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8-8-7 08:35:53
clm0600 发表于 2018-8-3 09:28
要人家去区别是活劳动还是计量价值的劳动,就是缺陷,不管人家能否区别。
----
这不叫缺陷,这是一种难 ...
要人家去区别是活劳动还是计量价值的劳动,就是缺陷,不管人家能否区别。
----
这不叫缺陷,这是一种难度。
你就是因为区别不了,所以也就经常把自己搞蒙圈,蒙圈之后还污蔑人家缺陷,殊不知只是你的智商存在缺陷罢了。

——用劳动量衡量价值大小,即使斯密本人,也会搞混。他认为:商品交换到的劳动量(价值量)大于生产商品消耗的劳动量(活劳动)本身,就是二个劳动不分的表现。前者是计量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劳动,后者是消费劳动或形成购买力的劳动,二者是不能比较的。
能比较的是消耗劳动形成的价值量,即等量消费劳动形成等量价值——购买力时,二者才能比较。

用货币计量价值,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
但货币的价值又要靠谁计量?
你只好又反过来求助于物价指数,这就等于用商品来计量货币的价值了!
更何况,货币当初也不过是一种商品而已,你都陷入了死循环了还不自知!
而且,斯密从未否定货币可以计量价值,他讨论过劳动,货币,粮食计量价值的三种情况,指出货币计量是最常用的计量方式。

——纸币产生的历史,可以证明货币代表的价值量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不需要什么计量,是规定——包括市场运动确定。
货币作为等价物之初,是一种商品,商品——货币拥有的价值量,成为价值量的计量尺度。但是,随着货币的运用,金属货币会逐渐失去一些重量——价值量,而代表的价值量不变,从而人们逐渐不管货币的真实价值量了,纸币也就产生了。
这里,纸币没有劳动量(少而忽略),但能代表一定劳动量,存在计量问题吗?不存在。纸币代表的分配权力,也不存在计量问题。
其实,只有从购买力出发,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从分配价值论出发,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价值的产生,不是分配权力问题,而是由于物质之间不能比较,价值才产生,价值首先是社会产品的分配尺度。然后,由于一定的价值量就代表一定的分配权力,价值才是分配权力。因此,纸币首先是社会产品的分配尺度,不存在量的问题。只有当我们比较商品时,才产生纸币的量的问题,即多少纸币问题,而后者就代表分配权力,从而纸币又成为价值——分配权力的物的表现形式。
这里,纸币首先是社会产品的分配尺度,尺度或标准本身,是不存在量的概念,只是一定的纸币量代表一定的分配权力,即纸币的计量才存在量的问题,从而纸币又成为价值——分配权力的物的表现形式,当然,一定的纸币量代表多少分配权力,由市场来决定,并不存在循环论证问题。
同时,市场上,一定量纸币代表的分配权力会变化,同样,等量劳动代表的分配权力也会变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7 09:45:53
clm0600 发表于 2018-8-3 09:47
购买力来自三收入,三收入来自三要素:这是一种重复论证。购买力就是收入,就是是三要素的收入。这里不存 ...
购买力来自三收入,三收入来自三要素:这是一种重复论证。购买力就是收入,就是是三要素的收入。这里不存在论证。
-----------
收入是分配所得,是分配权的体现。

——斯密没有指出价值是分配权力。只是说价值是购买力,从而不能明确价值的形成。
只有明确价值是分配权力,才能明确各生产要素只要参与分配就能形成价值了。

在产品经济中,也存在劳动者收入与地租,但没有价值产生。
--------
怎么没有啊,产品分完了,难道还不许交换吗?难道就没有交换吗?
农民取得了粮食,不能去找砍柴的换柴火吗?不能找铁匠换铁锹吗?

——产品经济中不存在商品即不存在交换,是自给自足的。

斯密只是说真实价值——购买力由购买的劳动量来衡量。但价值为什么产生?仅仅知道价值是购买力,就需要说明如何购买商品及如何把握价值的形成规律。
----------
斯密可没有只说价值衡量问题,他揭示了价值的来源——三收入——三要素。

——工资、利润与地租,当然是三要素收入,即是三收入的来源。交换价值是由这三者构成,当然三收入是交换价值的源泉。但是,工资、利润与地租,是谁形成的?斯密从来没有说明,这就是后来人根据自己的观点,产生了劳动价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
认为价值是劳动,从而只有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的,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认为价值是劳动,认为物化劳动能形成价值的,是庸俗的劳动价值论。
价值是什么没有说明,就认为各生产要素能形成价值的,则是生产要素价值论。
价值是购买力,从而认为各生产要素能形成价值的,此时,就要说明各生产要素为什么能形成价值?

不同产品之间,就物质存在而言,是不能比较的,如何购买商品?当然,前面你说用购买力计量商品,从而可以购买商品了。但如何把握价值的形成?难。
-------------
你个傻帽觉得难,可是人们几千年前就会比较了。

——你觉得容易,是你曲解了现实与理论!
现实中,人们几千年前就会比较了。但人们是如何比较的?这是理论问题。
你如何比较?如何把握价值的形成?

自然价格,只是从市场上把握,但为什么自然价格是这么大,并不能说明。
只有从生产关系角度考察,才能明确自然价格即商品价值量为什么是这么大。
-----------------
怎么没有说明?自然价格=自然工资+自然地租+自然利润。

——那么,自然工资、自然地租与自然利润为什么这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7 10:07:38
clm0600 发表于 2018-8-3 10:25
物质财富是人类生产、活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购买或分配到物质财富多少,才是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真 ...
物质财富是人类生产、活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购买或分配到物质财富多少,才是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真实标准,不是劳动为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标准。
----------
物质财富本身的购买力从何而来你还没搞清楚呢。

——我没有搞清?你清楚了,你就说说:物质财富本身的购买力从何而来?

如10元钱购买10斤大米,当10元钱购买5斤大米时,物价上升了;当10元钱购买20斤大米时,物价下降了。
--------
把话说清楚,就能知道你自己的荒谬了。
如10元钱购买10斤大米,当10元钱购买5斤大米时,(用货币计量的)物的价格上升了。

——???

价格指数不变下,劳动者工资增加,表示等量劳动购买到的产品增加了,是物价上涨还是下降?
----------
如果你所谓物价是指产品的价值,那么显然,产品价值降低了——人们得到产品更容易了。

——我说的是:等量劳动购买到的产品增加了,是物价上涨还是下降?而你却说生产率!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过多了。
这里只是要你说明:等量劳动购买到的产品增加了,是物价上涨还是下降?
等量劳动购买到的产品增加了即变化了,与货币一样。同时,用劳动计量价值,还存在活劳动(消耗劳动)与计量价值的劳动的区别。我也就放弃了用劳动计量价值。
尤其重要的是:用货币计量价值,还能与商品效用想联系。即消费者根据商品效用分配自己的收入到各种商品上,形成各种商品购买力。即消费者愿意用单位货币分配权力购买单位货币商品效用。用劳动计量价值,就难以产生这样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7 10:20:38
clm0600 发表于 2018-8-3 10:30
物质财富是人类生产、活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购买或分配到物质财富多少,才是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真 ...
物质财富是人类生产、活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购买或分配到物质财富多少,才是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真实标准,不是劳动为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标准。价格指数不变,就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或分配权力不变。
---------
价格指数不变,只是货币对某些商品的购买力没有变而已——你还没证明这些商品的购买力有没有变呢,就敢说货币的购买力不变?!
如此说来,你是改变了你的观点了,你刚开始说用货币计量商品的价值,现在又成了用商品计量货币价值了?

