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阶段,两千年初始到现在——全民打工和全民创业的悲惨时期
此时,“下岗”时期所带来的被动式“创业”开始蔓延,经过老国有企业改制和私有化浪潮,能挤进国有保护圈的人们越来越少,大量的劳动力被排挤出温馨的计划经济体系,被迫出来打工和被迫出来创业。加上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引进的“穷爸爸,富爸爸”系列,在其影响下大量的年轻人都义无反顾走上了创业之路,其中也包括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创业是需要准备的,它需要具备很多先决条件,但是这些被迫出来创业的人们,还有被激励着的热血青年,很多还没有经过积累和准备就匆忙踏上了创业之路。他们可能有一定资金,或者有一定技术,或者有一定关系,但他们无疑是莽撞的,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思考,根本不懂如何经营企业。他们讲的最多的是在创业期间摸爬滚打,慢慢走向成熟。
这样一批无畏者闯进创业圈子的后果是什么呢?
中国所有低门槛的竞争性行业都充斥着这样的无畏创业者,带来的是这些行业的恶性竞争,其结果是使得行业内只能维持很低的利润,小企业难以壮大和发展。这样恶性竞争的结果,再加上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山寨横行,想要创造出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各行业发展无疑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市场上,不是创业者太少,而是创业者太多。只要是门槛不高的行业,一般来说都充斥着大量的被动式创业的人们,他们开着小小的店面,做着小小的生意,获得小小的盈利,维持着简单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没有更高的追求,不求企业做大,只求能够生存,为了生存,为了微薄的利润,他们什么都肯做,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国内市场上有那么多的有毒食品,那么多的伪劣产品。
在这里我要说,中国只有两种市场:一种是开放的恶性竞争市场,另一种就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垄断市场。在恶性竞争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创业者,唯利是图,带来的是微薄的利润和低劣的产品。在垄断市场上,残留的是强势的计划经济堡垒,高额的垄断利润侵蚀着消费者剩余,带来大量无谓损失。“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之前还是计划经济圈内人往圈外跳,现在呢?计划经济残留的垄断行业内部工资大大高于外部的工资,所以我们看到大学生毕业后,使命往这些垄断行业里钻。(包括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电信业、能源行业等,还有公务员队伍)现在的人们都很怀念温馨的计划经济体制,只是这个圈子越来越小,这是否是钱钟书的小说《围城》现代版呢?
以上已经讲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创业的四个阶段,而当下的我们就正处在第四阶段里,大家要问那我们怎么办呢?
从****的角度,我想为了给创业者更大的空间,第一步是进一步开放垄断性行业,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缓解其他行业的恶性竞争局面;第二步是****为创业者提供更多培训和创业后续支持服务,让他们增加风险意识和承担风险能力;第三步是****提供信息支持,完善市场信息,规范市场秩序,统一产品和服务标准;第四步是****大力抓好大学生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培训问题;第五步是****平衡垄断行业和一般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
从个人角度,如果你想创业,请做好准备,尽量避免与无畏的创业者进行PK。选择创业进入的行业,一定要谨慎。问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在没有一定经验和不懂企业运作之前,请不要随便试水。
在这里我抛给大家一个经济学概念叫“经济租”。定义是这样的【当厂商占有某种稀缺资源(自然资源、技术、人才、品牌、权力)时,它就具有了寻租能力。因为这种资源能带给企业利润而其他企业却无法学到这种能力,也不拥有这种资源,其他企业为了获得这种能力和拥有这种资源而愿意支付一笔报酬给它,其值超过获得资源时的价格。】当你想开始创业的时候,请看看你现在有没有,以及将来能不能创出这样的“经济租”。只有你确信自己拥有“经济租”的时候,你才可能抛开那些无畏的创业者,才可以避免恶性竞争,才可以追求企业的长期成长。
这五种稀缺资源中的“自然资源”和“权力”在****手里,我们初级创业者可以不考虑,那么你主要弄明白的就是现在所有的技术、人才还有将来可能获得的品牌。你看你能不能“引入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新的原料来源;采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如果以上都没有,请暂时放弃创业,选择打工,进一步了解企业运作,积累实力为自主创业做好前期准备。