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我们最缺乏却最不可或缺的能力:独立思考(谢国忠)
楼主
happylion
19845
153
收藏
2009-12-12
By Happylion:
"金融行业与独立思考",这谢国忠博客上的一篇文章,不知道之前有没有被转载过,因为最近也在想职业规划的问题,比较有感触。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大学期间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一套自己独立的思考体系,这不仅仅是用在职业规划上,在工作以后更是如此。我之前曾在财经媒体实习过,深刻体会到金融圈的复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说真话的人很少,因此分析经济金融问题不能被舆论牵着鼻子走,形成自己的判断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最缺乏却最不可或缺的能力——独立思考
平时我经常阅读与金融界的时事新闻和职业规划有关的网站和论坛,以防自己在不经意中落后于时代。在国内和国外,有许多非常深刻而又活跃的金融类交流社区,例如Doostang,
iBanking Oasis以及MIT BBS等等。我从来就不是社区的活跃成员,只是偶尔观看讨论合集,并争取从那些更有经验的人笔下学到更多东西。
后来,我逐渐发现了国内和国外社区的一个重大区别(我说的“国内社区”包括所有中文社区,例如水木社区,以及设立在美国的MIT
BBS)——相比那些出生在美国、欧洲或澳大利亚的金融从业人员,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且习惯于把一种偏见强加于另一种偏见之上。在任何讨论中,我们都喜欢采取过于强硬、甚至是人身攻击的态度,而且每个人都希望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总而言之,作为出生在中国并在中国接受大部分教育的人,我们经常显得过于顽固地坚持一些所谓的“普遍真理”,而不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此外,我们还缺乏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的心态。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不确定,不知道该去一个价值型对冲基金(Value Hedge
Fund)还是去一个中型投资银行(Middle Market IB)做股票研究(Equity
Research)。当你到Doostang去寻求帮助时,热心的讨论者会告诉你:
“这完全取决于你的职业偏好,你的背景,以及你对未来的态度。对冲基金的文化和投资银行非常不同。你喜欢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还是喜欢每天和客户打交道?当然,薪水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我无法确定。哪位朋友在对冲基金做过研究?或许他可以帮助你。”
接着,你可以把自己的大致背景和职业生涯规划告诉他们。会有一些入门级、中级甚至高级的金融从业人员和蔼地开导你。一个人会说:“我个人比较喜欢投资银行,毕竟你和一个团队在一起工作,而且这会大大地锻炼你的交流能力。对冲基金的规模再大,毕竟比不上中等投资银行。况且,在投资银行做股票研究的经历可以帮助你未来成为基金经理或私人股权公司的工作人员。”另一个人可能会说:“我建议你最好选择对冲基金,因为它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平衡,而且你能够真正学到怎么做投资,而不是仅仅写报告让客户高兴。如果我是你,我肯定会去买方,而不是卖方。”
以上的交谈都是用英文进行的,如果你的英文阅读能力不错,那么你将在Doostang或iBanking
Oasis得到一些非常中肯的评价。无论如何,你会感觉自己受益很大,对前途看的更清楚了。
可是,如果你把这个话题贴到水木社区,北大未名BBS或MIT
BBS上,等待你的又是什么呢?这要看运气,有时候人们也会提出宝贵意见,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在十几个回复之内,你的主帖下就会充斥许多互相攻击和不知所云的帖子,下面是一些样本:
用户甲说:“投资银行都是骗人的!你看过投行的研究报告吧,和娱乐记者写的东西没有区别。而且现在投行研究部的工资越来越少了,你去了就等着挨饿吧。我简直想像不出来,作为卖方分析师你能干嘛,其实你啥都锻炼不了。对冲基金至少比投行好。”
用户乙(可能是一个在中金研究部实习的小伙子)立即大怒地回帖:“你真是无知者无畏。你知道研究业务在大中华区是多么吃香吗?你觉得一个10亿美元规模的对冲基金带给你的锻炼能够比得上一家年营业额几百亿的投行吗?我看你就属于那种根本进不了投行面试的人,你只管在那里误人子弟吧。”
用户丙(据说是一个物理学博士)慢条斯理地出来说:“你们说的都没有用。无论去对冲基金还是去投行,做股票研究肯定没有前途。实话告诉你们,现在投资分析已经数理化了,数量分析师(Quant)才是唯一有前途的。你知道伦敦城的数量分析师能赚多少吗?做股票研究,是夕阳产业中的夕阳产业。趁早转行吧。”
用户丁(某个IBD的Senior
Associate)说:“难道你没有考虑过IBD吗?事实证明IBD在长期内是最能够锻炼人的,而且工资也很高。现在有许多股票分析师转行到IBD,或者去做Sales。无论如何,我觉得IBD是最好的,所有部门的人都想来IBD。”
用户戊(很可能刚刚输掉一个IBD的终面)怒不可遏地回复道:“什么IBD,狗屁IBD,整天做一些华而不实的PPT来蒙骗客户,连简单的VBA程序都不会编。你们除了骗人还会干什么?只管去吹吧。还有,那个自称做Quant很赚钱的人也别太高兴,次级债危机就是你们这些Quant搞出来的,到时候你们也只有死。认命吧。”
好吧,这一路下来,你究竟学到了多少东西?除了骂人、转移话题和混淆是非的能力之外,你可能没有学到什么。人身攻击只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大部分讨论者都没有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他们会说:“某某部门好,某某部门坏”;可是他们不会说:“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某某部门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有幸光临MIT
BBS的金融求职版,你会发现那里的人整天为“做数量分析师好还是做交易员好”或者“IBD有没有技术含量”这些万年没有答案的问题纠缠不清。另一些富有争议的话题包括:“股票研究是不是死了”,“买方分析师有意义吗”,以及“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哪个更锻炼人”——不用说,这些问题最后没有一个不演变为集体攻击与反攻击。数学好的人会大肆鼓吹数量分析师是最好的,既有技术含量,又安全稳妥,而且工资也很好;数学不好但喜欢吹牛的人会大肆鼓吹IBD是多么伟大,真正有水平的人都来自IBD等等;喜欢读财务报表的人则会坚持说股票研究能够产生真正的天才,而其他部门在忽悠人之后都不会有好下场。大概在三五个帖子之后,他们就会开始闹的满脑子不快。