——物质财富即商品是分配的对象!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购买或分配到物质财富多少,才是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真实标准,不是劳动为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标准。
价格指数不变,表明货币对某些商品的购买力没有变,这些商品的总体购买力也没有变。
用货币计量商品的价值,与用商品数量计量货币价值的真实分配权力,不存在矛盾。因为价值是分配权力,又是产品的计量尺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9 08:30:18
clm0600 发表于 2018-8-3 10:43
首先,如果资本家只收回资本,就没有人投资,还有生产吗?
---------
劳动者自己投资啊。
首先,如果资本家只收回资本,就没有人投资,还有生产吗?
---------
劳动者自己投资啊。
劳动者投资,虽然得不到利润,但是有工资啊,能活命啊,为啥不投资和生产呢?

——你难道连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或不讲了?劳动者如何投资?投资需要资本,劳动者或许多劳动者没有!更不要说,投资需要投资主体,谁组织投资?

其次,新增生产资料是客观存在的,也就存在分配,即存在利润——税收不能适应。
---------
你的逻辑实在是漏洞太多呀,太阳还客观存在呢,你去分配一下?

——你真的会胡扯!太阳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能拿到吗?能分配的客观存在物,首先必须我们能够拿到!生产资料我们就能拿到,从而存在分配。


生产资料,是在生产过程内部自生自灭的东西,只在生产内部存在,根本就出不了生产过程,你分配个毛!
真正在生产过程中走出来的,只有消费品,这才是人们要分配的对象!是人们能用来满足自己需求的东西!
你没有能力观察整个生产过程,只盯着一小步去看,只会得出荒谬结论。

——我看,是你没有能力观察整个生产过程,只盯着一小步去看,只会得出荒谬结论。
也就是:你只看到生产的最终结果——消费资料,而没有看到新增生产资料的生产与分配。
新增生产资料,确实要进入生产过程,并且在生产中消耗,价值则转移到产品中。
但是,任何产品生产出来,进入市场,就都产生了分配问题,而生产资料进入商品生产过程,则是另一回事。
生产资料生产者生产出产品,就拥有产品,并且在商品交换中分配到相应的商品——如消费资料。
人类生产获得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
一部分消费资料归消费资料的劳动者消费。
一部分生产资料补偿消耗的生产资料,此时,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交换,消费资料生产者获得消耗生产资料的补偿,生产资料生产者获得消费资料。
新增生产资料呢,则独立出来,进入新的产品生产过程。不过,在进入新的产品生产过程以前,必须分配,即归谁。
如你所说,劳动者投资,则新增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只是劳动者如何获得新增生产资料及如何投资,成为问题。
在现实中,新增生产资料就表现为新企业的建立或企业扩大。现实中庞大的企业群,就是新增生产资料获得分配的事实,你难道要否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9 08:57:15
clm0600 发表于 2018-8-3 10:51
赞 余樟芝lykd05130

价值原是分配权,斯密理论再发现。
价值原是分配权,斯密理论再发现。
有此见解实难得,如何分配却蒙圈。

——斯密仅仅认为价值是购买力。从购买力到分配权力,发生了质的变化。
并且,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而分配权力最起码有二种,需要区别。
至于产品分配,生产出的产品,都存在分配。谁在分配中蒙圈?是你。

眼中只有生产力,是人是物不分辨。
为了发展生产力,竟让牛马吃米饭。

——参与分配的是人!是你认为是牛马!

不知分配消费品,生产资料混里边。
生产内部消耗完,东西没了分个蛋!
视野狭窄目光短,生产全程看不见。

——现实中大量企业的存在,就是新增生产资料分配的事实,你看不见!对于生产过程,你只看到简单商品生产过程,而没有看到扩大商品生产过程。

发展经济啥条件,一靠劳动二资源。
此君本末分不清,生产资料遮住眼。
不知劳动是根本,资料仍靠劳动添。

——发展经济,一是劳动力,二是资源,三则是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生产资料就是科学技术的反映。
同时,生产资料生产力,是独立于劳动力的,是一种自然力。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不是根本,科学技术发展才是根本。而科学技术,就是发现自然力的表现。

坚持资本分配权,立场站错歪心眼。
聪明一时昏一世,蹉跎半生真不冤。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生产关系是否合理,就是看这一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下,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参与分配的生产关系,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只有资本参与分配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从而,资本参与分配的生产关系是优越的。因此,邓小平先生的初级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9 09:08:28
clm0600 发表于 2018-8-5 10:07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是企业的主人或市场主体,因此,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属于本企业的企业主即资本家,不 ...
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是企业的主人或市场主体,因此,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属于本企业的企业主即资本家,不属于劳动者或地主。劳动者工资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果;地租是土地市场的结果。几乎与生产产品无关。只有利润与生产的产品有关,是产品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而利润都是围绕平均利润进行浮动,这只是利润运动规律,不是分配的结果。分配与分配规律是二回事。
---------------
无关个头啊!你这白痴:工资,地租,就是应该分给劳动者和地主的那部分产品!
资本家将其折合为钱给了二者,然后资本家才能占有企业生产的产品。
你光看到后面一步,不知道真正的分配在前面一步啊!

——跟你讨论真的吃力。许多常识问题都不清楚。
工资,地租,都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就是应该分给劳动者和地主的那部分(社会)产品——不是企业产品!资本家将其(指社会产品不是企业产品)折合为钱给了二者,然后资本家占有企业生产的产品。
如果工资,地租,就是应该分给劳动者和地主的那部分产品——企业产品,就不存在企业破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1 07:50:03
clm0600 发表于 2018-8-5 10:12
你的思维非常局限。已经存在的生产,是资本家投资的结果!没有投资,劳动者能进行现在的生产吗?更不要说 ...
你的思维非常局限。已经存在的生产,是资本家投资的结果!没有投资,劳动者能进行现在的生产吗?更不要说继续生产了。
生产资料生产与投资,是劳动者能生产与继续生产的前提条件。
生产资料扩大生产与投资,是失业劳动者能生产与继续生产的前提条件。
--------------
你说的都是“雇佣生产”的前提条件,而劳动者完全可以自主生产,所以,思维局限的是你自己,你把雇佣生产当做了生产的唯一方式。

——经济学研究,不是搞文字游戏!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下,必然存在生产资料扩大生产与投资,就产生了新增生产资料的分配及投资。劳动者自己不可能拥有生产资料,只有国家或资本家能够拥有生产资料,从而产生雇用生产。现代社会,生产资料已经成为生产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存在自主生产(一些小作坊除外)。

改革开放前,ZF不允许私人资本参与分配,没有被推翻;改革开放后,ZF允许私人资本参与分配,也没有被推翻。
--------
不改革,经济就彻底完蛋,就会被推翻了!

——是ZF允许私人资本参与分配而没有被推翻?

市场会告诉你一切!凭票供应而不是提高价格,就是一个表现。
--------
你不是说利润是物价局规定的吗?你不是说分配是任意的吗?怎么又扯市场?

——市场与物价局规定利润并不矛盾,只是市场与物价局规定利润会产生矛盾。而凭票供应而不是提高价格,就是解决矛盾的方法。
分配,对于有能力干预市场的人或组织,可以是任意的,但可能不适应市场,产生矛盾。当然,这些人或组织又需要解决这一矛盾。

你知道当时企业利润是否应该存在,成为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问题吗?最后,一些人用了列宁的话来结束讨论。
--------
还是有利润啊!

——但是,非常少!从而不适应经济发展。

不过,利润率是多少,没有人解释。因此,物价局是按照多少利润率定价的?各地几乎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数据。
-----------
既然没有数据,你还瞎放什么屁?你凭什么说物价局定的利润很低?

