也能发展起来。不要忘记,改革开放就是这么搞起来的。
所以,调整结构真要有成效,经济会议也得讲政治才行啊。治大国如烹小鲜。这样的高层次会议,这样的大国家,哪一样又不是政治问题呢。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