这种讨论,对于已经很熟悉职业发展的专业人员来说,或许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他们已经懂的够多了;但是对那些有志于从事金融业的学生,或者刚刚开始从事金融业的分析员们来说,危害可能相当巨大。我记得很久以前某一天,一个同学眼泪汪汪地告诉我说,他没有办法从事金融了,因为他不会推导Black
Scholes公式,也不会C++编程。我对他说:“那些都是做衍生品和数量分析的人使用的,你做其他部门很少会用到。再说,即使你现在从头学习C++,
也不算太晚呀。”那个同学又悲伤地说,他觉得从事基金或投行事业的人都是数理天才,而且还是编程天才,自己注定没有活路。
后来,我总算弄明白发生什么了——原来,某BBS的金融职业规划版突然来了几个做过数量分析师的金融工程学硕士,他们不停地鼓吹建模和编程已经成为金融界的一切,如果你不会从头到尾推导Black
Scholes公式那就等死吧,而且你还得会Matlab, 并且熟练掌握C++,
至少编过三十万行代码……于是,数理能力不太强、没有编程经验的经济学、金融学或社会科学学生们被搞的灰头土脸,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情绪。
可是仅仅三天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个成功的IBD工作人员在那个版面贴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感悟,总结说做金融唯一重要的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其实就是吹牛的能力),再加上做PPT的能力,还有就是你要特别会经营关系。他还非常武断地说,技术的作用非常小,其实是用来忽悠人的;高学历也没有作用。于是,经济学和社会科学学生们开始扬眉吐气,数学、物理和计算机高手则开始灰头土脸。如此反复再三,所有想从事金融业的年轻人都会被搞的倒了胃口,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在世界上的诸多悲剧中,最大的悲剧就是不会独立思考,而且打击他人独立思考的情绪。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条通向成功的不变的道路——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太可能有。当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年轻工作者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个人的职业生涯兴趣”放在第一位时,我们的年轻人却总是喜欢武断的决定——某个东西肯定是最好的,某个东西肯定是没有前途的,你肯定应该从事某个职业,无论你是不是觉得它很无聊,仅仅是因为它能给你很多钱,或者它能够“旱涝保收”……最后,如果你不采纳他的建议,坚持认为别的东西是最好的,他就会攻击你,说你选择了大错特错的道路,将来肯定会被解雇或者干脆流浪街头讨饭。
每个行业、每个部门都会产生天才和伟人。卖保险的经纪人可以成为巴菲特,投资银行家可以成为黑石公司的创始人,交易员可以成为索罗斯,数量分析师则可以成为Jim
Simons那样年薪十几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经理——不过,这些人肯定不是听到别人说“某某行业旱涝保收”或“某某职位薪水最高”就一拥而上的那种人。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一方面自视颇高(动辄以超级金领或未来的巴菲特、索罗斯自居),另一方面却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和道路何在,也从来没有锻炼起独立思考的能力。或许这才是我们与那些发达国家的年轻人最大的差别。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happylion
2009-12-12 00:36:39
对了,文中提到的Doostang, iBanking Oasis等网站需要邀请才能注册,有没有朋友注册了可以给个邀请码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miss7.0
2009-12-12 14:21:52
我们最缺乏却最不可或缺的能力——独立思考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astro_xsllj
2009-12-12 20:28:35
很受启发,最近也在找工作,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独立思考~~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watter
2009-12-12 21:20:51
最不可或缺的能力。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地板
meigui7439
2009-12-12 21:47:19
我看国外公司到了国内,可能也没多少空间让你独立思考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7楼
xu7852218
2009-12-12 22:53:11
路过的,顶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8楼
zsww123
2009-12-12 22:53:29
哎,看了觉得有些悲哀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9楼
panwilliam
2009-12-13 01:31:02
能不能补充下怎么,如何独立思考,这个应更重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0楼
wladnsf
2009-12-13 01:32:39
楼主说的很对,国内很多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用俗话说就是认死理,死要面子。无论自己对否,总希望别人都认为自己对,而得不到的东西又属于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情况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1楼
huige24
2009-12-13 01:35:54
在中国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太多了,包括很多的大学生,他们大多容易被误导,人云亦云,或者非常偏激,相互攻击,缺乏理性,或者说些很空很客套的东西,没有一点实用。不可否认,还有很多人还是有自己独到而且很深刻见解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2楼
JJ小楼
2009-12-13 01:44:02
最近正在找工。。。谢谢楼主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3楼
Jeashion
2009-12-13 02:16:38
独立思考~~~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4楼
kczhou23
2009-12-13 02:28:53
写的太好了 。。。。。。我看了半小时。。。这番话正是我这个研一学生所需要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5楼
marwen9
2009-12-13 02:29:25