——市场现实说明呀。一些生产资料只能计划划拨而不是市场购买,是利润低的一依据;许多消费资料如自行车需求旺盛需要凭票购买,又是价格较低利润少的一依据;许多企业效益差,又是价格较低利润少的一依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1 08:15:56
clm0600 发表于 2018-8-5 10:22
既要重视生产资料生产,又要劳动价值论——不允许资本参与分配,在社会化生产中,就必然引起需求旺盛。
...
既要重视生产资料生产,又要劳动价值论——不允许资本参与分配,在社会化生产中,就必然引起需求旺盛。
-------------
“不允许资本参加分配”,这是你编造的谎言,你自己拿不出证据,就不要再放这种屁了。

——不是拿不出证据,证据都放在ZF的一些档案中。我没有权力去调查阅读,但我是过来人,知道当时的市场情况。市场能说明一切!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来没说不允许资本参加分配!
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实践,也从来没有不允许资本参加分配!反而是大大地鼓励企业创利!以上缴国家利润多为荣!

——这是现在的情况!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资本利润是剥削的结果,从来不允许资本参加分配!社会主义企业利润是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结果,不是资本参与分配的结果。
资本利润与资本数量息息相关;而社会主义企业利润与资本数量几乎无关!

不过,我要重申的是:当时拼命生产生产资料,拼命进口苏联机器,忽视了消费品的生产,甚至于把大量粮食都出口用于换取机器。这样的政策并没有错。
-------
把人都饿死了,还没错?

——把人饿死,不是搞生产引起的,主要是自然灾害引起的。饿死,当然是粮食生产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1 08:24:51
clm0600 发表于 2018-8-5 10:27
你的逻辑真的有问题。
你已经明确土地与资本不增加价值!
----------
不是我有问题,而是你有问题:一会儿,你明确土地与资本不增加价值!一会儿又已经明确的是,土地和资本也是价值的来源。
在这里,土地与资本是否增加价值,我并没有观点!我是要你的观点。
关于这个问题,就“土地和资本也是价值的来源”为结语。这是现实的生产关系。
下面,我们讨论这一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问题。
我认为: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下,资本参与分配是客观的,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1 09:04:33
clm0600 发表于 2018-8-5 11:26
斯密的价值论,最多是购买力价值论。他还没有从生产关系考察价值的形成。
----------
不要瞪眼说瞎话, ...
斯密的价值论,最多是购买力价值论。他还没有从生产关系考察价值的形成。
----------
不要瞪眼说瞎话,要点脸好不好?
斯密完全是从生产关系的核心——分配方面来——分析考察价值形成的!
在蛮荒时代,土地尚未私有,资本尚未积累,劳动者占有全部产品,于是只有劳动创造价值;
文明时代,由于地主要地租,资本家要利润,与劳动者三方共同分配产品,所以价值有了三个来源——工资,地租,利润——而这三者又来自劳动,土地,资本,是三要素的分配所得。斯密阐述价值论的国富论第一篇,就是论财富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分配!

——确实,斯密认为价值有了三个来源——工资,地租,利润,并且认为这三者又来自劳动,土地,资本,是三要素的分配所得。但是,一方面,没有从生产关系角度考察三收入的决定,只是从市场运动考察。没有指出土地地租与利润是分配生产资料(包括投资所需工人的消费资料)的结果,工资是分配消费资料的结果。另一方面,只是说分配产品,如何分配产品?产品之间是不能比较的,不能直接分配。只有明确价值是产品的计量尺度,作为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价值,又计量了产品,才能进行产品分配。
而后者非常重要,只有明确价值是产品的计量尺度,才能明确价值是分配权力,才能产生分配价值论,而不是价值是购买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1 09:24:44
clm0600 发表于 2018-8-5 11:26
斯密的价值论,最多是购买力价值论。他还没有从生产关系考察价值的形成。
----------
不要瞪眼说瞎话, ...
用劳动量衡量价值大小,即使斯密本人,也会搞混。他认为:商品交换到的劳动量(价值量)大于生产商品消耗的劳动量(活劳动)本身,就是二个劳动不分的表现。前者是计量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劳动,后者是消费劳动或形成购买力的劳动,二者是不能比较的。
--------
傻帽,都是劳动量,怎么不能比?
是你自己一直在搞混,还要诬陷别人。

——这说明连你自己也搞不清楚!还说什么用劳动计量价值好。前者是计量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劳动——本质是价值或购买力,后者是消费劳动或形成购买力的劳动——活劳动,二者性质不同,是不能比较的。只有当我们说一单位活劳动只有形成一单位劳动的价值时,才能比较!此时,土地的分配权力或购买力——劳动或价值、资本的分配权力或购买力——劳动或价值与劳动者的劳动的分配权力或购买力——劳动或价值,一起分配了社会产品。而不会说产品购买到的总劳动量大于生产产品的消耗劳动量了。更不会说:"假若社会每年所能购买的全劳动量,每年都被社会雇用,---"了。而是说:土地地租与资本利润分配到的产品,每年用于发展生产如雇用劳动者,---。


你的模糊观点,正如劳动价值论者在生产资料有无生产力上的模糊观点。在价值形成上否定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而根据实际又不得不承认生产资料有生产力。只要明确价值是分配权力,在价值形成上,是生产关系,不承认生产资料有分配权力也可;而在生产力上,必须承认生产资料有生产力。是二回事。
-----------
劳动价值论者从未否认生产资料的生产力。
马克思认为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就是承认生产资料的生产力。

——说明你没有详细阅读《资本论》。确实,马克思认为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但是在价值形成上又否定生产资料的生产力。这是劳动价值论必然产生的结论。
只要明确价值是分配权力,在价值形成上,是生产关系,不承认生产资料有分配权力也可;而在生产力上,必须承认生产资料有生产力。是二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1 09:35:35
clm0600 发表于 2018-8-5 11:37
产品经济中不存在价值!因此,有分配权力不一定有价值。
价值首先是分配尺度!
------------
产品经济中不存在价值!因此,有分配权力不一定有价值。
价值首先是分配尺度!
------------
那还是说明,你认为价值并不是分配权。

——精确地说,价值不是分配权力,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

价值是购买力,之所以这种说法有误,一是由于这一说法不知道价值是怎么产生的。只有明确价值是分配权力,才能明确价值的产生。商品经济中,由于物不能比较,价值就产生了!价值首先是分配尺度!其次,价值量代表分配权力,从而价值又表现为分配权力。因此,分配权力又必须计量产品,使产品之间能够比较从而实现分配。
其次,价值是购买力,就难以把握价值的形成规律。只有明确价值是分配权力,我们才能从生产关系中把握价值的形成规律。
--------
傻逼呀,价值是怎么产生的,这不就是价值的形成规律吗??就你这脑子还一呀二的呢?
价值是商品的购买力,这是它的定义。定义没有义务告诉你这个东西是怎么产生的!只是告诉你这个东西是什么!
你不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不能说人家的定义错误,你就应该继续去研究啊,斯密不就研究得很好吗?
购买力——三收入——三要素的分配所得。

