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6814 81
2018-06-09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每日签到及奖励:
1.须在当日主题帖下回复(昨日阅读时间与累积阅读时间)及算签到。(例如昨日阅读时间1小时,总阅读时间30小时
2.有效签到即奖励10论坛币(非当日为无效签到
3.回复内容包含所有5条者,且思考点评感想优秀,最高奖励100论坛币
4.所有5条者】可加入充实计划群组分享深度信息


充实计划理念与目标:
投资的眼光,视野和格局需要海量理论及实践积累,而阅读是所有基础的基础
团队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在每天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阅读有价值的信息



所有5条,回帖参与内容可以包含:
1.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全文内容链接
2.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的内容段落摘录
3.今天你阅读到的有价值信息的自我思考点评感想
4.昨日你阅读的时间量(小时计算,如0.5小时)
5.你参与活动至今的总时间量(小时计算,如20小时)




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
再一次,我想跟在座的年轻人共勉:每个周六,你可以选择看美剧,也可以选择学习。如果你学习,两天后的周一,你不会很快的就在工作中出彩,你的老板也不会知道你花了整天的时间学习,更不会夸奖你什么。你几乎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证明你在努力学习。但是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每个周末都这样努力工作,持之以恒,你会发现你已经突飞猛进。我认为,学习是一件几乎没有短期回报的事,但是从长远来看,回报却是非常丰厚的。
我阅读很多材料,也花很多时间和很多人交谈。我觉得两个最有效的学习、获取信息的方法是阅读和同专家交谈。所以我会花很多时间做这两件事情。在我的kindle上有不到一千本书,我大概已经阅读了其中的2/3。

在百度,我们有阅读小组,在那里,我们可以每星期读半本书。我试试上参加了两个这样的阅读小组,在每个小组里都会每星期读半本书。我想我是唯一一个参加了两个阅读小组的人。我每周六下午最喜欢的活动就是独自在家阅读。
当我和研究人员,或是想创业的人交谈时,我告诉他们如果你不断地阅读论文,每周认真研究六篇论文,坚持两年。然后,你会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对你长期发展一个极好的投资。

但这种投资,比如你花整个周六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没有人会赞扬你。而且很可能你在周六所学的东西对你在接下来周一的工作没有什么帮助。我们很少会从这些投资中得到短期回报。但这却是很好的长期投资。确实,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研究者,就要大量阅读。

人们通常用意志力做这些事情,但不起作用,因为意志力会耗尽。我觉得,人们喜欢创造习惯,比如每周都努力的学习工作,这是最重要的。这些人才是最可能成功的。
学习很少有短期成效,但如果你决心做研究或者做工程, 而且你并不是只做一个周末,而是每周如此往复,坚持一年,你把每个周末都花在学习文献上,那么一年之后,你将收获巨大。所以,我认为, 自我进步的途径就是博学研究,因为你日复一日的坚持学习,并不是仅仅持续一周或一个月,而是一年,甚至两年,那么在这段时间之后,也许是几个月或者一年,你就可以把一些东西学得非常透彻了。
第二点,特别是当你还年轻的时候,不要去试图预估投资在你自己未来教育中的价值。

我定义的「年轻」是任何在100岁以下的人。

任何你所学习的东西都能够在数十年后给予你回报。但这并不容易。一旦你离开了学校,投资于学习的时间在短时间内几乎很难看到明显回报。没有老师会站在你身后给你一个分数评语或者督促你继续用功。但是如果你肯自我激励或者保持阅读的习惯,继续跟自己的想法较劲,和能够让你获益的人保持沟通,那么在数年之后你可能会成为在特定个人领域学习之中的佼佼者。

学习的过程也会帮助你决定真正该从事什么,当你看到了足够多的关于别人如何改变世界的实例,你也会得到更多灵感来启发自己如何去改变世界。

做一个简单总结:即使并不容易,但还是应该坚持在学习中探索,同时积极寻找一种能帮助整个人类的事业,并投身其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6-9 06:34:2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9 06:52:26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6-9 06:3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昨日阅读2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9 07:04:03
昨天阅读3小时,累计阅读1225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9 07:04:50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6-9 06:3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昨天阅读0.5小时,累计时间没有记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6-9 07:09:16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6-9 06:33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阅读1小时,总计524小时,第491日。

