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6715 74
2009-12-13
《蜗居》热播,根源在于住房成为国人最大的梦想,也是最大的痛楚。而这种痛楚的集中体现在当代,实际只能是我们距离住房越来越近了。

    住宅市场化之前的五十年,我们是没有住房梦的。如果说有,也不是现在的拥有产权住房的理念,但是,随着纸面收入数字的巨幅增长以及对住房市场化之初房价的记忆,人们一直在做着轻松购房之梦。这也是《蜗居》以及所有文学作品,乃至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困惑:我们的收入水平远远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路?你的纸面收入上涨了多少年?上涨了多少倍?

    在我的空间,我留下了一句感悟:所谓均贫富,就是大家一起穷。这是真实的感悟。曾经为了均贫富而奋斗过的我们,50年的财富创造,远远赶不上最近十年财富创造的速度。曾经的住房梦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所表达的,而仅仅不足十年的时间,国人的住房梦已经和房奴、蜗居挂起钩来,房地产市场,也被广泛热议,几乎所有国人都成了房地产的专家,几乎所有国人都想的是可以轻松的购买产权房。这才是我们的房价高速成长的凭据。我们凭的全民收入总量的增长,凭的是错误的居住理念、凭的是千军万马挤商品房这架独木桥。

    我们很少人去关注承载房子的脚下土地,我们过度叫嚣房价有巨大的泡沫,这个泡沫已经被吹了很多年。早在市场化刚刚开始5年的03年,房价问题就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全民被所谓的中国房价要大跌50%的言论所误导。网民们发明了一个名词:傻空!蜗居中的傻空我们看到就是海萍这个人物。该买的时候,相信了舆论的导向。直到房价大跌之梦的破碎,只好千军万马挤商品房独木桥。爆炒房子的是谁?是不理智的购房理念,是国人错误的居住理念而已。

    最近的时日,从《陈宝存:《蜗居》海萍错误的买房观导致房奴悲剧》引起广泛反响开始,有关居住理念的文章我连续发了几篇,《陈宝存:国人住房消费心理—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陈宝存:中国楼市最大问题是消费不起冰激淋的小贝要买房》、《陈宝存:银行应严格对80后群体的按揭审贷工作》(《陈宝存:应限制80后群体购买商品房 》)、《陈宝存:不要被商品房空置指标误导,买房宜早不宜迟 》。上述文章关注点直指80后群体的错误消费理念,我认为80后群体不切实际的购房观助推房价的高速上涨,而这个上涨的过程中,更加速了土地增值的速度,加剧了拆迁成本的高速增长,也加剧了保障房建设的成本,是我们自己的错误消费观造成了我们自己更加不具备买房的实力。实际我要说明的是:改变错误的消费理念,不买房而选择租房,这才是供需基本平衡的基础。

    所有批评针对80后群体,我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实际在我转行的过程,尤其是放弃了优厚的生活条件选择奋斗的06年开始,我更多的伙伴是80后,在这三年的与80后群体的交流中,我更多的理解他们的难点,也更多的看到了80后的奋斗。1985年我开始的教师生活,我相信我还是理解80后这一群体的优点和劣势的。这些日子,与我交流的80后小朋友很多,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们开始理解我的观点。那就是:先考虑事业,然后再选择生活。王石先生说:42岁他有的第一套住房。任正非创建华为据80后我的朋友说也是任先生42岁开始的。我喜欢奋斗不服输的80后,不喜欢现在把自己的一辈子限定在房奴生涯的80后。


    对历史和现实的准确看法,对于没有经历过的80后群体来说是很难的。福利分房时代的真相,目前在媒体中也很少触及。我经常说的一个故事是陈祖芬写于80年代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遍查网络,也许是年代久远,网上没有任何这篇作品的纪录。但是我相当清晰的记得两个故事,第一是上海的居住故事:一家四口三代人,居住在3平米的阁楼,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状况。为了房子,而且仅仅是一间集体宿舍,上海那个年代的青年爱情葬送了有多少?不要怪罪对于房子的选择,对爱情的放弃。海藻和海萍都是生存的方式。

    还有一个北京故事:和张大民的故事惊人相似,一家三代四个家庭挤在14平米的破旧平房里。北京西单菜市场见过30年,仅仅分配到3套房。


    住房问题的解决,绝对不可能十年就可以实现。而且这十年经历的是几乎所有产权理念的变更,必须正视这个现实。我们刚刚经历了拆迁安置纠纷中最强烈的事件。我认为解决拆迁问题的所有思路必须变化,所谓的公益项目拆迁必须被市场化拆迁所取代。但是这样的替代结果必然是土地价值的增长。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推动在于农地流转的探索实践。农民摆脱土地的禁锢是未来的趋势,大农业也必须改变目前的承包制,那么承认农民对土地的拥有权也就是改革的关键。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变革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这也是我认为楼市没有泡沫的又一个关键点。土地供应难题是无法解决的,加大供应心有余但是力不足。特别是保障房供应,目前财政危局下,地方加大保障房供应只能是口头上的,而不可能成为现实。

    还要经历的是土地价格的继续上涨。

    还是引导住房消费理念是最好的出路。那就是全民放弃对住房市场的关注,转而对收入水平的关注比较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2-13 16:43:13
80后买房简直就是杯具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6:45:54
谁叫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7:15:35
我又被杯具了。[cr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8:21:20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2-13 18:56:56
现在没人再说80后是无忧无虑的一代了吧
在住房问题上,我觉得80蛮杯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