——傻逼呀,价值是怎么产生的,这就是价值的形成规律吗?完全不是!
当价值是购买力时,你就只能从购买行为考察价值的形成规律!而不能深层研究。斯密尽管说购买力——三收入——三要素的分配所得,但没有从生产关系考察价值的形成,也就没有很好把握价值的形成规律。如没有商品价值量与一般利润率规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1 09:50:01
clm0600 发表于 2018-8-7 09:13
纸币产生的历史,可以证明货币代表的价值量是生产关系的产物,不需要什么计量,是规定——包括市场运动确 ...
这是你不懂了。
你知道抓阄吗?纸上写的东西,就是权力,是计量的基础,再根据这一权力进行计量。纸币表示的就是权力,再根据这进行计量。
不要把重量、长度等物理特性与分配权力(生产关系)的计量混为一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3 08:36:15
clm0600 发表于 2018-8-7 10:07
斯密没有指出价值是分配权力。只是说价值是购买力,从而不能明确价值的形成。
只有明确价值是分配权力, ...
斯密没有指出价值是分配权力。只是说价值是购买力,从而不能明确价值的形成。
只有明确价值是分配权力,才能明确各生产要素只要参与分配就能形成价值了。
----------
价值的定义本来就是购买力。
至于价值的形成,斯密已经分析过了,购买力来源于三收入,是三要素的分配所得形成的。
而且,从斯密对蛮荒状态和文明时期的对比来看,不参加分配就不形成价值(野蛮时代),参加分配才能形成价值(文明时代)的观点是很明显的——正是由于地主和资本家要求扣除产品(也就是参与产品的分配),地租和利润才成为价值的一部分。
斯密不说价值是分配权,价值是购买力,购买力是分配权的体现,由分配收入组成,一样明确“只要参加分配就能形成价值”。

产品经济中不存在商品即不存在交换,是自给自足的。
-------
你说的这种产品经济不存在,即使存在也是史前的事儿了,经济学不予考虑。

工资、利润与地租,当然是三要素收入,即是三收入的来源。交换价值是由这三者构成,当然三收入是交换价值的源泉。但是,工资、利润与地租,是谁形成的?斯密从来没有说明,这就是后来人根据自己的观点,产生了劳动价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
----------------
斯密说的很清楚啊,工资来源于劳动,利润来源于资本,地租来源于土地。


——斯密说的确实很清楚啊:工资是来源于劳动的收入,而不是来源于劳动;利润是来源于资本的收入,而不是来源于资本;地租是来源于土地的收入,而不是来源于土地。而收入才来源于劳动、资本或土地。
同时,又指出:一切收入的源泉是工资、利润与地租。
这里,后面的结论“一切收入的源泉是工资、利润与地租”,是重复表述,不是说“源泉”,而是说“一切其他收入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种收入中的一个”(47页)。只有“工资是来源于劳动的收入,而不是来源于劳动;利润是来源于资本的收入,而不是来源于资本;地租是来源于土地的收入,而不是来源于土地。”,才说明了收入的源泉。
斯密大量考察的,就是收入的源泉,而不是价值的源泉。价值的源泉,只有“劳动增加的价值”这一段话。而收入可以是占有别人成果的结果!正因此,“劳动增加的价值”,这价值是谁形成的,就成为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3 09:02:50
clm0600 发表于 2018-8-7 10:07
斯密没有指出价值是分配权力。只是说价值是购买力,从而不能明确价值的形成。
只有明确价值是分配权力, ...
认为价值是劳动,从而只有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的,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认为价值是劳动,认为物化劳动能形成价值的,是庸俗的劳动价值论。
价值是什么没有说明,就认为各生产要素能形成价值的,则是生产要素价值论。
价值是购买力,从而认为各生产要素能形成价值的,此时,就要说明各生产要素为什么能形成价值?
------------
因为要素参加了分配呀!斯密对此分析的很透彻了,因为地主和资本家不让劳动者白用土地和资本,要扣除产品(即参加产品分配),所以地租和利润成为价值的来源。
斯密可是不厌其烦地分析了地主和资本家分别对产品进行扣除的事实,并明确指出,正是由于这两次扣除,导致了地租和利润成为价值一部分。

——斯密是说:地租与利润是扣除产品,从而产生三种收入。但没有说明产品的源泉与价值的源泉是什么,只有“劳动增加的价值”一句话。地租和利润成为价值一部分,但不一定是价值的源泉。劳动价值论中,地租和利润也成为商品价值一部分。

你觉得容易,是你曲解了现实与理论!
现实中,人们几千年前就会比较了。但人们是如何比较的?这是理论问题。
你如何比较?如何把握价值的形成?
----------
你承认人们几千年前就会比较就可以了,所以这个比较是容易的。

——容易?如果容易,不会到现在人们对价值理论还争论不休。你没有回答:如何比较不同的产品?如何把握价值的形成?


那么,自然工资、自然地租与自然利润为什么这么大?
---------------
三方博弈,竞争而自然形成的嘛,斯密指出价值由工资,利润,地租组成之后,又对工资,利润,地租的大小和变化分别又进行了讨论,你自己不学习,自己在那里闭门造车,当然不懂了。

——有些东西,需要的是创造而不是学习,因为书本上没有!从书本上,你只知道:三方博弈,竞争而自然形成的嘛。当然,仅仅从竞争或博弈考察,也是没有分配价值论的结果,或者说没有从生产关系考察的结果。
然而,通过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工资,利润,地租的大小,表面看是三方博弈的结果,实际上是分配社会产品的结果。
一方面,等量劳动形成等量价值,是由人的平等性决定的;等量资本形成等量价值,是由货币的平等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利润与地租是分配新增生产资料(包括就业劳动者的消费资料与一定量资本家消费的消费资料)的结果;工资是分配消费资料的结果。如果现实的分配不符合这一分配关系,就会影响生产力发展。经济萧条就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3 09:38:47
clm0600 发表于 2018-8-7 10:27
我没有搞清?你清楚了,你就说说:物质财富本身的购买力从何而来?
--------------
搞清楚了呀,斯密早 ...
我没有搞清?你清楚了,你就说说:物质财富本身的购买力从何而来?
--------------
搞清楚了呀,斯密早就进行了分解,财富本身的购买力,是由生产要素的分配权决定的,而三分配权之中最基本最真实的分配权,就是劳动形成的分配权。
所以,劳动形成的分配权,才有资格成为价值的真实衡量标准。
五花八门的商品的购买力——归于——三要素购买力(分配权)——用最基本的劳动分配权衡量。
这是一个“成千上万——归三——归一”的过程。
而你这个傻帽,居然还要回归到最原始的,看着成千上万商品而不知所措的状态!

——我看你没有搞清楚。
“工资是来源于劳动的收入,而不是来源于劳动;利润是来源于资本的收入,而不是来源于资本;地租是来源于土地的收入,而不是来源于土地。”,才说明了收入的源泉。
斯密大量考察的,就是收入的源泉,既不是产品的源泉,也不是价值的源泉。价值的源泉,只有“劳动增加的价值”这一段话。而收入可以是占有别人成果的结果!正因此,“劳动增加的价值”,这价值是谁形成的,就成为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3 09:52:04
clm0600 发表于 2018-8-7 10:27
我没有搞清?你清楚了,你就说说:物质财富本身的购买力从何而来?
--------------
搞清楚了呀,斯密早 ...
我说的是:等量劳动购买到的产品增加了,是物价上涨还是下降?而你却说生产率!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过多了。
这里只是要你说明:等量劳动购买到的产品增加了,是物价上涨还是下降?
-----------
你没有确定你所谓的物价是什么意思啊!让我怎么回答?
如果是商品的价值,那么我告诉你,价值肯定是降低了。
如果你说是物价,而且是以货币计量的物价,这我哪里知道?你又没交代货币的价值如何变化的呀,少一个条件,我无法回答。

——价值是购买力或分配权力呀!物价——商品的价值量当然是购买力或分配权力了。
等量货币购买到的产品增加了,是物价下降。等量劳动购买到的产品增加了,是物价上涨还是下降?也是物价下降!也就是说:劳动代表的购买力或分配权力也会变化!
二者是一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3 10:32:54
clm0600 发表于 2018-8-7 10:27
我没有搞清?你清楚了,你就说说:物质财富本身的购买力从何而来?
--------------
搞清楚了呀,斯密早 ...
等量劳动购买到的产品增加了即变化了,与货币一样。同时,用劳动计量价值,还存在活劳动(消耗劳动)与计量价值的劳动的区别。我也就放弃了用劳动计量价值。
------
你放弃是因为你智商不够嘛。
很简单的事儿:衡量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用商品直接雇佣到的劳动量——直接去买劳动量,而不是去买含劳动量的商品。