阅读《逻辑学讲义》至57%

关于客体,视野不是历史的,就是理性的。前者比后者广阔得多,历史的视野甚至无限大,因为我们的历史知识是没有界限的。与之相反,理性的知识则可以固定,例如,可以确定数学知识不能扩展到哪类客体上。哲学的理性知识也是这样,先天理性脱离一切经验又能走多远。超出我们视野的我们不能知道;在我们视野之外的,我们不可以知道或无须知道。在涉及这一或那一特殊的个人目的的时候,后一种情况只能是相对的。某些知识不仅无助于达到这些目的,甚至会对它们发生障碍。虽然我们并非总能了解知识的用途,但没有知识无论如何都是毫无裨益的。因此,倘若智能平庸之辈追问知识有什么用,便是对那些勤勉致力于科学的伟人们的一种不明智、不公正的非难。人们在从事科学的时候,必然会不止一次地提出这个问题。假如科学可以给任何一种可能的客体以启示,那么仅此一点,它就足以是有用的了。各种逻辑上完备的知识总有某一可能的用途,虽然这种用途我们迄今尚不得而知,但也许能被我们的后代发现。在主观的意义上,无知或者是学问、科学上的无知,或者是普通的无知。明晰地洞见到知识的限制,因而洞见到限制由以开始的无知领域的人,譬如一个哲学家,看到并证明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料,人们对于金的构造所能知道的多么少,这是就技艺规律或某种学问而言的无知。反之,一个人见不到无知界限的根据,因而对此漠不关心,其无知便是普通的,而非科学上的。这样的人从来不知道他的无知,因为不通过科学,人们就不能表象其无知,正如不使盲者复明,就不能表象黑暗一样。

不知道某物和不理睬亦即不注意某物,两者是有区别的。对于许多知之对我们有害的东西,不理睬它们是适宜的。抽象又区别于这两者。当人们对一种知识的应用置之不顾时,便抽出这种知识,借以抽象地获得它,以便能够普遍地将其作为原理,更好地考察它。在认识事物时,将不属于我们意图的东西加以抽象,这是有益的、值得称赞的。

不能将重要混同于艰难。一种知识可以是艰难的,却不重要,反之亦然。因此,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一种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都不取决于艰难。知识的价值和重要性以结果的重大性和众多性为根据。知识所具有的结果越多越重大、知识越是可以多使用,它就越是重要。无重要结果的知识叫无谓的玄思。例如,经院哲学就是如此。

知识的主要完备,乃至知识之一切完备的基本和不可分离的条件是真理。人们说,真理在于知识与对象的一致。依照这话的单纯字面解释,我的知识要作为真理,就应该与客体一致。但是,我之认识客体,只能是由于把客体同我的知识相比较。因此,我的知识应当自身证实,可这还远不足以成为真理。因为既然客体在我之外,而知识在我之内,那么我能够判断的毕竟只是:我的客体知识是否同我的客体知识相一致。解释上的这样一个圆圈,古人称循环论证。实际上,怀疑论者就总是责备逻辑家们有这种缺点,他们说,如果有人在法庭上作出供述,对此需传唤一个无人认识的证人,后者断言,既然传唤他做证人,他便是诚实的人,想以此使自己值得信任,那么,这和对真理的那种解释正处于同样的情况。非难当然是有理由的,不过上述任务的解决对任何人都是绝不可能的。

普遍的、质料的真理标准是不可能的,甚至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作为普遍的、对一切一般客体都有效的标准,必须将这些对象的一切区别全部抽掉,然而质料的标准恰恰与这种区别有关,以便能够确定,知识是否刚好同与之相关的客体(而不是同实际上绝无可言的任何一般客体)相一致。

首先,它是逻辑地可能的,也就是不自相矛盾的。这一内在的逻辑真理标记仅仅是消极的,因为自相矛盾的知识固然是虚妄的,但不自相矛盾的知识并非总是真的。其次,它是逻辑地有根据的,就是说,它 a )是有根据的,并且 b )没有虚妄的结论。这第二种关于知识与根据和结论的逻辑联系的外在的逻辑真理标准,或知识的理性标准,是积极的。

一般说来,避免错误的普遍规则和条件是: 1 )自己思维; 2 )为别人设身处地地思维;以及 3 )随时与自己本身相一致地去思维。可以把自己思维的箴言称为启蒙的思考方式,把在思维中置身于他人观点的箴言称为扩展的思考方式,而把随时与自己本身相一致地思维的箴言称为一贯的或联贯的思考方式。人的知识从知性方面来看是论证性的,这就是说,知识是由表象发生的,表象使那为许多物所共同的东西构成知识的基础,于是知识便由作为这种表象的诸特征发生。所以,我们只能通过特征来认识事物,这正是由辨识而来的知识。特征是事物中构成该物知识部分的那种东西,或者说——这是一回事——,是一种部分的表象,只要这种表象被视为全部表象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的一切概念都是些特征,而一切思维无非是由特征来表象的。

真理是知识的客观属性;某物借以被表象为真的判断——与知性有关,因而与特殊的主体有关——,从主观上讲,是认以为真( Fürwahrhalten )。认以为真一般有两种:确定的或不确定的。确定的认以为真或确认与必然性的意识相关联;反之,不确定的认以为真或不确认与偶然性或相反的可能性相关联。后一种认以为真或者在主客两方面都不充分,或者虽然在客观上不充分,在主观上却充分。前者叫做意见,后者可称信仰。

成见被视为原则的时候是暂时性的判断。每一成见都是被当作判断的原则来看的,由成见产生出来的不是成见,而是错误的判断。因此,必须把来自成见的虚妄知识,同它们的泉源,即成见本身相区别。例如,梦的意义本身还不是成见,而是一种来自假定的普遍规则(某物有时应验,便当作总是应验,或总认以为真)的错误。把梦的意义归属于其下的这原则就是一种成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