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0553 11
2006-01-06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用凯恩斯的理论怎么解释?

我想到用流动性陷阱和逆风行事这两个理论,小弟不才,西经学得不好,请高手指点.

先谢谢各位大哥大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6 17:08:00
宏观经济学上的一个法则:短边法则即木桶定律。短边起决定作用,在20世纪三十年代,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供给的膨胀致使经济系统不在均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6 17:21:00

根据米尔顿.弗里得曼和安娜.施瓦茨在有关美国货币史的论著中说明,从1929年到1933年间货币供给减少了25%,因此,流动性陷阱这一假说在当时不成立,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流动性陷阱,只有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发生过类似于流动性陷阱的情况。当时中央银行增发的货币成为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因为工商界由于市场前景黯淡,不愿贷款,银行贷款风险加大,必须谨慎从事。在这里,货币供应量至少一部分如银行学派所说,是由贸易需求决定的内生变量。但是此时货币政策仍有效。对于经济大危机

支出假说:对IS曲线的冲击。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消费函数的向下移动引起了IS曲线的紧缩性移动,1929年的股市崩盘可能要对这种移动承担部分责任,这次崩盘由于减少了财富并增加了对美国经济未来前景的不确定性而使消费者把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另一些经济学家用住房投资的大幅度下降来解释支出的减少。一些经济学家相信,20世纪20年代的住房投资过度高涨,一旦这种“过度建设变的显而意见,住房投资需求就会大幅度减少。对住房投资减少的另一种可能解释使由于20世纪30年代移民的减少,较为缓慢的人口增长使得人口增长对新住房的需求减少。

一旦大萧条开始,其他使支出进一步减少的事例就更多了。

20世纪30年代的财政政策也造成了IS曲线的紧缩性变动。当时的政治家更关注平衡预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6 17:24:0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6 17:24:00
此外,通货紧缩的稳定效应和通货紧缩的不稳定效应也可以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6 22:46:00

30年代的大萧条是任何一个宏观经济学流派都不可回避的一个事件,也是检验宏观经济学假说有效性的一个尺度,西方宏观经济学各流派对大萧条的原因仍没有取得共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包括偏左的剑桥后凯恩斯主义和偏右的美国东西两岸的老的新古典综合和新凯恩斯主义,基本上强调名义总需求不足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而且货币主义者在这一点上也和凯恩斯主义没有两样,只是对解决萧条的方法各有侧重,前者强调用财政政策,后者着重货币政策。

最近有经济学家用不确定性来解释大萧条产生的原因,如贝克莱大学的罗默。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用劳动者在面临技术冲击时的工作和余暇的跨时最优选择来解释大萧条是不令人满意的,25%的失业率所要求的跨时替代弹性太大,不符合经验证据,当然逻辑结构的严谨和一致性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长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7 14:38:00

好像除了IS曲线之外,去他的我都还没有没有接触阿!!!

另外,“通货紧缩的稳定效应和通货紧缩的不稳定效应”在高鸿业的第二版中介绍的也不多好象。

[em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