——“衡量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用商品直接雇佣到的劳动量——直接去买劳动量。”,这句话本身就有缺陷,即没有回答:活劳动——消耗劳动的价值是多少?只有回答了“等量消耗劳动的价值是等量劳动的购买力”时,衡量商品价值的劳动,才是用商品直接雇佣到的劳动量——劳动量即分配权力来表现。
就是存在活劳动(消耗劳动)与计量价值的劳动的区别。
商品价格经常变动,就是劳动量经常变动,总是让人感到有缺陷。


尤其重要的是:用货币计量价值,还能与商品效用想联系。即消费者根据商品效用分配自己的收入到各种商品上,形成各种商品购买力。即消费者愿意用单位货币分配权力购买单位货币商品效用。用劳动计量价值,就难以产生这样的结果。
------------
傻帽啊,你以为各种商品的购买力是购买者根据商品效用,分配自己的收入形成的?
那你的价值论是效用价值论。

——是我傻帽还是你傻帽?
我的价值论是分配价值论,并不存在边际效用价值论!
各种商品的购买力是购买者根据商品效用,分配自己的收入形成的!
斯密认为价值是购买力,与消费者对各种商品的购买力,是二个概念。
前者说的是商品拥有的分配权力或购买力;后者则是市场上商品的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形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3 10:53:39
clm0600 发表于 2018-8-7 10:46
物质财富即商品是分配的对象!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购买或分配到物质财富多少,才是分配权力或购买 ...
物质财富即商品是分配的对象!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购买或分配到物质财富多少,才是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真实标准,不是劳动为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标准。
---------
啥叫物质财富多少??单位是啥???
过去1000元买一辆马车,现在买一辆汽车,物质财富各是多少?

——我已经指出,物质财富之间是不能比较的,价值就产生了,价值首先是物质财富的分配尺度!
过去1000元买一辆马车,现在买一辆汽车,还必须明确:过去1000元买多少汽车,现在买多少马车。这样才能比较马车与汽车的分配权力,以及价格水平。

价格指数不变,表明货币对某些商品的购买力没有变,这些商品的总体购买力也没有变。
-------------
价格指数不变,只能说明:货币对这些商品的购买力没有变;这些商品对货币的购买力也没有变。
但是,你怎么证明,商品和货币本身的购买力没有同步发生变化?

——价值是分配权力,而商品是分配的对象,当然商品和货币本身的购买力没有同步发生变化。
是想用“劳动”来分析吧?

用货币计量商品的价值,与用商品数量计量货币价值的真实分配权力,不存在矛盾。因为价值是分配权力,又是产品的计量尺度。
----------
一个馒头价值多少?你说1元。
人家追问了,那么1元的价值是多少啊?你又反过来说一个馒头。
是不存在矛盾啊,但你陷入死循环了呀。

——一个馒头价值多少?你说1元。
人家追问了,那么1元的价值是多少啊?1元的价值或分配权力,就是1元或者说一个单位价值!不需要回过头说一个馒头。
我们设定一个单位货币(或1元)的分配权力或价值,就是一个单位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3 11:03:17
clm0600 发表于 2018-8-9 09:32
你难道连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或不讲了?劳动者如何投资?投资需要资本,劳动者或许多劳动者没有 ...
你难道连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或不讲了?劳动者如何投资?投资需要资本,劳动者或许多劳动者没有!更不要说,投资需要投资主体,谁组织投资?
--------------
劳动者没有资本,反倒是不劳动的资本家有资本?——这种见鬼的事情首先要改变!
都说了,劳动者投资,那么投资主体当然是劳动者呀。

——这些是空洞语言。劳动者是一个广泛的词组,而投资主体是一个狭义的词组,即某个劳动者或组织。因此,劳动者投资,那么投资主体是那个劳动者或组织?资本那个劳动者或组织出?

你真的会胡扯!太阳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能拿到吗?能分配的客观存在物,首先必须我们能够拿到!生产资料我们就能拿到,从而存在分配。
---------
空气也客观存在,你也能拿到啊,你去分配吧。

——空气也客观存在,你也能拿到啊,但非常丰富,不需要分配!
因此,分配物必须客观存在,还能拿到,同时还必须缺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3 11:32:01
clm0600 发表于 2018-8-9 09:32
你难道连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或不讲了?劳动者如何投资?投资需要资本,劳动者或许多劳动者没有 ...
也就是:你只看到生产的最终结果——消费资料,而没有看到新增生产资料的生产与分配。
新增生产资料,确实要进入生产过程,并且在生产中消耗,价值则转移到产品中。
但是,任何产品生产出来,进入市场,就都产生了分配问题,而生产资料进入商品生产过程,则是另一回事。
---------
生产资料进入市场,进入的是企业之间的市场,不过是从生产的一个步骤转移到下一个步骤而已,根本就没有到达最终的分配场所——等到达分配场所,它已经是消费品了。

——经济学是一实证科学,你还是看看现实吧。
生产资料生产的企业,出售生产资料以后,收入就分为工资、利润与地租。其中工资就用于购买消费资料。
在消费资料简单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补偿生产资料的生产企业,与消费资料交换,收入就分为工资、利润与地租。其中工资就用于购买消费资料。此时,消费资料被分配完。
新增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只能与利润与地租交换,得到一定的消费资料,用于劳动者消费。同时得到一定的新增生产资料,用于投资。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明确:参与消费资料分配或交换的,首先是补偿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价值量转移,就是参与补偿生产资料的分配。这从简单商品生产过程就可以看出。因此,生产资料价值量转移,并不是参与自己生产的消费资料分配,新增生产资料就更不参与自己生产的消费资料的分配了。

生产资料生产者生产出产品,就拥有产品,并且在商品交换中分配到相应的商品——如消费资料。
-----------
这种拥有只是暂时拥有,他可并不想真的拥有这些产品,所以才会把这些产品转给继续生产的下一部门,而自己拿到消费品的分配权!去参与消费品的分配。

——知道这些就好了。
生产资料生产者,会把这些产品——生产资料转给继续生产的下一部门,而自己拿到消费品的分配权!去参与消费品的分配。当然,此时的利润与地租就是消费资料。这是简单商品再生产的价值转移。
但是,新增生产资料生产,是独立于简单商品再生产的。新增生产资料只能与利润或地租交换,获得一定的消费资料。资本家获得新增生产资料,用于扩大再生产。
这里,生产资料价值量转移,就是参与补偿生产资料的分配。因此,生产资料价值量转移,并不是参与自己生产的消费资料分配,新增生产资料就更不参与自己生产的消费资料的分配了。从而,新增生产资料成为人类的财富,成为分配的对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3 11:56:34
clm0600 发表于 2018-8-9 09:32
你难道连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或不讲了?劳动者如何投资?投资需要资本,劳动者或许多劳动者没有 ...
人类生产获得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
一部分消费资料归消费资料的劳动者消费。
一部分生产资料补偿消耗的生产资料,此时,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交换,消费资料生产者获得消耗生产资料的补偿,生产资料生产者获得消费资料。
新增生产资料呢,则独立出来,进入新的产品生产过程。不过,在进入新的产品生产过程以前,必须分配,即归谁。
-----------
第一句话就错!人类生产真正得到的是消费品!真正分配的是消费品!
而生产资料,只不过是生产消费品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形态而已。

——到底谁错?我都具体说了,而你只说错还是对!你应该从上面具体分析哪里错了。

如你所说,劳动者投资,则新增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只是劳动者如何获得新增生产资料及如何投资,成为问题。
--------
你智商不够,当然觉得问题多多。

——你智商高,就说说吧。

在现实中,新增生产资料就表现为新企业的建立或企业扩大。现实中庞大的企业群,就是新增生产资料获得分配的事实,你难道要否定?
-------------
新增生产资料并未分配,只是还在企业中继续生产罢了。
人们真正要分配的,是这些生产资料终归要变成的消费资料。
你鼠目寸光,只能看到新增生产资料,而不能看到他们将要变成的消费资料!

