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583 8
2009-12-10
“将100亿元投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不会起到任何作用,而如果投到一个中小城市可以起到脱胎换骨的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对城镇化的表述正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此次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自2008年年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决策层再次将城镇化提上议事日程,有学者认为,这意味着城镇化将接替工业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和核心战略。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
  除了大量的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中国城镇化背后酝酿着巨大的消费需求。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坦在日前的中国城市“十二五”编制专家会上表示: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落后的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中国当前的物质技术基础可以使70%的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而社会结构只有45%的城市人口。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只有加速城市化才能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如果以50平方米大小的房屋面积计算,每转变1%的农民社会身份,每年需要租售住房700万套。如此一来,即使中国年出口率为零,也可以保证每年GDP 10%的增长态势。”刘福坦说。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表示,城镇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以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发展,也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型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城市消费在GDP所占的比例将从2005年的25%(或3.9万亿人民币)增加到2025年的33%(21.7万亿人民币)。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12月8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也建议,要把城市化作为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和政策着力点。
  相关资料显示,如果中国每年转变1%的农民的社会身份,将会有2800万农民进城定居,1800万人相对稳定就业,从而带动国内消费,拉动内需增长。
  硬币的另外一面是农村消费能力不足。多个部委从去年底启动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等促进农村消费的政策,但是相关数据显示,受限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这些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
  截至11月1日,全国各中标家电企业实际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787.78万台,销售金额共计508.41亿元,这与此前所设的“全年拉动千亿元内需”目标仍相差甚远。
  而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全国中标企业发货量累计6587.51万台,这意味着还有接近3800万台产品成为流通渠道中的库存。
  农民工定居中小城市
  从此次会议释放的信息和表述方式来看,决策层选择了由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定居的分散城市化模式。
  刘福坦认为,在“十二五”规划中应当加速包括地级市和县级市等中小城市扩容,以农民工作为转化身份的载体,加速进入县城和地级市。
  之所以选择农民工,刘福坦认为,农民工已经是产业工人,承担了产业职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身份关系的转化,而城市化的核心在于“市”而不在于“城”,城市化要求工业产业人口的集中。
  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也被认为直接指向农民工等流动人口,许多专家指出,很多农民工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来源都已经和农村没有直接关系,应将其优先纳入转换身份的群体。
  辜胜阻主张,改革户籍制度、金融制度以及土地制度,让农民工率先在中小城市市民化,由于户籍制度的问题大部分的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安居乐业。他们创造了巨大的产能,却没有产生有效的需求。未来的发展需要通过户籍制度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制度创新稳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而中小城市也将成为城镇化的主体,一位专家表示,和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的城市化收益更高。“将100亿元投入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不会起到任何作用,而如果投到一个中小城市可以起到脱胎换骨的变化。”
  中国社科院今年年中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也认为,上一轮的城市化是从农村工业化开始的,小城镇最先获得了动力,而新一轮城市化也必须从小城市恢复活力开始。
  辜胜阻也认为,在中西部地区依托县城发展壮大一批中小城市,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东部三大都市圈可以吸收一部分农民工,但是大部分中西部农民工可以在中西部通过县城的发展实现城镇化。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就地市民化可以减少大规模异地流动的社会代价。
  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民工大约为2.25亿,其中有1.5亿是异地流动的,带来留守儿童、妇女及老人等沉重的社会代价。
  分散城市化还是集群城市化?
  但是选择这种分散发展的城市化模式,可能会带来耕地、资金和能源消耗等诸多压力。
  中国社科院《城市蓝皮书》认为,经过30年的发展,以新兴工业化为动力,以地域扩张快、占地范围广为特点的离散型城市化模式走到了尽头。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城市化空间格局必须是紧凑型的,集群化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化的一个基本趋势。
  麦肯锡的报告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继续分散推进,到2025年,大约900座小城市将创造54%的城市GDP,并贡献55%的GDP增长,但是这些小城市将面临土地和空间制约、资源污染、就业机会以及财政资金等多方面的压力。
  这份报告预测,在最坏的情境下,耕地面积将减少20%,对能源的需求也将从60QBTU(1000的五次方英国热量单位)增长到123~142QBTU。
  此外,城市将面临来自耕地流失和各级城市依靠出售土地获得城市发展资金二者间的突出矛盾。
  而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社会保障服务的需求增加意味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增加,而当前除了超大城市之外的几乎所有城市都将面临严峻的融资挑战,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基层政府已经背负了巨额债务,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超过5万亿元。



作者:熊剑锋 来源:第一财经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0 13:35:10
This kind of thinking and policy is more likely to result in problems.
There are so many big villages in China that may be larger than many towns in sparsely populated countries.
It is no need destroy them and create new towns in the name of urbanisation.
The main task is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small and media enterprises can develop, so those people in those villages can leave the agriculture sector and enter into the manufacturing or services sectors and can still live in their existing homes, or when necessary expand or build new homes.
Their existing homes may need updating and some infrastructure too. But that does not mean those existing assets should be just discarded or destroye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6 09:34:10
“LincolnFung ”,不知道你是谁,也不知道是否是华人。但我支持你的观点。我在城乡一体化和城镇化方面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城镇化有可能造成被“化”农民的大量失业,如不能实现稳定就业城镇化将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23 22:26:53
你的观点也许是对的,但是我个人以为:如何增加人民收入才识转向内需型的战略着力点, 城镇化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是人民的收入不增加,有欲望没有能力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15:46:22
的观点也许是对的,但是我个人以为:如何增加人民收入才识转向内需型的战略着力点, 城镇化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是人民的收入不增加,有欲望没有能力呀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85618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5 15:46:51
This kind of thinking and policy is more likely to result in problems.
There are so many big villages in China that may be larger than many towns in sparsely populated countries.
It is no need destroy them and create new towns in the name of urbanisation.
The main task is to create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small and media enterprises can develop, so those people in those villages can leave the agriculture sector and enter into the manufacturing or services sectors and can still live in their existing homes, or when necessary expand or build new homes.
Their existing homes may need updating and some infrastructure too. But that does not mean those existing assets should be just discarded or destroyed.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44417&page=1&from^^uid=85618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