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7792 44
2009-12-10
年关将近,人们往往盘点过去,计划未来。因此,除了和节日直接相关的图书外,财经类图书将依然是热门图书。投资也好,理财也好,在不可避免的全球化影响下,无论是刚刚入市,还是有些实战经验的朋友,形成并具备全局观念尤为重要。不识大势,则茫茫然,不知如何措手,纵然今日偶有所得,焉知明日不会加倍还回市场?而要形成并具备有利于个人投资和理财的真正全局观,并非一日之功可奏效。难道真的就没有捷径了吗?有的!肯定是有的。只是我们普通人往往为了找个捷径,却花了一辈子的时间。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倾听经济界和金融界举足轻重人物的肺腑之言。
      这个人物必须是真正的资深人士,自不待言。又因为这类议题事关重大,甚至关系到一国之盛衰,这个人物还必须敢于畅所欲言才行。最后,这个人物最好具有历史情结或者历史责任感,在乎个人的身后名声。文绉绉的说法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按老百姓的话来说,最好这个人快要死了,良心发现,说点真正有用的东西。放眼今日世界,满足第一条的人物,应该说还是有不少的。可是,满足后两个条件的人物,实在是少之又少。道理很简单:其一,资深人士的心得大都传之于私淑弟子或个人后代,而不会公之于众。其二,往轻里说,说真话不讨人好,往重里说,说真话是要杀头的。如此看来,刚才说的捷径只是个噱头?普通读者找不到这种人物来说这种话?放心!还是有的。这里就有这样一位人物,完全符合上述条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艾伦·格林斯潘已经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依然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他的经济学家职业生涯长达60年,曾任美联社储主席长达18年,号称“美元总统”。由于美国和美元的特殊地位,格林斯潘不仅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行长,也是全世界的中央银行行长。可以说,在过去二十年里,格林斯潘主导和影响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货币政策。他和以美国总统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合作,同样,他又和以美国总统为首的利益集团相抗衡著称,被誉为“权力大于美国总统的人”。他为什么要和美国总统过不去?他为什么敢于和美国国会争来斗去?都说2008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是格林斯潘的错,可是为什么各国出台的拯救办法又都是格林斯潘在位美联储主席时的做法?自由经济和政府监管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现在全世界呼声正高的新型金融监管,最终到底会有什么样的长远影响?这里且按下不表,有心的读者自会得出答案。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的经济改革,特别是90年代后的银行改革和股市变迁,以及加入世贸组织这种根本性的改变,背后无不晃动着格林斯潘这个闷骚老头的影子,不管我们愿不愿意爽快承认。

      格林斯潘在2007年底推出具有自传性和学术性的回忆录《动荡年代:勇闯新世界》。回忆录内容,大家都能在网上看到一鳞半爪,但是不能得窥全豹:格氏的经济思想从何而来?其内在逻辑到底是什么?哪些是不痛不痒的泛泛而谈,哪些是对症下药的紧要偏方?世界经济、金融、货币政策、各大市场(股市、债市、汇市和包括能源和金属在内的各种期货市场)到底是什么现状?社会保障和收入差异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这些将如何影响美国和世界经济走向?作为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的真正制定者和推动者,他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有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味道?在回忆录中,他详细论及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的经济改革性质,和我们听到的、看到的主流宣传大不相同。这也是此回忆录不能在我们大陆及时出版的真正原因。有关方面担心看了他的回忆录,会引起思想混乱,导致社会动荡。但是,真的会引起思想混乱,导致社会问题吗?凭什么,这书有的人能看,而大多数人不能看?同为中国人,凭什么台湾人、香港人能看,而我们大陆人反倒不能看了?我们可以“被”思考,也习惯于“被”思考,但是,谁为我们的投资行为负最终责任?普通投资者需要的恰恰是和平的稳定的发展的投资环境,只有特殊投资者(比如军火商)才惟恐天下不乱。我相信看这本回忆录的人,一定是热爱和平、希望中国繁荣富强的人,一定是理性看待历史事件、展望美好未来的人,一定是关切投资行为、投资回报和投资方向的人。

      世界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光靠单打独斗,有可能在某一时某一地成为投资理财的高手,但最终成就是很有限的。在全球化时代,中国人的定位和概念还是丢不掉的,这是残酷的现实,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我们要知已知彼,以拥有成熟思想、视野广阔、不断创新的投资群体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方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经济和金融领域争得一席之地。阅读格林斯潘回忆录是张眼开目,了解对手的一个好办法。

      至于阅读方法因人而异,并不强求一律。但是,对这本书,最好不要一目十行地看完了事,而要通过反复阅读,建立起一个确切而坚实的参考点,形成融合自身感悟的经济思想和投资理念,避免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尤其要警惕的是,格林斯潘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家,他更是一名为美国利益服务的政客。他很清楚,自已出回忆录,不仅美国人民会看,全世界的人都会抢着去看,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投资者。他是不会放过发挥影响力的绝好机会的。他并不象他自称的那样长持“伴奏者心理”,更不是“众目睽睽之下,手足无措”的人,事实上,他非常爱显摆,只是显摆得比较巧妙而已,以至于成为华盛顿政坛不倒翁。比如:他一方面对他的朋友和合作者大加赞赏,一方面又轻点一笔:“象保罗·奥尼尔这样对赤字问题口无遮拦的人,在政府里是吃不开的。”最后提及这个由格林斯潘本人力荐、名叫保罗·奥尼尔的美国前财长黯然辞职,而俩人共同拟就的政策草案未能付诸实施,除了国会那帮“目光短浅,一心迎合选民”的议员们之外,似乎要怪这个不会做“传声筒”的“朋友”了。读者自然就领会到他老人家的“高明”之处,洞悉“美联式”或“格林斯潘式”发言原来另有玄机,而非仅限于“艺术地引导市场”。又比如:他为什么“直言”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难道真的仅仅是发表对布什政府的不满而博眼球吗?非也!在本书第24章,格林斯潘花了大量幅篇章讲述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性及前景,但却对替代性能源或再生性能源所言甚少。他这是以“遗憾”的措辞,“在政治上方便地”告诉美国选民要支持伊战。又比如:关于某些国际经济议题,他为什么要反复鼓噪、喋喋不休?全球化是谁的全球化?新经济是谁的新经济?讲这些东西的前提在哪里?我们不要轻易被他所忽悠。当然,除了这一点可能是多余的提醒之外,衷心希望朋友们能通过阅读此书获得全新视野和相当高度的视点,为投资理财和企业决策带来新变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附件列表
格林斯潘回忆录中文版.jpg

原图尺寸 85.05 KB

格林斯潘回忆录中文版.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0 13:13:30
呵呵,有机会一定去阅读一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13:52:30
欢迎阅读!呵呵~~常青藤。。。常青。。。常常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14:07:44
我有英文版的动荡年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14:21:17
谢谢下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0 14:24:23
这个是中文版的,可以和英文版对照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