——你要明白:现实中,生产资料价值量转移,也只是参与补偿生产资料的分配,而不是参与消费资料的分配!新增生产资料价值量转移,就更不是参与消费资料分配了,而是参与补偿生产资料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6 08:00:35
clm0600 发表于 2018-8-9 09:41
工资,地租,都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就是应该分给劳动者和地主的那部分(社会)产品——不是企业产品! ...
工资,地租,都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就是应该分给劳动者和地主的那部分(社会)产品——不是企业产品!
----------
傻帽!劳动者,地主,资本家,首先分配的就是他们自己生产的这些产品!
至于其他人生产的产品,根本没有他们的份儿,他们只能用自己企业的产品与之交换。

——不知是我傻帽还是你傻帽。工资,地租都是用价值——货币来表现的,从而都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就是应该分给劳动者和地主的那部分(社会)产品——不是企业产品!
斯密确实从产品分配考察工资与地主,而不是从社会产品分配考察地租与工资的,从而我说斯密没有从社会生产关系考察价值的形成规律。
只有资本家用产品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例如工资与地租之和为100元,而产品总价格则是60元。工资与地租如何为产品的分配产物?

资本家将其(指社会产品不是企业产品)折合为钱给了二者,然后资本家占有企业生产的产品。
------------
无脑!
企业产品不是社会产品?哪个社会产品不是企业生产出来的?

——企业产品确实也成为社会产品,并且可能成为工资与地租的一部分。但工资与地租不仅仅是这些产品。

如果工资,地租,就是应该分给劳动者和地主的那部分产品——企业产品,就不存在企业破产了!
------------
怎么不存在破产?资本家先把劳动者和地主的那两份产品买下,拿着所有产品,如果卖不出去,它不就破产了吗?

——多少价格买下?既然工资与地租是分配企业产品的结果,当然工资与地租就是这些产品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即是这些产品价格的结果。资本家怎么又要去买下分配给地主与劳动者的产品了???
一般情况下,产品都会被出售,只是价格问题。当价格低于生产成本时,企业就亏本,最终会破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6 08:14:17
clm0600 发表于 2018-8-11 14:46
不是拿不出证据,证据都放在ZF的一些档案中。我没有权力去调查阅读,但我是过来人,知道当时的市场情况。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资本利润是剥削的结果,从来不允许资本参加分配!社会主义企业利润是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结果,不是资本参与分配的结果。
资本利润与资本数量息息相关;而社会主义企业利润与资本数量几乎无关!
----------------
劳动者为什么要向社会提供剩余劳动,就是资本是属于社会的!
任何企业的利润都跟企业经营状态有关,企业资本虽多,但经营的不好利润照样很少或亏损,资本主义企业也是如此。

——斯密都认为资本利润与资本数量息息相关,只有你否定了。
确实任何企业的利润都跟企业经营状态有关,企业资本虽多,但经营的不好利润照样很少或亏损,但这是个别分析。知道斯密的自然利润率吗?
资本利润与资本数量息息相关;而社会主义企业利润与资本数量几乎无关!说明当时企业利润是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结果,不是资本参与分配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6 08:34:46
clm0600 发表于 2018-8-11 14:50
不是我有问题,而是你有问题:一会儿,你明确土地与资本不增加价值!一会儿又已经明确的是,土地和资本也 ...
关于这个问题,就“土地和资本也是价值的来源”为结语。这是现实的生产关系。
下面,我们讨论这一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问题。
我认为:在生产力水平较低下,资本参与分配是客观的,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
你这么认为是很愚蠢的。
无论生产力水平如何,产品都应该归劳动者去按劳分配。

