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一、研究背景---克鲁格曼:人民币盯住美元损害全球复苏。
无论人们对这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论断怎么看,他的专栏澄清了一点,那就是人民币正再度成为热点问题,此前在去年全球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这个话题曾经暂缓。因此近阶段对人民币汇率的讨论又开始热起来了,与汇率紧密联系的是利率。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在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寻求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率政策是实现内部均衡的关键,汇率政策是外部平衡的关键,而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内外经济平衡的前提。虽然,我国尚未实现资本帐户开放,资本流入(出)仍受限制,汇率变动对调节资本流动的作用并未充分显现,我国还未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与汇率之间的互动性不强,但是,中国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有许多的变化,资本流动障碍的减少,金融机构、企业、居民个人持有的人民币、外币资产迅速增加,这些变化会大大地加大利率与汇率的联动,二者的联动有时会造成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不能兼顾的情况,如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由于利率调整引起的汇率的过渡波动而使国际收支过度波动,或是利率提高旨在紧缩经济,但却引起远期汇率下降,出口增加,紧缩经济目标大打折扣等。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在宏观调控中高度重视协调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对利率与汇率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探析其背后的形成机理,是利率与汇率政策合理搭配使用的前提,特别在我国利率与汇率市场化过程中有突出的意义。
二、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作为核心经济变量调整和联系着各种微观经济因素,影响国民经济的对内对外均衡。在全球开放经济的背景下,研究汇率理论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规律,探讨汇率决定和它对宏观经变量的影响是国际金融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前所述,在不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汇率决定的基础也有所区别。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在宏观经济制度背景变动的影响下,各种汇率决定理论不断地发展、修正和替代旧理论。由最初的国际借贷说发展到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浮动汇率制在西方国家逐步盛行,这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汇率变化频繁、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风险增大,金融投机盛行,国际收支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在此情况下,汇率的研究和预测变得更为引人注目,许多新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不断涌现,其中以汇率决定理论的资产市场分析法、理性预期汇率理论、汇率理论的新闻模型以及汇率决定的泡沫理论最为突出。
(一)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出现和盛行于金本位时期。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4世纪,1961年英国学者葛森较为完整地提出。该学说认为: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外汇供求又源于国际借贷。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两种。前者是指借贷关系已经形成,但未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借贷;后者指已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只有流动借贷的变化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葛森的理论实际上是汇率的供求决定论,但他并没有说清楚哪些因素具体影响到外汇供求,这就大大限制了这一理论的应用价值。
(二)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他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得16世纪,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出版了《1914年以后的货币和外汇》一书,对该理论进行了系统地阐述。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早用数量方法表达的汇率决定理论,他认为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购买力平价虽然表达简单,但他却揭示了深刻的经济关系。因此,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验证,并且成为了其他汇率决定理论的先驱和基石。
(三)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23年正式提出的。该理论不是从商品的价格和货币的购买力着手,而是从国际间的资本套利着手分析汇率变动的原因和规律。该理论认为短期汇率波动是由本国和外国的得相对利差决定的,当汇率升水(或贴水)不等于两国利差时,便产生了资本的补利套汇。在没有资本管制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流动的最终结果使汇率升水(或贴水)等于两国利差。其早期的系统表述一般归功于凯恩斯,这一理论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四)资产市场说
(1)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
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是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发展起来的最具影响力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所反映的汇率与经济要素之间的严密的逻辑关系是最为令人信服的,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汇率预测与政府的宏观决策之中。他将购买力平价与货币数量方程式结合起来,建立了货币主义模型,该模型揭示了汇率与相对货币供应量、实际产出、相对利率等经济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后来的研究者一般根据商品价格调整速度的不同将其分为弹性价格模型和粘性价格模型。
由弗伦克尔和彼尔森提出的货币主义弹性价格模型建立在购买力平价或者说一价定律成立的基础之上。同时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决定了国内利率受国外利率的影响,风险中性的资产持有者认为利率平价是存在的,即国内利率等于国外利率加上汇率的预期变动率。另外该模型假定国内外货币和资产完全替代,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且两国货币需求函数相同,这样两国的总价格水平可以通过各自的货币需求函数确定,将其带入购买力平价即可确定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水平。但是根据实证检验,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很难成立,由此多恩布什在1976年指出: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调整的不对称产生了汇率的超调,即商品市场调整不足,而通过货币市场的过度调整来弥补,这就是所谓的货币主义的粘性价格模型。它修正和扩展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和传统的弹性价格模型,解释了汇率的超调现象。
(2)汇率决定的货币替代模型
货币替代模型实际上是对货币主义模型的进一步修正,它放松了货币主义模型的假定条件,认为国内和国外货币不完全替代,货币替代导致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从而影响汇率的变动。
(3)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模型
以布朗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模型也是在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放松了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假定条件的基础上,该理论将货币引申到所有的金融资产,他认为在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今天,货币仅是投资者持有的一种金融资产,像有价证券就是投资者比较乐意投资的一个庞大市场,它对货币的供求影响极大,同时由于不同金融资产之间存在着风险差异,投资者倾向于使其持有的风险资产多样化,以减少投资风险。因此,该理论认为,在两国资产完全替代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由于两国资产的风险不同使汇率变动受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共同影响。
(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六)西方汇率决定理论的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资产市场分析方法以及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经济学家将经济学理论与其他学科的边缘理论及最新的分析方法相结合,来分析汇率的决定,使汇率决定理论有了最新的发展,其中主要有有效市场和理性预期汇率理论、汇率决定的新闻模型、投机泡沫理论、汇率决定的混沌分析法以及汇率目标区理论等。
在如此众多的理论中,涉及到利率和汇率的互动的理论有:
(三)利率平价理论
(四)资产市场分析法
(1)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
(2)汇率决定的货币替代模型
(3)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模型
(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六)西方汇率决定理论的新发展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