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648 0
2018-07-16

生产与销售的平衡关系如下:

期初余额+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余额

或写为:

期初余额+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余额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可以将(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定义为存货变化。

那么有: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存货变化

本期生产-本期销售=存货变化

以上的平衡关系,计量单位可以是价值指标也可以是实物指标。

当计量单位为实物指标时,可将平衡式改写为:

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存货变化

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存货变化

一般把本期销售量/本期生产量定义为产销率。

当存货变化大于0时,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产销率小于100%

当存货变化等于0时,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产销率等于100%

当存货变化小于0时,本期生产量小于本期销售量,产销率大于100%

在以上平衡式中,什么是供给量什么是需求量呢?需求量是本期销售量这没有争议,但什么是供给量,有争议。

有三种说法:

供给量=本期生产量

供给量=期初余额+本期生产量

供给量=本期销售量

当从生产角度看时,看到某一价格决定生产多少量,本期生产量是供给量。

当从提供出售角度看时,有这么多量商品要提供出售,上期余额+本期生产量是供给量。

当从售出角度看时,只售出这么多商品量,本期销售量是供给量。

供给量到底是哪一个意义?这要根据不同情境确定了。

当看到某一价格决定生产多少量的时候,供给量可以理解为生产量。

当生产出来准备向市场提供出售时,供给量可以理解为上期余额+本期生产量。

当要确定售出多少时,供给量可以理解为本期销售量。

显然,当我们要研究市场价格时,供给量只能理解为本期销售量,因为本期销售量才对应市场价格。

在某一市场价格总有:购买量=销售量=供给量=需求量

西经的均衡价格,不是市场价格。为了得到市场价格,如果还用西经的供求决定价格思想,需将斜向上供给曲线改为垂直的供给量线。垂直的供给量线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只有这一定的供给量(可视为最大销售量)。垂直的供给量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的价格是市场价格。

假设需求曲线不变,价格会从高向低变化,即在需求曲线上由上向下滑动。当价格下降到某一低点时,生产者会减少生产量,这样又会使价格由低向高变化,即在需求曲线上由下向上滑动。最终可能在某一个价格处生产量稳定。

当需求曲线变化时,价格会在需求曲线上变化。如果需求曲线稳定,生产量可能稳定;如果需求曲线不稳定,生产量不会稳定。

常规上5%的误差率是可以接受的。有些指标可以用5%作为一个界限。例如:失业率指标、CPI指标、PPI指标、存款利息率指标、滞销率(1-产销率)等等。这些指标如果超过了5%,说明存在问题,要进行调控。

以上所说的稳定的意义,指的是有关指标波动范围在5%之内。

供给与需求,需求清楚,供给不清楚。为了把供给弄清楚,要确准情境,根据具体情境,确定具体意义。

在讨论市场价格的时候,供给要理解为销售。

在讨论看到某一价格进行生产时,供给要理解为生产。

在生产后未销售前,供给要理解为提供出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