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大坝到为奥运会实现蓝天工程,中国领导人以完成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而闻名.
因此今年4月间当中国****宣布到2020年把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时,这一消息令香港隐隐不安.
中国****欲把上海打造为中国金融中心,那麽香港,这个中国南海岸的金融都会势必将失色.
香港知名银行家T.C. Chan就同感疑虑.他问道,"香港会成为下一个波士顿吗?"并表示"如果你可以成为纽约,那麽你就不会希望成为波士顿或芝加哥."
上海的确在努力转型为中国的纽约.新的摩天大楼不断拔地而起,其中包括101层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还忙于为迎接2010年世博会新建地铁.
金融改革再次提上日程.摩根大通(JPM.N: 行情)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称,"2007年底被搁置的大量资本市场创新现在又重新成为热点."
其中包括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允许外国公司在中国上市的方案及金融和商品期货等.
**先发优势**
沪港之争的结果还不明朗,但香港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上海虽然资本市场规模更大,但港交所(0388.HK: 行情)则拥有更多上市公司:相比上海是1,297家对869家.另外,香港今年也成为全球最热门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宝地.
香港还有一些先发优势.这里不但聚集了一批像高盛(GS.N: 行情)、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等大银行的大区总部,还具备众多会计所、律师所及咨询公司等附属机构,共同构成健全的金融生态圈.
上海决心不小,但障碍也不少.其一,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会使它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大打折扣,虽然这些管制也在逐步放松.
其二,虽然金融改革的步伐势将加快,但结果如何无从知晓.三年前上海就在准备启动新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但该计划出于监管层的忧虑而遭搁置.这个交易所目前毛羽已丰,却连一只产品都没有交易过.
最後,国外的银行人士并没有兴趣转战上海--至少不是现在.原因很简单,香港的个人所得税只有区区15%,而上海的上限高达45%.虽然有新规把最高税率降低到25%,还是要比香港高得多.
"这还不够."咨询公司KCS董事兼中国业务发展主管张宝玲表示,"在中国的外资银行中,只有八九个CEO、CFO级别的职员被列为高管,可以享受退税优惠."
**上海之梦**
不过众多银行人士一致认为,假以时日,上海一定会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最近路透调查显示,很多分析师都相信人民币在2020年就基本可以实现完全兑换.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以超过他国的增长速度向前迈进,那对于银行的吸引力也是难以抗拒的.
"即使人民币还没有达到完全兑换,上海还是有可能成为一个大型金融中心,这是因为它的金融服务规模已经大到足以满足中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增长需求."李晶表示.
沪港实力的变化还可以从一些细节看出端倪.银行人士透露,瑞士信贷(CSGN.VX: 行情)香港分行今年举行的晚会有个新主题:上海之梦.
这又会给香港带来什麽?一种可能性是两地共荣."这是个馅饼越做越大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香港交易所主席夏佳理(Ronald Arculli)表示,并称香港的优势在于协助擭取更大份额的内地资金流.
"今天你看到的是局限在中国内地的一个市场.不过当这个市场走向开放,你会觉得它很像近10年来与纽约和伦敦展开竞争的香港."夏佳理说.他并不排除今後港交所与上海或者深圳的交易所联合开展业务的可能.
另一种可能性则是上海成为大型的、以国内为主的市场,而香港则被当成通往海外资本市场的跳板.
波士顿咨询集团合伙人邓俊豪(Tjun Tang)称,从中期来看,上海可能会掌控中国的人民币交易及投资流,而香港则更关注于区域市场,"这种平行关系就像伦敦和法兰克福."
龙洲经讯公司董事Arthur Kroeber则表示,中国****肯定对做大国内资本市场更有兴趣."这与创造全球金融中心无关,只是给上海大举进行国内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放行而已."
当然还会有第三种可能性:让香港成为第二梯队."如果我们的市场自由化了,那上海超过其他市场就很容易."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位高层官员表示,"我们可以比香港还大,甚至比纽约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