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6331 4
2006-01-10

所谓的内卷化效应,很简单!

如果在体制改革中,对大的原则不进行调整(前提是已经认识到体制存在问题),而只是小的修修补补,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整个制度体系的崩溃,这是我们在渐进式改革中最容易犯的毛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1 14:07:00

哦,能否再具体一点啊,似乎你的问题还没有说完吧!

也请你给出具体的思路或者相应的文献,我考虑了很多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叫内卷化效应,而不是外卷化呢?

另外,对于你说的这个制度修复过程,我并不觉得会必然产生崩溃,美国的体制也一样存在这样的过程,为什么我们不说他们也会崩溃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1 19:55:00
你所说的内卷化是不是因为路径依赖的原因,小修系补不能从根本上使其产生路径的更改,还是别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6 12:05:00

“内卷化”,这是一个十分怪异的词,它似乎是爪哇国一类的问题。有趣的是,它真的与爪哇有联系。1968年,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时发现,这里的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只是简单地重复生产,没什么进步。他称这种现象为“内卷化”。“内卷化”意味着社会的变迁既没有突变式的发展,也没有渐进式的增长,而是在一个层面上无休止地内旋、内缠、内耗和自我复制。1996年另一个美国学者杜赞奇提出“国家政权的内卷化的概念”。“国家政权的内卷化,意味着国家机构不是靠提高现有的组织机构的效能来推动社会发展,而是靠扩大非正式机构,把它们内卷于正式组织之中来行使权力。”

这是我在网上搜到的。另外,前一阵我看过一些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农业问题的文章,谈到了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中的内卷化。估计大意都差不多,就是没有创新的单纯复制以及内部消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12:17: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3-28 16:35:00
我理解内卷化就是恶性循环的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