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1664 0
2009-12-09
本报讯 12月4日上午,在香港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先生应约 做客汕大商学院第95期经济沙龙,在新图书馆演讲厅为汕大学子作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后危机时代的机遇: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纲领”的精彩演讲。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主持了沙龙活动。李嘉诚基金会代表冯兆麟博士、副校长林丹明教授、商学院院长徐宗玲教授、商学院教授、本地企业家代表及200多名学生参加了本期沙龙活动,并与史蒂芬•罗奇先生精彩对话。
史蒂芬•罗奇先生从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中国经济的“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四不”现实出发,指出了中国经济发展中三架马车仅两架发挥作用的情况,认为中国已经过度依赖跨境出口,而固定投资带动的GDP增长也存在不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他指出中国经济强劲表象下实际隐藏着许多诸如结构失衡、效率不高、生态破坏严重、资源过度浪费等问题。
他认为解决温总理提出的“四不”问题应该成为建设未来亚洲的指导蓝图。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此时的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不是进入常规的经济周期,现实中将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和泡沫,而从消费和生产的供需关系看,中国和美国的发展以及中美关系仍将是影响未来的经济走势的核心因素之一,而全球经济增长多年来下滑的趋势则一时难于得到逆转。
他分析了全球的生产和消费的历史现状。认为美国人是消费狂热的一族,指出了消费过程中出现的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认为美国人低储蓄、高消费、过度依赖资产带来的收益,长此以往则难以为继。从全球看,即使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相比于欧元区15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美国的个人消费还是居高不下。相对而言,亚洲则出现高生产、高出口,过度依赖美国消费的情况,造成宏观经济结构失衡。
回到中国的发展问题上,他从居民的储蓄意愿和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等统计数据,揭示了未来的中国消费者主导的增长大有可为,第三架马车能跑动起来。而从中国和印度服务业的比较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宽阔。他分析了中国第11个五年计划中期报告中反映出来的几个重要指标变化情况,包括人均GDP (人民币)、服务行业占GDP比例、研发占GDP比例、城市化比率、老年保险、CO2 排放等指标。认为中国依靠消费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他给出了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鼓励消费方面的政策建议,包括建设社保安全网以减少预防性储蓄;支持农村家庭收入提高以建设和谐社会;规划大规模服务性行业蓝图以吸收劳动力。他建议中国在新形势下要重视“再平衡”,通过经济结构调整以获得经济增长动力,适时的“再平衡”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收窄收入差距,减少盈余储蓄以及贸易争端,创造更轻型、更洁净、更环保的GDP,同时有利于劳动力密集型向以服务行业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变。
史蒂芬•罗奇先生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特性可归结为平衡性、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相互融合性。只有解决了“四不”问题,各国加强交流合作,携手努力,打造新全球化时代下的美好的未来亚洲才大有希望。
史蒂芬•罗奇先生的观点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共鸣,多名听众纷纷就印度的崛起、迪拜债务危机、奥巴马的对华新政策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等问题各抒己见,与大师进行了互动交流。史蒂芬•罗奇先生也以幽默风趣的对话给予回应,赢得了师生们的阵阵掌声。
最后,史蒂芬•罗奇先生表示将在汕头大学设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奖学金,以资助优秀的商学院学生。史蒂芬•罗奇先生的新作《亚洲的未来》(中文版)的全部稿酬将作为奖学资金来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