活这么大了,还没见过天才。独立思考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不知道借鉴别人的思考模式会不会有助于这种能力的形成,不过看似不可能。好多东西都是,不懂的时候觉得很神奇,融会贯通以后就好了,那时别有用心的人无论怎么忽悠,你都不用担心。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6楼
jingshuishenliu
2009-12-13 06:34:21
领教了,谢谢楼主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7楼
redpowow
2009-12-13 07:00:57
独立思考确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楼
financialscott
2009-12-13 07:35:54
哎,看了觉得有些悲哀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272437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楼
zjwgold
2009-12-13 07:38: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楼
山东
2009-12-13 07:41:58
说的不错,值得反思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1楼
leove
2009-12-13 08:10:21
我们最缺乏却最不可或缺的能力——独立思考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288659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2楼
流浪思者
2009-12-13 08:15:53
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批判的精神,中国大学生乃至中国人都最缺乏的精神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3楼
matheliu511
2009-12-13 08:19:08
m
1#
happylion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楼主所说,我现在没有办法判断是否属实,但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古人的话,还是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好好学学。古人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而现在我们的小学到高中的语文教育已经脱离的太久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4楼
流浪思者
2009-12-13 08:20:09
我国教育最缺失的一种独立思考批判的精神,培养人独立的思想人格,至于说什么中国学生不上进不好好学习什么的纯粹放屁,课程枯燥脱离实际云云都是表面现象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383537
这是我前几天的一篇留帖。可以说谢与我的观察不谋而合,甚至我更强调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批判的精神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5楼
qm_saint
2009-12-13 08:28:20
巴菲特说过,当他要做投资决策,需要别人的建议和帮助时,就照照镜子。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6楼
fish8891
2009-12-13 08:49:25
恩,说的很有道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7楼
随枫
2009-12-13 09:10:51
最缺乏的能力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没错,可是这是从小受教育就养成的习惯啊,还是要慢慢改变的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8楼
果冻
2009-12-13 09:49:15
头脑长在自己身上,会不会独立思考也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强调太多的客观原因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9楼
wlzzhaojing
2009-12-13 09:51:01
独立思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0楼
financialscott
2009-12-13 09:53:36
很受启发,最近也在找工作,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独立思考~~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272437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跳至第
页
相关推荐
[原创]房价的独立思考(请指正)
(原创)独立思考者系列2-- 应读的7本行为学书籍-- 1
我们最缺乏却最不可或缺的能力:独立思考(zt)
我们最缺乏却最不可或缺的能力——独立思考
职业选择要独立思考——不是投行就比银行好
我们最缺乏却最不可或缺的能力——独立思考
金融行业与独立思考(看到这篇文章我忍不住要转到这里来,看过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我们最缺乏却最不可或缺的能力——独立思考(转自天涯)
我们最缺乏却最不可或缺的能力——独立思考[转]
金融行业与独立思考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休闲灌水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金融实务版
行业分析报告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热门文章
2026“课题申报”抢跑号角的已吹响!国社科 ...
CDA 认证考试大纲 2025 重磅更新:一二级考 ...
CDA 数据分析师:特征处理核心指南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量子深潜-计算篇:从比特 ...
中国财经文本语料数据
从知识图谱到认知智能
深度学习入门 5 生成模型
您提出了一个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核心概念— ...
2025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白皮 ...
您提出了一个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核心概念— ...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