——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是客观的   
   
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量成为社会产品分配的唯一要素,从而劳动价值论正好反映了这一社会产品分配现实,这样,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这是由简单商品生产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不仅生产资料极为简单,并且生产力也极低,这些生产资料由于极为简单也容易得到,从而生产资料还未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变得复杂起来,劳动者也不容易得到,这时,货币的积累成为获得生产资料的手段。这样,一些人就会有意积累货币,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然后组织劳动者生产。当然,这时,这些人不会无偿提供生产资料给劳动者使用,生产资料会作为这些人的化身,参与劳动产品的分配。这样,资本就产生了,资本家也就产生了。
那么,资本产生之初,资本是否就成了与劳动量独立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要素呢?也就是说,是否就打破劳动价值论存在的前提呢?即资本利润是否建立在劳动形成价值的基础上?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认为是不必要的。因为一方面,这一时期离现在已有非常长的时间,当时具体的生产资料──社会产品的分配情况我们已不清楚。另一方面,价值仅仅是社会产品的分配尺度,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价值理论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弄清楚现在市场经济中物质财富的分配情况。至于资本产生之初,资本就成了与劳动量相独立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要素,还是需要一个过渡阶段,到达一定程度才成为与劳动量相独立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要素,是没有意义的研究或争论。
我们可以假定,资本一经产生,资本之间就产生自由竞争,从而资本就成了与劳动量相独立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要素,平均利润规律就成了商品交换价值量的运动规律,即成为商品价值量规律的市场表现。
那么,资本──生产资料为什么能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并成为与劳动量相独立的分配要素呢?难道这是客观的,并且是永恒的吗?我认为,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生产关系的产物,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同时,它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消亡,到达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资本就不再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劳动又成为社会产品分配的唯一生产要素(土地除外)。
首先,生产资料是商品生产的必需条件,这是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物质前提。既然生产资料是商品生产的必需条件,它就要求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否则就无人提供生产资料,当然商品生产就不能进行。同时,既然生产资料是商品生产的必需条件,生产资料的增加,就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生产资料的增加,也就没有经济增长,而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是生产资料增值的主要形式。
这里,市场经济是最有活力或效率的,政府不能包揽经济活动,这也决定了税收不能成为生产资料增值的一种主要形式,只有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才能最大程度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具有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这是资本参与物质财富分配的生产基础。如果生产工具没有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有无生产工具,劳动者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是一样的,这样,生产工具,从而资本也就不可能产生。没有生产力的东西,有什么用呢?生产工具具有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这是生产资料──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根本物质基础。如果生产工具没有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那么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不可想象的。从物质生产的角度来说,生产工具没有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又要参与物质财富的分配,就不会有人去利用生产资料,从而资本就不能产生。这里,我们必须明白,生产力问题,不仅仅只是使物质财富产量上的增加。由于商品的物质存在形式是不可比较的,因此,商品的种类的增加,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商品生产,没有生产工具,人类的劳动就一事无成。因而这商品本身就是生产工具的生产力的表现。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生产资料都有生产物质财富的能力,例如房屋等。我们说生产资料具有生产力,主要是指生产工具与能源,但是由于生产工具的使用,必需其它辅助设施。因而我们说生产工具具有生产力,从广义上讲就是生产资料具有生产力。
第三,社会化扩大再生产本身,也要求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这是生产力革命的要求。生产资料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劳动者就业的必要条件,因此,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资本积累,需要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而“劳动”剩余与税收是适应不了社会化扩大再生产对资本积累的要求的,尤其是生产资料质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因而生产力发展需要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实现资本自身增值从而实现资本积累,成为科学的资本积累形式。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极其缺乏,需要大量增加生产资料,以发展生产力,同时,还需要大量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新增物质财富生产出来以后,就成为分配的对象,成为人们提供给社会的剩余产品,这是资本参与物质财富分配的物质基础。在劳动价值论下,即在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条件下,税收是适应不了社会化扩大再生产对资本积累的要求的,尤其是生产资料质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下,因而生产力发展需要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实现资本自身增值从而实现资本积累,成为科学的资本积累形式。
第四,从价值形成来考察,如果只有劳动才参与产品分配,从而只有劳动才能形成价值,此时,价值就只能体现在消费资料上,不能表现在生产资料上,就会引起生产资料需求不足,影响生产力发展。这从消费资料生产流程中,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假设劳动者工资的提高,引起资本利润率为零,消费资料扩大再生产的流程为:
①96V=96M
②72C+108V=180M
③120C+280V=400M
④300C+300V=600M
⑤400C+412V=812M
上式中,前四个商品生产过程,为生产资料生产,而第五个商品生产过程为消费资料生产。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总消费资料价值量为812 ,总工资为1196,新增生产资料总价值量为384。此时,生产资料需求为0,而消费资料需求为1196。假设工资全用于消费资料消费,消费资料需求量就大于供给,从而价格上涨,也就重新产生资本利润,生产关系就得到调整,当然也就产生新增生产资料的需求,直到供求平衡。因此,资本利润的存在是客观的。
如果劳动者工资储蓄,消费资料需求与供给平衡,物价不变,由于利润率为0,没有投资动机,也就没有新增生产资料的需求,不能扩大商品再生产,并且原来的生产资料生产规模也会缩小,最后消费资料的生产流程为
①24V=24M
②24C+36V=60M
③60C+140V=200M
④200C+200V=400M
⑤400C+412V=812M
这样,商品生产规模缩小,劳动者失业增加。因此,在存在劳动者工资存款的情况下,也一定要有一定的利润率,调动投资的积极性。
当然,一些庸俗的马克思主义者可能会认为用税收来解决剩余价值的提取,不过税收的性质决定不适应社会化扩大再生产,只有资本参与分配才能适应,即资本参与分配是客观的。总之,资本利润的存在是客观的,这从一个方面也证明了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事实,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与前苏联时期的生产资料需求严重不足的现实,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参与产品分配是客观的。
第五,生产资料的有限性,不仅要求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也使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成为可能。一方面,人类生产资料是极为有限的,这就要求合理利用生产资料,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资料。税收本身适应不了这个要求。只有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才能合理利用生产资料。这样,生产资料变成资本。资本本身的增值能力,能适应这种生产力的要求。因为承认了资本本身的增值能力,而这是市场经济运动的结果。从而人们就会合理利用生产资料。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的有限性,也使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成为可能。如果生产资料是无限的,资本也就不能参与社会产品分配。
第六,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需要调动一切生产力生产物质财富,而不同的水力、土地、生产工具、科学技术,它们的生产力是不同的,即生产出的物质财富是不同的。那么,这些物质财富归谁所有?只有生产资料参与产品分配,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生产资料参与了产品分配,就给生产资料所有者带来利益,当然,人们就会多生产那些生产力水平高的生产资料,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也要求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就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一般来说,需要较多自然资源生产的产品,产品数量需要得到控制,而只要较少自然资源就能生产的产品,产品数量可以不受限制,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市场上就能做到这一点。由于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需要较多自然资源生产的产品,产品价格就较高,需求就得到控制,即产品数量就得到控制;而只要较少自然资源就能生产的产品,产品价格就较低,需求就较大。因此,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客观的。
第八,就业的劳动者工资的预发,也需要资本利润。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存在大量失业工人,存在劳动者就业问题,经济增长就是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然而,劳动者就业后,并不能马上生产出消费资料,而劳动者生活需要大量消费资料,也就需要就业劳动者的工资预发,也就需要资本利润了,即需要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包括消费资料)分配。
第九,税收的恒定性,也要求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使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成为必然或现实,也就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或国家所有制成为现实。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生产力发展就要求生产资料增值,由于税收的恒定性,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对生产资料增值的需要,也要求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例如,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劳动者手中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一般来说,生产技术高的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就多,应该向社会提供较多的产品——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差的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就少,向社会提供的产品——生产资料就可以较少,而此时,税收是不可能针对每个企业征收税收的,再加上企业生产技术的可变性,税收更加不适应。而当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时,生产技术高的企业,虽然生产产品数量多,但由于生产资料数量就多,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向社会提供的产品——生产资料就较多;生产技术差的企业,虽然生产产品数量较少,但生产资料数量就少,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向社会提供的产品——生产资料就较少。如果企业生产技术变化,生产资料数量也变化,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向社会提供的产品——生产资料数量也就发生变化,也就调节了社会产品分配,适应了生产资料增值。
这样,税收的恒定性,要求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使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成为必然或现实,也就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或国家所有制成为现实。
第十,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按劳分配也要求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劳动者手中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力水平参差不齐,引起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由于市场上商品价格是一致的,必然引起劳动者的收入不同,按劳分配也要求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一般来说,生产技术高的企业,生产资料数量就多,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增加的商品价值量就较多;生产技术差的企业,生产资料数量就少,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增加的商品价值量就较少,也就调节了社会产品分配,实现了劳动者之间的按劳分配。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由于生产资料具有生产力,会影响按劳分配,从而按劳分配也要求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就以土地生产力为例。由于不同土质的土地具有不同的生产力,就会影响按劳分配。假如弟弟耕种土质较差的土地,年收入1000;哥哥耕种土质较好的土地,花费同样劳动,年收入为2000,当然,其中1000为土地生产力的结果,就需要土地参与分配来调节,实现按劳分配。
第十一,为了提高市场效率,也要求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价值理论本身,并不涉及效率问题。价值理论是关于商品交换的理论。劳动价值论不成立,是因为不能解释商品交换规律,特别是不能解释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而涉及市场效率的,是产品分配问题。市场上,按劳分配本身会有高效率,简单商品生产就是这样。但是,到达资本主义与初级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已经较为丰富,由于生产资料有较高生产力,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市场上由于生产者占有的生产资料质与量的不同,会冲击按劳分配,引起低效率。一般来说,生产技术高的企业,市场运动必然引起劳动者工资较高,按照按劳分配规律,必然要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如果资本不参与分配,就必然引起行政干预分配,劳动者就会意识到多干并不能拿到高工资,影响劳动积极性,影响市场效率;生产技术差的企业,市场运动必然引起劳动者工资较低,按照按劳分配规律,必然要增加劳动者的工资,如果资本不参与分配,就必然引起行政干预分配,劳动者就会意识到多干少干都一样,影响劳动积极性,从而影响市场效率。
生产资料生产力对按劳分配的冲击,引起低效率,还涉及人力资源浪费问题。一般来说,生产技术高的企业,市场运动必然引起劳动者工资较高,就会引起高素质劳动者向这些企业运动,产生普通岗位也由高素质劳动者占有的情况,引起一些人力资源浪费;而生产技术差的企业,市场运动必然引起劳动者工资较低,高素质劳动者不愿去这些企业工作,影响这些企业发展。现在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工资较高,就不仅引起一些人力资源浪费,还影响私人企业发展,就是一个实证。
然而,税收不能适应市场中的产品分配,市场仍会处于低效率状态,因而需要资本参与分配来弥补税收的不足,以及避免生产资料生产力对按劳分配的冲击,实现真正的按劳分配以实现高效率。
只有到达高级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生产已经极为丰富,劳动者占有的生产资料质与量基本一致,生产资料生产力不会对按劳分配的冲击,按劳分配本身就可以实现高效率,资本也就不再参与产品分配。
总之,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客观的,是生产力革命的结果。而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使生产资料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成为现实。初级社会主义或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功,也证明了资本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是客观的。这里,分配价值论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是客观的,则是初级社会主义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初级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生产资料被私人占有。这样,资本家就占有了生产资料的生产力。从而生产资料的生产力不再首先表现为社会生产力,而是首先表现为资本家的生产力,然后才表现为社会生产力。资本家就凭借生产资料,占有社会产品。
总之,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是客观的。从而生产资料,打破了劳动价值论存在的前提条件,使劳动价值论——劳动且只有劳动才能参与产品分配成为空想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8 08:42:02
clm0600 发表于 2018-8-11 15:01
确实,斯密认为价值有了三个来源——工资,地租,利润,并且认为这三者又来自劳动,土地,资本,是三要素 ...
确实,斯密认为价值有了三个来源——工资,地租,利润,并且认为这三者又来自劳动,土地,资本,是三要素的分配所得。但是,一方面,没有从生产关系角度考察三收入的决定,只是从市场运动考察。
----------
斯密已经明确指出:
因为土地私有,地主不让劳动者白白使用土地,所以产生了地租;
因为资本积累,资本家不让劳动者白白使用资本,所以产生了利润。
这还不叫“从生产关系角度考察”?

