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349 5
2006-01-06

在看了一系列关于交易成本比率之争(此话题先是五常在经济解释中提出,然后韦森、薛兆丰、林毅夫和五常本人又陆续对此发表了文章)的各家文章后,总的说来交易费用在各人的观点中都进行了不同标准的划分:如预期和实际之分(韦森);农业、工业、商业之分(五常);降下来、升上去之分(薛兆丰)。有些TC是因为一些以前不交易、交易量少、交易不规范的(各种原因造成)现在交易了或交易价值量大或规范了,造成此类TC增加,是好事;有些TC是因为现在办起来比以前复杂化了(以前花钱也能办好的事),造成此类TC增加,是坏事。

但是在进一步看了韦森的《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错误命题》《亲情、市场与交易费用》后,我产生了疑惑,如其文章所述,那么NIE的基本命题都是错误的,韦森提出:制度变迁是果而对减少TC的自然追求是因。岂不许多目前的研究都失去基础,请高手指教。

[em0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6 14:50:00

笔误:有些TC是因为现在办起来比以前复杂化了(以前花少钱也能办好的事现在得花些无谓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6 17:53:00

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水平,我前段时间也遇到同样的境况

我想说的是:TC只是个制度分析的工具,通过TC大小的比较来判断制度的效率问题。

这也是延承新古典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工具而来的,只要是社会问题涉及到TC的,都可借此来分析相应的社会制度是否有效,这也是经济学帝国主义/交易成本经济学深入到方方面面的主要手段。

正如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缺陷受到批评一样,TC也并不是完美的,也遭到很多的质疑:比如,TC定义的外延与内涵还不清楚,契约事前/后的搜寻成本到底包括哪些条款,如何度量在不同制度下这些条款的经济费用,在采用TC分析时是否也应该结合TR--交易收益,通过TC和TR的比较来考察制度的效率问题。。。。。

简单地说,TC的界定不完善,导致了划分的不同标准。

不知道这样分析是否正确理解了楼主的本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6 18:00:00
在我们看来,减少tc一直都是因,制度(无论是制度的起源,演化还是变迁),都是果。制度变迁是在意图减少tc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我觉得也可以体现这一原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6 18:04:00

不好意思,上面没有说全,或者是说得不清楚。

制度变迁后,他们所计量的tc的增加,或者是减少。都是一种事后观察状态的表征。这并不是说制度变迁是tc减少的原因。而仅仅说明这两者之间也许存在了一定的关系。这好比一个好人多的社会上,制度比较好。而我们就可以推断制度比较好的社会上,好人就多,这是一个道理。

制度变迁是果,追求tc的减少是因。因此在制度变迁之后,通常会带来tc的减少,这恰恰是努力减少tc的结果(由此才产生了制度变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6 20:40:00
以下是引用盈盈一水间在2006-1-6 17:53:26的发言:

这个问题提的很有水平,我前段时间也遇到同样的境况

我想说的是:TC只是个制度分析的工具,通过TC大小的比较来判断制度的效率问题。

在小弟看来,交易费用本身仅仅是一种分析的手段或者说是工具,所以,既不能说是因,也不能称之为果;交易费用本身是评价制度优劣的标准和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但交易费用是伴随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状况的,单纯的考虑交易费用的大小并没太大的意义,过度地予以强调未免有舍本逐末之嫌。

小弟并不否认交易费用的重要性,只是感觉现在似乎强调的有些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