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69 2
2009-12-09


洪兰:大学生
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吗



【联合报洪兰】2009.12.05 02:46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4/5290602.shtml


天下杂志最近公布了二○○九年十五至廿二岁高中职及大学生生命教育调查的结果,在五千多份的问卷中回收了近八成,所以这个抽样是具有代表性的。他们问:「现阶段的生活,你觉得最痛苦的是?」,有四成以上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高中生则多为「课业太重」,有百分之五的学生认为「不管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当问「你的人生典范是谁?」时,绝大多数回答「没有」,其次才是父亲、自己、母亲,或老师(以自己作典范,有点怪怪的)。这一题的回答似乎替前面一题找到了答案,如果心中无人生的楷模,当然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就难怪学生会感到迷惘、痛苦。


如果一个孩子长到廿岁,不知自己要做什么,父母要开始忧心了,而「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就更严重了,这种极度的悲观在研究上叫做「习得的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这个实验是两只狗接受同样程度的电击,一只有主控权,在电来时,可以用鼻子压钮把电停掉;另一只则是怎么做都无效,只能哀鸣。后来把这两只狗搬到全新的环境中,换上全新的笼子,这时,原来可以关掉电源的钮无效了,这只原来有主控权的狗在情急之下,会跳过不高的栅栏,到笼子的另一边去,逃脱电击。但是过去做什么都没用的狗,换到了新环境也不会想办法逃脱,反而躺下来,全身接触通电的地板,让实验室弥漫毛皮烧焦的臭味,惨不忍睹,因为牠已全然放弃,甚至连哀鸣都放弃了。


美国政府认为由后天环境所造成的学生自我放弃是文明社会的耻辱,所以他们花了很多钱去帮助贫民窟的孩子,使他们跟得上课业,不让绝望产生。因此天下杂志这份调查所透露出来的学生无助感不可忽略。


最近又有一份针对二○○七年廿万名大学及研究所毕业生所做的毕业后工作情况调查,发现百分之六十的硕士生做的工作并不需要硕士学历,有一半以上的硕士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主修几乎无关。如果跟专业无关,念硕士所为何来?不是浪费父母的钱和国家的资源吗?


当国家投资这么多钱到高教上,而一半以上的学生是所学非所用时,我们需要彻底检讨高等教育的课程了:为什么我们的训练赶不上时代的需要?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又为什么会有百分之五的学生觉得自己人生不管做什么都没意义?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一向是个倒金字塔,小学的学生人最多,分配到的资源最少,捉襟见肘,许多小学把毕业旅行和户外教学合并举行,因为没有经费,为什么不把钱用在打根基上?一棵没有根的树是不会开花结果的。


这两份调查让我们看到教育必须务实、脚踏实地从小做起,不是用钱去砸「百大」,生命教育不应该再在教室中上课,而是让孩子大量阅读伟人传记,建立他心中的人生楷模,再带他们去生活中实做,了解人生的意义。
(作者为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9 00:37:23
"有一半以上的硕士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主修几乎无关。如果跟专业无关,念硕士所为何来?"
首先就形成了'硕士念来只是为了工作'这样一个错误观点前提......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9 09:44:39
Dirtycars 发表于 2009-12-9 00:37
"有一半以上的硕士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主修几乎无关。如果跟专业无关,念硕士所为何来?"
首先就形成了'硕士念来只是为了工作'这样一个错误观点前提......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啊......
最近又有一份针对二○○七年廿万名大学及研究所毕业生所做的毕业后工作情况调查,发现百分之六十的硕士生做的工作并不需要硕士学历,有一半以上的硕士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主修几乎无关。如果跟专业无关,念硕士所为何来?不是浪费父母的钱和国家的资源吗


我想洪蘭老師要強調的是,如果大學生進一步攻讀碩士,並非跟將來工作有關,則進研究所唸書的動機要嘛就是個人興趣,要嘛就是自己是一窩蜂,跟著人家趕時髦。當然也不能排除畢業之後,大環境影響所致,而一時無法找到學以致用的工作。

也許有不少人主張,追求學問或實現個人興趣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洪蘭老師的想法乃是,這應該由學生個人來負擔這個成本,而不是由父母辛苦工作來供養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甚至國家還來負擔一部份(公立學校是有政府補貼的)!

如果是由學生自己來這個學費與生活費的話,洪蘭老師認為,學生就會好好上課。而不會下課打電動,晚上熬夜上網,白天上課來睡覺,或是到教室來吃早餐。這是台灣很多大學的共通現象。因為台灣實施學生對老師的教學表現評鑑,所以不少的老師,包括我在內,都投鼠忌器。非不得已,不會去得罪學生。去得罪自己的飯碗。我不否認自己應該是有虧師道。但授業﹑解惑倒也盡力做到。

這是台灣現在的大學現象,希望大陸沒有這種情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