——这仅仅是产品分配——可以说是契约关系,还不是社会产品分配——社会生产关系。
就社会生产关系而言,不仅工资、地租与利润是社会产品分配的产物,即是劳动、土地与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产物,而且工资是分配消费资料的产物,地租与利润则是分配新增生产资料(包括新增劳动者工资——消费资料)的产物。其中,地租或利润中用于地主或资本家消费的消费资料,相对于总利润与总地租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影响因素。

没有指出土地地租与利润是分配生产资料(包括投资所需工人的消费资料)的结果,工资是分配消费资料的结果。
----------
这是你愚蠢的看法,斯密当然不会像你那么蠢。
照你的愚蠢看法,资本家拿到利润不能消费?地主拿到地租不能消费?哈哈,真够蠢的。

——不知道是谁愚蠢。地租或利润中用于地主或资本家消费的消费资料,相对于总利润与总地租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是影响因素。

另一方面,只是说分配产品,如何分配产品?产品之间是不能比较的,不能直接分配。只有明确价值是产品的计量尺度,作为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价值,又计量了产品,才能进行产品分配。
-----------------
产品当然可以直接分配呀,一共生产1000斤粮食,地主,资本家,农民三方去分好了,怎么不能分?

——这是产品分配,不是社会产品分配!工资、地租与利润是社会产品分配的产物,即是劳动、土地与资本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产物,不是产品分配的产物!
更不要说,我问的是:1000斤粮食、2台电视机、500大豆与20支牙刷之间如何分配?

而后者非常重要,只有明确价值是产品的计量尺度,才能明确价值是分配权力,才能产生分配价值论,而不是价值是购买力了。
------------
价值就是商品的购买力,这是它的基本定义,是不容改变的。
只要知道,这个购买力是由三收入组成的,三收入又是三要素的分配所得,分配所得是分配权的体现,这就是分配权价值论了。
价值论,就是解释商品的价值(购买力))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价值绝对不是购买力!购买力仅仅是价值——分配权力的市场表现形式。
购买力是购买商品的能力,然而,商品之间是不能比较的,购买力如何表现?尽管斯密又用购买劳动来计量购买力,但购买商品的购买力如何计量,斯密没有说明。
如果说商品购买力由购买的劳动量来表现,同时也计量了商品,即劳动计量了商品,价值就是劳动,劳动就是价值,而价值量或劳动量就是分配权力,价值或劳动就是分配权力。这里,劳动就成为多余的东西。价值只是分配权力,劳动仅仅成为价值或分配权力的计量单位。而现实中,价值已经用货币来计量,劳动也就成为多余的东西了。
购买力呢,也就仅仅是商品交换价值量或商品价值量。
因此,尽管斯密又用购买劳动来计量购买力,但购买商品的购买力如何计量,斯密没有说明,就进入工资、地租与利润的形成规律考察了。如果斯密能进一步说明,就会产生分配价值论了。当然,这里,商品与消耗劳动之间是如何比较的,就成为一个问题。
价值论考察的是:价值是什么和如何形成及其形成规律。目的是考察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这里,价值是什么?商品之间是不能比较的,价值首先是商品之间的共质。
至于“这个购买力是由三收入组成的,三收入又是三要素的分配所得,”,是分配什么所得?是产品还是购买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8 08:53:41
clm0600 发表于 2018-8-11 15:07
这说明连你自己也搞不清楚!还说什么用劳动计量价值好。前者是计量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劳动——本质是价值 ...
这说明连你自己也搞不清楚!还说什么用劳动计量价值好。前者是计量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劳动——本质是价值或购买力,后者是消费劳动或形成购买力的劳动——活劳动,二者性质不同,是不能比较的。只有当我们说一单位活劳动只有形成一单位劳动的价值时,才能比较!此时,土地的分配权力或购买力——劳动或价值、资本的分配权力或购买力——劳动或价值与劳动者的劳动的分配权力或购买力——劳动或价值,一起分配了社会产品。而不会说产品购买到的总劳动量大于生产产品的消耗劳动量了。更不会说:"假若社会每年所能购买的全劳动量,每年都被社会雇用,---"了。而是说:土地地租与资本利润分配到的产品,每年用于发展生产如雇用劳动者,---。
--------
以上说明:你到现在还没搞清楚,什么叫用可以购买的劳动量衡量商品的价值。
你自己没搞清楚,所以就看不懂斯密和我说的话,这很正常。

——其实这里,商品与消耗劳动之间是如何比较的,就是一个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8 09:01:44
clm0600 发表于 2018-8-11 15:07
这说明连你自己也搞不清楚!还说什么用劳动计量价值好。前者是计量分配权力或购买力的劳动——本质是价值 ...
只要明确价值是分配权力,在价值形成上,是生产关系,不承认生产资料有分配权力也可;而在生产力上,必须承认生产资料有生产力。是二回事。
-------------
对呀,马克思就是不承认生产资料能创造价值,而承认生产资料有生产力(可以创造使用价值)。

——如果马克思就是不承认生产资料能创造价值,而承认生产资料有生产力(可以创造使用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不会陷入教条了。因为仅仅不承认生产资料能创造价值,而承认生产资料有生产力(可以创造使用价值),就要说明为什么生产资料不能创造价值?就会进入生产关系考察价值理论了。

马克思也承认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他在《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中论述到:“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3)当然,他后面又指出:“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从而既然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要不占有劳动的产品就不能占有财富。因此,如果他自己不劳动,他就是靠别人的劳动生活,而且他自己的文化也是靠别人的劳动获得的。”

上面就是矛盾表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8-18 09:29:21
clm0600 发表于 2018-8-11 15:24
你知道抓阄吗?纸上写的东西,就是权力,是计量的基础,再根据这一权力进行计量。纸币表示的就是权力,再 ...
你知道抓阄吗?纸上写的东西,就是权力,是计量的基础,再根据这一权力进行计量。纸币表示的就是权力,再根据这进行计量。
----------
抓阄的纸上写的很清楚,其代表权力到底有多大。
不但要知道纸币代表权力,还要知道它代表多大的权力,这才能用它来计量其他商品的权力!但是一张纸币表示多大权力?写清楚了吗?
如果写清楚了,它就不会发生贬值了!

——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并且计量商品。当然,纸币首先计量了商品,即纸币量计量了商品,然后,单位纸币才代表一定的分配权力。因此,单位纸币代表的分配权力大小与纸币量有关,这正是计量的基础与分配的实质。
现实中,分配关系就是这样,我们也就这样计量分配权力。并且,现实中,货币为价值的物的存在形式,劳动始终要转化为货币来计量分配权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